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经常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所以这种爱,不应该是沉重的,更不应该带着伤害。”我想用本人的成长经历来诠释一下这句话。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末,在八十年代读的小学。在小学生活中有一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她就是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萧老师。
小时候的我是个活泼机灵又带点调皮的“假小子”。仍记得读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有家庭作业。好一段时间,我对家庭作业很感兴趣,都能自觉完成,而且经常受到肖老师的表扬。直到有一次,我贪玩,玩得很晚还没做作业。当还滴着汗水的母亲问我作业完成好没有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害怕。母亲起早贪黑的劳动,脾气有点大。如果让她知道真相,挨打是必然的。何况她已经够辛苦了,我确实也不忍心再惹她生气。最后,我硬着头皮说都做完了。妈妈也没说什么了。我舒了口气,心想:下次我再也不敢了。第二天,我老老实实的到萧老师那里认错。谁知道没得到萧老师的原谅,她用小棒狠狠地打了我十下,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我是为你好,如果不打你十下,你会很快就不记得自己的错。以后你知道老师是爱你的。”虽然我的泪水吧嗒吧嗒地下,但我明白到自己做得不对,就使劲地点头。心想:下次一定要做好作业!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万没想到后来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几个星期后,我又因为去了同学家玩得很晚,所以又不做作业了。这一次,我不敢向萧老师说真话,而是撒谎说作业不见了。可是同桌的“出卖”,使我“难逃法网”。萧老师,这次真的生气了,一只手用力捏着我的脸蛋,另一只手戳着我的脑袋,面对全班同学说:“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你们都不可以跟她玩!狐狸都比她好,哪有这么懒的狐狸?”正是这番话,我“被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外号“懒狐狸”。事后,萧老师找过我谈话,她批评了我以后,她一直说我很聪明。如果我能努力一点的话,以后会很有出息的。至今,我仍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我知道萧老师是希望我能学好,给我点“教训”,只是希望我能记住改正;另一方面,我感到深深的耻辱。这份耻辱,甚至使我在心里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平衡。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我经常刻意不做作业,直至我换了班主任。即便我曾经被定格为“坏学生”,但我的成绩一直拔尖。这是其他老师很少碰到的事情,谁都知道我是跟老师犟上了。萧老师很无奈,很委屈。她可能不明白她那么紧张学生,那么爱学生,自己做错了什么?我只想说:“你的愛太沉重,是带着伤害的!”
1999年毕业后,我来到了镇中学当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当时学校把学生按成绩分到了“普通班”和“尖子班”。开始,我教的是“普通班”。“普通班”里的学生一点儿也不普通,总能想出办法来“彰显个性”。我生怕他们会欺生,早早给他们个“下马威”,订了一系列的班规。做了违反班规的事,就得受到相应的处罚。诸如:上课讲话,打手掌5下;没完成作业,罚抄当次作业5次等等。虽然我听到学生在我背后笑我幼稚,但方法挺管用的,学生有一段时间还是安静了。不久,学生就频频“违规”,无论怎样打手掌,罚抄书都没什么效果。后来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被我抓到了,下课后把他带会办公室。我很生气,心想:自己那么努力去工作,换来的是学生这样的对待,不自觉地眼泪流出来了。可能是他察觉到什么,他低下头,小声地说:“对不起!我让你打十下吧!”(按班规本应该打5下的。)我心里一颤:这学生向我说对不起,最起码是认可我这老师,不想我伤心,我很高兴。但是他竟叫我多打几下来解决问题,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做错事,就是用打手掌来补救的。是谁误导了他?是我!我在做着什么样的傻事?!我对学生的爱,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那次,我没有打学生的手掌,以后也没有。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在学校学的心理学派上用场,专业知识告诉我: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由于自己成绩不够好,有很多学生会有自卑心理。而且,学校把他们放到“普通班”,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了。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疏导”。所以我把全副精神都放到工作上,每晚晚自习不管是不是我值班,我都来到学校跟学生聊天,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话中,我更觉得自己是他们的姐姐,甚至是朋友。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我们共同讨论制订合理的班规,共同参与学校体育文娱活动。从此,我所教的班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但我知道这不是我真正的追求。我只希望我教的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教学成绩,于我只是霎那光辉,但健康的心理将影响学生一辈子。并且受影响的决不是学生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
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这样的主题下,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师,我们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观念上彻底清除“师道尊严”思想,抛弃“高高在上”的旧思想,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全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师德的内涵,树立崇高的师德。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末,在八十年代读的小学。在小学生活中有一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她就是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萧老师。
