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导同乘电梯,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叫过后,瞬间消失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每当在电梯里遇到领导,这句歌词就成了基层公务员小周的心声,特别是在单独遇到领导时,自己本来就内向,领导话也不多,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迟到啦?”“嗯。”“下班了?”“嗯。”那叫一个尴尬。等电梯加上乘电梯的两三分钟的时间里,小周感觉周围空气都凝固了,所以要是远远看见领导进了电梯,他能躲就躲,宁愿等下一趟。
  还有更夸张的,有次笔者和几名领导一起乘电梯下楼。正值下班时间,电梯停在中间楼层,门一开,几个年轻小姑娘在等电梯,眼看一只脚已经跨进去,哪想到里面站着领导,还是好几位。一声压抑的尖叫过后,几人瞬间消失在电梯口。这下尴尬的人倒成了电梯里的领导,“我有这么可怕吗?”
  和领导同在一部电梯里,会给一些人造成困扰,不过对策也不少,网上所谓的“攻略”比比皆是,然而说了那么多,却免不了落入套路。比如一些“攻略”会告诉你进出电梯要让领导先行一步,但实际上,一名曾从事人事工作的廳级干部表示,进电梯的时候一般要先于领导进去,挡好电梯门,准备按楼层,这样会为领导带来安全感。

聊不聊工作?


  更有一些“毒鸡汤”会告诉你,电梯里的几十秒可是黄金时间,这时遇上领导,可是个自我营销的好机会,说不定提拔的机会就在眼前呢。有个桥段说,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乘电梯,遇到台长一个人在电梯里,便汇报起来台里有一个节目非常好,能够启迪人心,给观众带来种种好处,然后紧接着引出他对这个节目改进之处的想法,并且简明扼要地提了两点建议及其理由。这么一来,台长就记住了一个做事用心、没准还有些才华的员工。
  不过上述干部的建议是,不要聊工作。“毕竟电梯是个公共场所,你觉得出头和出错的机率哪个大一些呢”,如果几个同事一起遇到领导,大家都不说话,你也随大流就是了,不用没话找话,那样有巴结领导之嫌。
  如果有机会单独遇到领导,不用太紧张,只要动作别失礼,微笑着打个招呼,有话题就聊,没话题就尬聊,实在不行就来点英伦范儿,说说天气,总比看着领导就跑强多了。
  为了避免尴尬,很多人会拿起分散注意力的利器——手机。不过小周觉得这样并不可取,多少有点不尊重领导,如果手头没什么要紧的事,就试着聊两句或者干脆傻站着吧。
  而一名电梯里的“主角”告诉笔者,作为领导,有时候为了缓解下属的尴尬,自己会先开口。“其实下了班大家都是普通人,没必要那么拘谨,大多数情况下下属最多就打个招呼,这时候电梯里的领导就应该聊几句,气氛也融洽很多。”他还笑言,“吃瓜群众”的由来就是在电梯里知道的。
  不过聊归聊,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比如在一楼可以问领导“您上几楼?”但如果是在高楼层,你来一句“您下去啊?”便是得罪人无疑了。
  曾听一名机关干部讲过一个故事,其同事在电梯里遇到领导,就两个人,不说话显得太沉闷,于是便结结巴巴地说:“领导,您要下呀?”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果然领导的脸一下变得铁青,要知道,这名领导正要退居二线。
  不过说到底,也难怪很多人在电梯里遇到领导会紧张,在笔者以往的采访经历中,遇到过不少单位一把手每次下班都有秘书陪同,从出办公室门,到下楼上车,全程都不用出手,这样的场面难免会传递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更有甚者,每当有高级别的会议,单位里仅有的两部电梯中的一部就会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就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一部电梯前排队的人一长串,另一部的门开着,偶尔有不明就里的人想走进去,却被告知,这部电梯不能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初产妇无痛人工流产术在宫颈软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术中出血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8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960例早孕7~10
今天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在一个平行四边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有几种分法?我一读题目,心想:这有什么好思考的,太简单了!便不假思索地动手操作起来:画对角线
系统地阐述明智的道德内涵和道德要求,以及中华民族崇尚明智传统的道德实践,并由此说明明智思想对现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在含有多类顾客和消极信号的经典Jackson网络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与状态相关的转移率,构建了新的模型,并通过两类平衡:整体平衡和cross部分平衡,验证了新网络的稳态分布具有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