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记事
■他三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先后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当选为辽宁省第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曾经高考落榜的他发愤自学,如今能够准确地翻译进口设备的工艺说明文件,敢与洋专家“叫板”。
■他创下了当时大型齿轮加工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徐强精度”。
■他把设备和产品视作自己的“妻儿”,把每一个加工的零件都打造成“艺术品”,3000多个齿轮、300多万个轮齿,加工废品率为零,人送外号“齿轮王”。
■他25年如一日奋战在生产一线,面对高于自己工资20倍的外企聘请高薪不为所动,始终忠诚于企业。
带回总书记对一线工人的殷殷嘱托
3月16日,刚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徐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带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线产业工人的殷殷嘱托——“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
作为“大国工匠”、沈鼓集团的高级工人技师,徐强从事机械加工20多年了,是辽宁老工业基地一名非常有代表性的产业工人。前不久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那句“我认得你,我们见过三次面,是老朋友了”,让徐强至今一回想起来,仍然无比激动:“加上今年两会,我与总书记已有三面之缘啦!2011年,我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座谈会上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首次见面;2013年,总书记考察沈鼓集团时,我作为劳动模范再次受到总书记的接见。总书记说,‘我记得你’,还赞扬我们劳模‘很了不起’。我代表大家请总书记以后再到我们企业来看看,再给我们加加油、鼓鼓劲,总书记说,‘基层代表给我发的请柬啊,我都攒着,都记下了’。每次与总书记见面,我心里都产生一股莫名向上的冲劲儿、使不完的干劲儿。”徐强的自豪感也让记者深受感染。
“徐强精度”是这样炼成的
这位“大国工匠”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徐强精度”又是如何炼成的?许多人都在好奇地寻找着答案。
1991年,徐强遭遇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挫折——高考失利。短暂的消沉过后,要强的他决定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经过努力,他考上了沈鼓集团数控大专班,1993年进入沈阳鼓风机厂五车间(沈鼓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的前身)成为一名磨齿机操作工人,开始每天与巨大且“微妙”的齿轮打交道。“我这个人生来就喜欢挑战,对自己不懂的事物尤其感兴趣。面对冰凉的机器,我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学加工本领,细心解读齿轮加工工艺文件;补习英语,熟读有关齿轮知识方面的书籍;学习师傅们的经验和本领,结合实践总结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即便在成手之后,我依然不断向自己挑战,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挑战。所以,我乐在其中,也成功在其中。”
齿轮精度按国际标准划分为13个等级,0级为最高级,12级为最低级。0级到3级只是高精密设备所能达到的理论等级,现实操作中4级就代表着加工精度的顶尖水平。2004年,国内一家大型企业慕名找到沈鼓集团,要求为其加工一台压缩机中的“特殊”齿轮——加工精度要求为5级。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能实现5级精度的技工寥寥可数,加上难度系数大、交付时间紧,这项任务被同行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沈鼓集团领导和设计专家经过研究,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徐强,工友们也无不赞同。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
集团领导:“徐强为人做事严谨仔细,注重方式方法,善于思考,技术过硬,活儿交到他手上绝对放心。”
车间工友:“徐强干活儿总是有一种韧劲,一旦把任务交到他手上,他宁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想办法把活儿干好干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作为尾序加工的“关键人物”,徐强承受着巨大压力,投入到一场“超越极限”的战斗。分析图纸、计算数据,他一丝不苟;装卡找正、程序编制,他亲力亲为;参数校正、程序调整,他再三核算……所有的环节都细致入微,为的只是一个目的——精益求精!仪表上数据的有序跳动,是他思维运算得出的有效结果;机床内砂轮的精准走位,是他稳健操作划出的精美轨迹。
旋转与呼吸交织,振动与心跳共鸣,一个世界先进的高精设备与一个中国工人的壮志雄心有机地融为一体。最终,徐强加工的齿轮精度不仅满足了客户5级要求,居然还提升到4级,创造了国内当时齿轮加工的最高精度。后来,徐强的加工精度不仅稳定到4级水平,还进一步挖掘设备潜力,部分齿轮实现了3级精度!