小时候的我是个活泼机灵又带点调皮的“假小子”。仍记得读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有家庭作业。好一段时间,我对家庭作业很感兴趣,都能自觉完成,而且经常受到肖老师的表扬。直到有一次,我贪玩,玩得很晚还没做作业。当还滴着汗水的母亲问我作业完成好没有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害怕。母亲起早贪黑的劳动,脾气有点大。如果让她知道真相,挨打是必然的。何况她已经够辛苦了,我确实也不忍心再惹她生气。最后,我硬着头皮说都做完了。妈妈也没说什么了。我舒了口气,心想:下次我再也不敢了。第二天,我老老实实的到萧老师那里认错。谁知道没得到萧老师的原谅,她用小棒狠狠地打了我十下,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我是为你好,如果不打你十下,你会很快就不记得自己的错。以后你知道老师是爱你的。”虽然我的泪水吧嗒吧嗒地下,但我明白到自己做得不对,就使劲地点头。心想:下次一定要做好作业!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万没想到后来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几个星期后,我又因为去了同学家玩得很晚,所以又不做作业了。这一次,我不敢向萧老师说真话,而是撒谎说作业不见了。可是同桌的“出卖”,使我“难逃法网”。萧老师,这次真的生气了,一只手用力捏着我的脸蛋,另一只手戳着我的脑袋,面对全班同学说:“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你们都不可以跟她玩!狐狸都比她好,哪有这么懒的狐狸?”正是这番话,我“被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外号“懒狐狸”。事后,萧老师找过我谈话,她批评了我以后,她一直说我很聪明。如果我能努力一点的话,以后会很有出息的。至今,我仍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我知道萧老师是希望我能学好,给我点“教训”,只是希望我能记住改正;另一方面,我感到深深的耻辱。这份耻辱,甚至使我在心里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平衡。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我经常刻意不做作业,直至我换了班主任。即便我曾经被定格为“坏学生”,但我的成绩一直拔尖。这是其他老师很少碰到的事情,谁都知道我是跟老师犟上了。萧老师很无奈,很委屈。她可能不明白她那么紧张学生,那么爱学生,自己做错了什么?我只想说:“你的愛太沉重,是带着伤害的!”
1999年毕业后,我来到了镇中学当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当时学校把学生按成绩分到了“普通班”和“尖子班”。开始,我教的是“普通班”。“普通班”里的学生一点儿也不普通,总能想出办法来“彰显个性”。我生怕他们会欺生,早早给他们个“下马威”,订了一系列的班规。做了违反班规的事,就得受到相应的处罚。诸如:上课讲话,打手掌5下;没完成作业,罚抄当次作业5次等等。虽然我听到学生在我背后笑我幼稚,但方法挺管用的,学生有一段时间还是安静了。不久,学生就频频“违规”,无论怎样打手掌,罚抄书都没什么效果。后来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被我抓到了,下课后把他带会办公室。我很生气,心想:自己那么努力去工作,换来的是学生这样的对待,不自觉地眼泪流出来了。可能是他察觉到什么,他低下头,小声地说:“对不起!我让你打十下吧!”(按班规本应该打5下的。)我心里一颤:这学生向我说对不起,最起码是认可我这老师,不想我伤心,我很高兴。但是他竟叫我多打几下来解决问题,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做错事,就是用打手掌来补救的。是谁误导了他?是我!我在做着什么样的傻事?!我对学生的爱,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那次,我没有打学生的手掌,以后也没有。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在学校学的心理学派上用场,专业知识告诉我: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由于自己成绩不够好,有很多学生会有自卑心理。而且,学校把他们放到“普通班”,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了。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疏导”。所以我把全副精神都放到工作上,每晚晚自习不管是不是我值班,我都来到学校跟学生聊天,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话中,我更觉得自己是他们的姐姐,甚至是朋友。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我们共同讨论制订合理的班规,共同参与学校体育文娱活动。从此,我所教的班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但我知道这不是我真正的追求。我只希望我教的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教学成绩,于我只是霎那光辉,但健康的心理将影响学生一辈子。并且受影响的决不是学生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
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这样的主题下,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师,我们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观念上彻底清除“师道尊严”思想,抛弃“高高在上”的旧思想,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全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师德的内涵,树立崇高的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