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一般都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基本素质是有很大差异的,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以“专业”的要求来管理,并通过终身管理实践,习得高校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实现管理人员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需要的是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时不能把人视为机器、工具,必须把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和人格尊严放在重要位置,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将发展其创造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人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管理哲学;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6-42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相比之下,对高校日趋重要的管理队伍的建设却重视不足,力度不大。大量管理人员承担着高校多项改革制度的构架、制定、实施和监督等职能,他们的学识结构、能力结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很大程度上影响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进程。加强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不仅是高校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培养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以及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然诉求,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高校管理人员掌握、管理、决定和支配着学校的各类资源,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高校的管理水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管理水平又决定着高校的命运,高校需以一种更为科学化的管理来替代以往的经验型管理,以不断增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对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历来都比较重视。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进中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汲取发达国家高校的宝贵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高校发展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新道路。
(一)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经验
1、严格的准入制度信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促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就是高校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力推广,在美国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与高校管理实践相一致的条件。而要获得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一般需要符合三条标准:一是参加管理培训之前,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令人满意;二是有学士学位并至少完成了高校学生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三是在一所校或学区机关出色完成见习实习的工作。同时,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证并不是终身有效的,每隔几年就要更换一次,要求管理人员再次参加管理方面课程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管理人员要由一般管理者向更高一级升时,要重新进行培训学习,在获得更高一级证书时,方可从事新的工作,这为国外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成长创造了条件。
2、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重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认为培训是推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有效手段。
3、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
在发达国家,高校善于创造良好的组织内环境,以团体的氛围及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工作热忱,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保证高效率的执行管理。在日本,学校会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对管理人员平时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不会等到下属出现错误时才采取措施,而是注重平时的关心和教育。各级部门领导经常在下班后与部下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全面把握自己部门的工作状况。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高校会不失时机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名牌大学校长的年薪高于美国总统,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待遇,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职业吸引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从事该职业,从而不断增强高校管理职业的竞争力。
(二)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经过对中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现状的分析及对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经验的对比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之所以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与他们从头至尾所遵循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比来源复杂、知识贫乏的管理人员队伍显现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素质”上的“全面发展”;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对比不健全的培训制度同样显现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培训内容的“因人而异”和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对比刻板的培训模式更凸显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个性”上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发达国家高校优厚的收入待遇及充满人性的组织关怀对比中国高校对管理人员的欠重视及经济收入上的差距全面显现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需要”上的“自由发展”。综上所述,在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哲学理念。
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契合
在知識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征决定了社会管理方式的特征,也决定了其特有的管理理念。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个趋势,确立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管理理念,这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自身特点是相契合的。
(一)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理念
从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上分析,高校管理人员之所以“非专业化”正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所以说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必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理念。
(二)构建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在高校管理中,应牢固树立和强化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以人为主体构成要素的协作体系的概念,这个体系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关心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在关心这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管理理念应确立一种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哲学理念。
(三)建立职业生涯管理配套制度,保障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管理人员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按照工作的属性和服务的处所,先后参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和大学教师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高校管理人员一直以来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1999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并在武汉大学等 5 所高校开展职员制度试点工作。职员制为高校管理人员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奠定了基础,而要使职业生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以相关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在真正的大学里,理应“鼓励充分发挥人的自由意志,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
四、总结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所处的环境已转向市场经济,办大学已绝不仅仅是“管理”,而更需要采用全新的理念来“经营”,只有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特别是打破传统观念,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实行新的管理模式,把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落实到“人的全面而发展”的理念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道路,才能保证高校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管理哲学;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6-42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相比之下,对高校日趋重要的管理队伍的建设却重视不足,力度不大。大量管理人员承担着高校多项改革制度的构架、制定、实施和监督等职能,他们的学识结构、能力结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很大程度上影响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进程。加强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不仅是高校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培养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以及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然诉求,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高校管理人员掌握、管理、决定和支配着学校的各类资源,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高校的管理水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管理水平又决定着高校的命运,高校需以一种更为科学化的管理来替代以往的经验型管理,以不断增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对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历来都比较重视。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进中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汲取发达国家高校的宝贵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高校发展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新道路。
(一)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经验
1、严格的准入制度信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促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就是高校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力推广,在美国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与高校管理实践相一致的条件。而要获得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一般需要符合三条标准:一是参加管理培训之前,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令人满意;二是有学士学位并至少完成了高校学生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三是在一所校或学区机关出色完成见习实习的工作。同时,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证并不是终身有效的,每隔几年就要更换一次,要求管理人员再次参加管理方面课程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管理人员要由一般管理者向更高一级升时,要重新进行培训学习,在获得更高一级证书时,方可从事新的工作,这为国外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成长创造了条件。
2、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重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认为培训是推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有效手段。
3、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
在发达国家,高校善于创造良好的组织内环境,以团体的氛围及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工作热忱,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保证高效率的执行管理。在日本,学校会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对管理人员平时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不会等到下属出现错误时才采取措施,而是注重平时的关心和教育。各级部门领导经常在下班后与部下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全面把握自己部门的工作状况。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高校会不失时机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名牌大学校长的年薪高于美国总统,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待遇,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职业吸引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从事该职业,从而不断增强高校管理职业的竞争力。
(二)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经过对中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现状的分析及对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经验的对比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之所以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与他们从头至尾所遵循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比来源复杂、知识贫乏的管理人员队伍显现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素质”上的“全面发展”;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对比不健全的培训制度同样显现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培训内容的“因人而异”和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对比刻板的培训模式更凸显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个性”上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发达国家高校优厚的收入待遇及充满人性的组织关怀对比中国高校对管理人员的欠重视及经济收入上的差距全面显现出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在“需要”上的“自由发展”。综上所述,在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哲学理念。
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契合
在知識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征决定了社会管理方式的特征,也决定了其特有的管理理念。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个趋势,确立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管理理念,这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自身特点是相契合的。
(一)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理念
从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上分析,高校管理人员之所以“非专业化”正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所以说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必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理念。
(二)构建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在高校管理中,应牢固树立和强化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以人为主体构成要素的协作体系的概念,这个体系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关心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在关心这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管理理念应确立一种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哲学理念。
(三)建立职业生涯管理配套制度,保障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管理人员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按照工作的属性和服务的处所,先后参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和大学教师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高校管理人员一直以来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1999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并在武汉大学等 5 所高校开展职员制度试点工作。职员制为高校管理人员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奠定了基础,而要使职业生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以相关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在真正的大学里,理应“鼓励充分发挥人的自由意志,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
四、总结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所处的环境已转向市场经济,办大学已绝不仅仅是“管理”,而更需要采用全新的理念来“经营”,只有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特别是打破传统观念,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实行新的管理模式,把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落实到“人的全面而发展”的理念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道路,才能保证高校的快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