“徐强精度”由此得名。
上面描述的“传奇”产品也只是徐强加工过的众多“艺术品”之一。如今,“徐强精度”扬名海内外,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过去这种完全需要进口的齿轮,现在已经成了沈鼓集团的常规产品,每年能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只要把设备当作自己的妻子呵护,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时刻对工作负责,对用户负责,对企业负责,就一定会不辱使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徐强总结道。
“是党员就得发光”
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到不脱产的加工组组长,又到沈鼓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再到沈鼓集团安技环保部副部长、部长,徐强在不同的岗位上演绎着相同的敬业担当精神。入厂工作25年,徐强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急难险重的生产一线上。工友们敬佩他,更喜欢他。因为徐强从不以专家自居,从不对人指手画脚,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暖心的话:“需要帮忙吗?”
徐强常说:“作为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不但要有能力,更要有高境界,我乐意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只有大家都进步了,沈鼓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如今,“徐强班组”已经成为沈鼓集团响当当的一张“名片”,从“徐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的技能高手层出不穷,徐强的高徒遍及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的许多岗位,大家都以拜徐强为师为荣。
多年来,徐强的成绩迭出,荣誉不断。“我要感谢党组织、企业以及师傅们的大力帮助和悉心培养,还要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徐强的这句话并不是套话。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安全生产,他一天到晚总在忙,有时一连几天几夜不回家,陪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家人要说“没有怨气”那是假话。可每次看他一回家就累得倒头便睡,妻子就不忍心再说什么了。
在一次任务中,徐强正在加工一个高精度齿轮,稍有疏忽便会前功尽弃,突然,手机不停地振动起来。为了不影响进度和精确度,徐强随手关掉了手机。等结束工作打开手机时,一条接一条的告急短信“蹦”了出来,令徐强顿时心急如焚——“母亲病重,需要手术,速回!”
徐强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做完手术。病床前,徐强一個劲儿地自责,母亲反而声音微弱地宽慰儿子:“你忙,脱不开身,妈理解你,不怪你。”
“我是党员,是党员就得发光;沈鼓是我家,是家人就得建设好自己的家。只要每个人都当好辽宁振兴的‘小小齿轮’,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推进’要求,中国梦的实现便指日可待。”徐强满怀激情地说道。
■他三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先后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当选为辽宁省第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曾经高考落榜的他发愤自学,如今能够准确地翻译进口设备的工艺说明文件,敢与洋专家“叫板”。
■他创下了当时大型齿轮加工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徐强精度”。
■他把设备和产品视作自己的“妻儿”,把每一个加工的零件都打造成“艺术品”,3000多个齿轮、300多万个轮齿,加工废品率为零,人送外号“齿轮王”。
■他25年如一日奋战在生产一线,面对高于自己工资20倍的外企聘请高薪不为所动,始终忠诚于企业。
带回总书记对一线工人的殷殷嘱托
3月16日,刚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徐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带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线产业工人的殷殷嘱托——“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
作为“大国工匠”、沈鼓集团的高级工人技师,徐强从事机械加工20多年了,是辽宁老工业基地一名非常有代表性的产业工人。前不久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那句“我认得你,我们见过三次面,是老朋友了”,让徐强至今一回想起来,仍然无比激动:“加上今年两会,我与总书记已有三面之缘啦!2011年,我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座谈会上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首次见面;2013年,总书记考察沈鼓集团时,我作为劳动模范再次受到总书记的接见。总书记说,‘我记得你’,还赞扬我们劳模‘很了不起’。我代表大家请总书记以后再到我们企业来看看,再给我们加加油、鼓鼓劲,总书记说,‘基层代表给我发的请柬啊,我都攒着,都记下了’。每次与总书记见面,我心里都产生一股莫名向上的冲劲儿、使不完的干劲儿。”徐强的自豪感也让记者深受感染。
“徐强精度”是这样炼成的
这位“大国工匠”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徐强精度”又是如何炼成的?许多人都在好奇地寻找着答案。
