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几点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中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有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理科综合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什么是實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3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3.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些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些因素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七年级生物课本“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3.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3.2.1找出两类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
  3.2.2确定对照类型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增强了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3.3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决定着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的设计及相应实验试剂的选择。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这一实验的实验原理同教材中演示实验“玉米种子的胚乳是否含有淀粉”实验原理相同,因此可用稀碘液滴在叶片上的呈色反应来验证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也就明确了其主要实验步骤的设计原理。
  3.4提出假设和预期
  假设:是“可能会怎么样”,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提出假设→寻找证据→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假设成立(假设不成立)。
  预期: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1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3.5恰当选取实验材料
  正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其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一样,正确的选材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是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的。
  3.6细心研究实验条件和器材
  完成这一实验所必需的理化条件及生物学处理方法。如光照、温度、PH值、酶、缓冲剂、离心等。认真研究实验装置设计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在实验设计中,用具及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联系命题者所提供的器材,准确判断和选取实验所需的用具及材料。
  3.7合理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构思一般是:材料准备与前处理→分组、编号→对不同(或同一)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对照原则)→结果观察(或预测)、记录→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有一定的顺序,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关联性和实验操作的程序性。实验步骤的前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特别是关键环节。不同的操作顺序导致不同的结果并影响实验的严密性。
  3.8观察和收集数据
  在实验方案中要事先设计定时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次数,同时应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3.9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一般常用的表达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坐标曲线、画出观察图象等,然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4实验设计中的注意技巧
  4.1实验组别的编号
  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4.2实验现象的观察
  找准实验观察的对象并准确描述。如探究“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请回答:①采用何种指标来确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②设计1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本题就考查如何确定实验观察的对象。
  4.3实验结果的表达
  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并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在预期实验结果时,注意验证性實验具有明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讨论和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
  4.4对照实验的科学性
  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如“验证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对照组:蒸馏水+绿色植物,实验组:过氧化氢溶液+绿色植物。该实验组最终没有检验出淀粉,是由于过氧化氢溶液吸收了装置中二氧化碳,导致植物由于缺少原料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滴加碘液后叶片当然不会变蓝。
  4.5语言的准确描述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故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在实验步骤表述中巧用下列词语: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量的”、“相同条件下”、“适宜条件”等。
  总之,解生物实验设计题时,既要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实验变量——理顺设计思路——表达实验步骤——找准观察对象——预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又要了解实验设计中的注意技巧,并结合实践多训练,定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其他文献
从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当然教育方法会随着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当代教育家李希贵老师所说:“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摘 要: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应该设计互动设问的良好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创造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化学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全面融合。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活动;对策  高中化学教学属于自然学科,不但要理论基础扎实,还对实验设计及操作等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很多高中生会感觉学习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在新课改实施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品德与生活》的新教法,才能实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生活性、社会性、综合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当前的品德课堂,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并且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重视。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那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就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作用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
摘 要:在非体育专业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等方面与体育专业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通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基础和技能理解掌握程度层次不齐。如何克服个体差异,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让多数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有所提高,是体育科目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和体育科目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分层次教学法,这一方法对于体育科目在非体育专业教学中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
摘 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是沿袭诵、记和写的模式,这样无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我们课堂设置要以生为本,根据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整合教学方法,激活兴趣,鼓动参与,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生龙活虎,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怎样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观能动性;趣味;认知规律  许多一线语文教师都听到学生抱怨语文难以捉摸不好学,自己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掌握一定数量的最起码的知识。学会用“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海洋,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学的重点要放在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复杂分工,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各种手段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