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情感教育依赖于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教师的诱导。游戏作为一种轻松、快乐,充满乐趣的活动,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还可以丰富和加深幼儿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性格。因此,利用游戏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
[关 键 词] 游戏;幼儿;情感情绪
[中图分类号] B842.6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22-02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一个人在满足或需求得不到、不满足时的主观反映。当人们获得满足时表现出满意、兴奋、快乐、爱等情感;当人们没有获得满足感时或在获得满足感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出失望、焦虑、愤怒、仇恨等情绪。然而,情绪是情感的特定形式和直接体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情感是情绪体验的泛化,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因此,情绪和情绪密切相关,是人的态度和心理体验。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是幼儿自发性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往往能获得较多正面、积极的情感,因而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多数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通过游戏体验生活中的道德、理性和美,通过游戏学习生活,获得知识、情感、意图和行为等方面的良好发展。
一、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必要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那些天真烂漫、情感丰富的幼儿,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愤怒、悲伤、委屈、嫉妒、兴趣和爱好。幼儿的情绪表现要比成人更加直接,他们在生活中和与人交往中更渴望得到关心和情感沟通。幼儿期是情感启蒙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活被情感所萦绕,因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在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情感的培养。
(一)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情绪情感作为心理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形成开朗、活泼、自信、向上的性格特征,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教育应当以情绪情感的培养作为基础和核心。
(二)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人们常说“气大伤身”,说的就是乐观、平和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忧郁、愤怒有害身体健康。对幼儿来说有些特殊的情况还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人类是高级生物,具有社会性,需要关爱,如果剥夺幼儿的情感,让他生长在一个极度缺乏爱的环境中,那么这种情感剥夺会抑制其脑垂体的功能,生长素就会相对减少,从而阻碍幼儿的生长发育。因而,重视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情绪情感不仅影响幼儿的生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成长在充满关心和尊重的环境下,他们就会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养成乐观开朗、自信活泼的性格。因而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游戏对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重要意义
幼儿有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其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当把游戏还给孩子,使其充分在游戏中体味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幼儿通过游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情感,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而情绪又是幼儿的主体。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其中在以下游戏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看病”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扮演医生、护士和患者,从而深入了解其职业特征和辛苦,在医生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通过挂号、询问、开药等环节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同时护士会通过打针、吃药、测量体温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又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扮演父母和孩子,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且这种爱应该是相互的,父母在为幼儿做饭、洗衣等细节中,充分流露出这种真挚的情感,让幼儿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这些特定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可以获得更真实的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在游戏中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宣泄不良的情绪
生活能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使他们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来自父母的限制,来自老师的压力,来自同伴交往的困惑等,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紧张、焦虑、不高兴等,而游戏恰恰是舒缓幼儿消极情绪的良好方式。例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沙袋拳打脚踢”,在操场上肆意地奔跑,来宣泄内心的怒气。又比如说,在“看医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中,通过给患者打针来发泄情绪;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打娃娃的屁股来释放心理压力等。我们发现,当幼儿通过游戏将心理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以后,脸上往往会露出满足和欣喜的表情。
(三)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的,是放松的,是没有来自外界的束缚和压迫的。因而,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通过游戏可以任意摆弄游戏材料,体验人物的角色形象,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游戏材料做出成果时,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然,如果在游戏中失败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因为这种轻松的游戏环境并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他们可以重新来过。有时,幼儿还会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更加富有同情心
同情心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在幼儿阶段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理解他人复杂的情感以及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幼儿同情心的产生和发展为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谦让等奠定了基础。同情心与自身的认知、态度、行为、动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游戏活动对其积累社会经验,洞察他人情感的能力,更加富有同情心起着独特的作用。比如,在“过马路”的角色扮演游戲中,幼儿会通过扮演交通警察和路人,明确角色关系,在看到老人或残疾人过马路的时候,会因同情心的作用帮助弱者。又比如,角色扮演游戏中看到乞讨者,会主动送吃的给他们。游戏使幼儿更加富有同情心,在同伴交往中会同情弱者,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同时,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会使幼儿萌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在《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中,会体验小姑娘的痛苦从而产生同情。
(五)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在游戏当中,幼儿可以获得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同时这些情感又通过游戏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游戏的趣味性、游戏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和理智感,同时通过艺术活动和艺术语言,让幼儿感受美、创造美。对幼儿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游戏对他们高级情感的促进作用往往要比成人的言教更加明显。
三、幼儿教师是培养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者
幼儿教师作为培养幼儿情感的教育实践者,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与帮助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指导中对安全、教师形象等因素关注较多,而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关注相对较少。这一研究结果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但教师却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参与指导,并给予幼儿帮助,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获得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情感依恋的主要对象,他的表情、动作、语言等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情感。作为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实施者、帮助者、监督者,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幼儿情绪情感教育的实践者、共享者、促进者,教师应当肩负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培养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者,应当充分发挥指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教育。
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往往会因为过度兴奋而出现一些对自己或是他人的意外后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首要的关注点应当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发挥幼儿情感教育实践者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积极地进行实践探索。在指导幼儿游戏中抓住游戏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媒介这个突破口,更加精准、及时、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教育。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师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作为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的影响和塑造,而是积极地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力建构。情感教育的本质是关爱人的心灵,发展人性。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意愿,正确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抓住良好的情感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凯瑟琳·加维.游戏[M].黄人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51.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21.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游戏;幼儿;情感情绪