1991年,徐强遭遇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挫折——高考失利。短暂的消沉过后,要强的他决定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经过努力,他考上了沈鼓集团数控大专班,1993年进入沈阳鼓风机厂五车间(沈鼓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的前身)成为一名磨齿机操作工人,开始每天与巨大且“微妙”的齿轮打交道。“我这个人生来就喜欢挑战,对自己不懂的事物尤其感兴趣。面对冰凉的机器,我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学加工本领,细心解读齿轮加工工艺文件;补习英语,熟读有关齿轮知识方面的书籍;学习师傅们的经验和本领,结合实践总结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即便在成手之后,我依然不断向自己挑战,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挑战。所以,我乐在其中,也成功在其中。”
齿轮精度按国际标准划分为13个等级,0级为最高级,12级为最低级。0级到3级只是高精密设备所能达到的理论等级,现实操作中4级就代表着加工精度的顶尖水平。2004年,国内一家大型企业慕名找到沈鼓集团,要求为其加工一台压缩机中的“特殊”齿轮——加工精度要求为5级。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能实现5级精度的技工寥寥可数,加上难度系数大、交付时间紧,这项任务被同行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沈鼓集团领导和设计专家经过研究,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徐强,工友们也无不赞同。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
集团领导:“徐强为人做事严谨仔细,注重方式方法,善于思考,技术过硬,活儿交到他手上绝对放心。”
车间工友:“徐强干活儿总是有一种韧劲,一旦把任务交到他手上,他宁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想办法把活儿干好干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作为尾序加工的“关键人物”,徐强承受着巨大压力,投入到一场“超越极限”的战斗。分析图纸、计算数据,他一丝不苟;装卡找正、程序编制,他亲力亲为;参数校正、程序调整,他再三核算……所有的环节都细致入微,为的只是一个目的——精益求精!仪表上数据的有序跳动,是他思维运算得出的有效结果;机床内砂轮的精准走位,是他稳健操作划出的精美轨迹。
旋转与呼吸交织,振动与心跳共鸣,一个世界先进的高精设备与一个中国工人的壮志雄心有机地融为一体。最终,徐强加工的齿轮精度不仅满足了客户5级要求,居然还提升到4级,创造了国内当时齿轮加工的最高精度。后来,徐强的加工精度不仅稳定到4级水平,还进一步挖掘设备潜力,部分齿轮实现了3级精度!
“徐强精度”由此得名。
上面描述的“传奇”产品也只是徐强加工过的众多“艺术品”之一。如今,“徐强精度”扬名海内外,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过去这种完全需要进口的齿轮,现在已经成了沈鼓集团的常规产品,每年能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只要把设备当作自己的妻子呵护,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时刻对工作负责,对用户负责,对企业负责,就一定会不辱使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徐强总结道。
“是党员就得发光”
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到不脱产的加工组组长,又到沈鼓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再到沈鼓集团安技环保部副部长、部长,徐强在不同的岗位上演绎着相同的敬业担当精神。入厂工作25年,徐强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急难险重的生产一线上。工友们敬佩他,更喜欢他。因为徐强从不以专家自居,从不对人指手画脚,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暖心的话:“需要帮忙吗?”
徐强常说:“作为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不但要有能力,更要有高境界,我乐意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只有大家都进步了,沈鼓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如今,“徐强班组”已经成为沈鼓集团响当当的一张“名片”,从“徐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的技能高手层出不穷,徐强的高徒遍及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的许多岗位,大家都以拜徐强为师为荣。
多年来,徐强的成绩迭出,荣誉不断。“我要感谢党组织、企业以及师傅们的大力帮助和悉心培养,还要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徐强的这句话并不是套话。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安全生产,他一天到晚总在忙,有时一连几天几夜不回家,陪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家人要说“没有怨气”那是假话。可每次看他一回家就累得倒头便睡,妻子就不忍心再说什么了。
在一次任务中,徐强正在加工一个高精度齿轮,稍有疏忽便会前功尽弃,突然,手机不停地振动起来。为了不影响进度和精确度,徐强随手关掉了手机。等结束工作打开手机时,一条接一条的告急短信“蹦”了出来,令徐强顿时心急如焚——“母亲病重,需要手术,速回!”
徐强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做完手术。病床前,徐强一個劲儿地自责,母亲反而声音微弱地宽慰儿子:“你忙,脱不开身,妈理解你,不怪你。”
“我是党员,是党员就得发光;沈鼓是我家,是家人就得建设好自己的家。只要每个人都当好辽宁振兴的‘小小齿轮’,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推进’要求,中国梦的实现便指日可待。”徐强满怀激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