[中图分类号] B842.6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22-02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一个人在满足或需求得不到、不满足时的主观反映。当人们获得满足时表现出满意、兴奋、快乐、爱等情感;当人们没有获得满足感时或在获得满足感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出失望、焦虑、愤怒、仇恨等情绪。然而,情绪是情感的特定形式和直接体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情感是情绪体验的泛化,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因此,情绪和情绪密切相关,是人的态度和心理体验。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是幼儿自发性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往往能获得较多正面、积极的情感,因而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多数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通过游戏体验生活中的道德、理性和美,通过游戏学习生活,获得知识、情感、意图和行为等方面的良好发展。
一、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必要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那些天真烂漫、情感丰富的幼儿,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愤怒、悲伤、委屈、嫉妒、兴趣和爱好。幼儿的情绪表现要比成人更加直接,他们在生活中和与人交往中更渴望得到关心和情感沟通。幼儿期是情感启蒙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活被情感所萦绕,因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在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情感的培养。
(一)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情绪情感作为心理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形成开朗、活泼、自信、向上的性格特征,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教育应当以情绪情感的培养作为基础和核心。
(二)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人们常说“气大伤身”,说的就是乐观、平和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忧郁、愤怒有害身体健康。对幼儿来说有些特殊的情况还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人类是高级生物,具有社会性,需要关爱,如果剥夺幼儿的情感,让他生长在一个极度缺乏爱的环境中,那么这种情感剥夺会抑制其脑垂体的功能,生长素就会相对减少,从而阻碍幼儿的生长发育。因而,重视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情绪情感不仅影响幼儿的生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成长在充满关心和尊重的环境下,他们就会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养成乐观开朗、自信活泼的性格。因而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游戏对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重要意义
幼儿有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其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当把游戏还给孩子,使其充分在游戏中体味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幼儿通过游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情感,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而情绪又是幼儿的主体。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其中在以下游戏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看病”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扮演医生、护士和患者,从而深入了解其职业特征和辛苦,在医生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通过挂号、询问、开药等环节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同时护士会通过打针、吃药、测量体温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又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扮演父母和孩子,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且这种爱应该是相互的,父母在为幼儿做饭、洗衣等细节中,充分流露出这种真挚的情感,让幼儿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这些特定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可以获得更真实的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在游戏中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宣泄不良的情绪
生活能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使他们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来自父母的限制,来自老师的压力,来自同伴交往的困惑等,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紧张、焦虑、不高兴等,而游戏恰恰是舒缓幼儿消极情绪的良好方式。例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沙袋拳打脚踢”,在操场上肆意地奔跑,来宣泄内心的怒气。又比如说,在“看医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中,通过给患者打针来发泄情绪;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打娃娃的屁股来释放心理压力等。我们发现,当幼儿通过游戏将心理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以后,脸上往往会露出满足和欣喜的表情。
(三)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的,是放松的,是没有来自外界的束缚和压迫的。因而,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通过游戏可以任意摆弄游戏材料,体验人物的角色形象,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游戏材料做出成果时,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然,如果在游戏中失败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因为这种轻松的游戏环境并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他们可以重新来过。有时,幼儿还会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更加富有同情心
同情心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在幼儿阶段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理解他人复杂的情感以及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幼儿同情心的产生和发展为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谦让等奠定了基础。同情心与自身的认知、态度、行为、动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游戏活动对其积累社会经验,洞察他人情感的能力,更加富有同情心起着独特的作用。比如,在“过马路”的角色扮演游戲中,幼儿会通过扮演交通警察和路人,明确角色关系,在看到老人或残疾人过马路的时候,会因同情心的作用帮助弱者。又比如,角色扮演游戏中看到乞讨者,会主动送吃的给他们。游戏使幼儿更加富有同情心,在同伴交往中会同情弱者,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同时,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会使幼儿萌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在《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中,会体验小姑娘的痛苦从而产生同情。
(五)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在游戏当中,幼儿可以获得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同时这些情感又通过游戏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游戏的趣味性、游戏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和理智感,同时通过艺术活动和艺术语言,让幼儿感受美、创造美。对幼儿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游戏对他们高级情感的促进作用往往要比成人的言教更加明显。
三、幼儿教师是培养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者
幼儿教师作为培养幼儿情感的教育实践者,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与帮助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指导中对安全、教师形象等因素关注较多,而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关注相对较少。这一研究结果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但教师却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参与指导,并给予幼儿帮助,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获得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情感依恋的主要对象,他的表情、动作、语言等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情感。作为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实施者、帮助者、监督者,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幼儿情绪情感教育的实践者、共享者、促进者,教师应当肩负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培养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者,应当充分发挥指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教育。
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往往会因为过度兴奋而出现一些对自己或是他人的意外后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首要的关注点应当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发挥幼儿情感教育实践者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积极地进行实践探索。在指导幼儿游戏中抓住游戏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媒介这个突破口,更加精准、及时、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教育。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师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作为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的影响和塑造,而是积极地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力建构。情感教育的本质是关爱人的心灵,发展人性。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意愿,正确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抓住良好的情感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凯瑟琳·加维.游戏[M].黄人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51.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2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