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面是学校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号,取消成绩排名,想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却是众多的孩子,顶着巨大的压力,披星戴月地备战中考、高考,以图考出个好成绩,考上所好学校。
于是,在孩子们快乐与压力并存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就颇为纠结了。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甚至是单元小测验,在仔细分析孩子试卷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去打听,与同班、同年级甚至同片区的孩子相比,自家孩子能排在第几名,并以此为依据,“取长补短”,请家教、上辅导班,紧张得不亦乐乎。
其实,不仅不少家长仍然把中考、高考看作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些中小学校,也并未看淡应试教育,相反,还大张旗鼓地宣传“高考状元”“一本上线率”等应试教育的典型“战果”,力争让学校的名气更大一些。因为这些事关其“教育产业化”的“丰收”与否——谁能无视“应试教育搞得好的学校财源滚滚,学生爆满;应试教育搞得差的学校生源短缺,日益衰落”的现实。
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果真就与应试教育势不两立吗?依笔者看,绝非如此,应试教育本来便是素质教育中部分能力培养的考核;而素质教育教得好不好,也需要社会环境的“大应试”,通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得出来。
当然,无论是“大应试”还是“小应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在“小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做好素质教育,依笔者看,不妨将素质教育科目纳入必须的应试之中,像境外一些高校将“社会公益实践”当作必备录取条件那样,给学生们提供多元化考核标准的教育。其实,这一点也并非什么新观念,孔子的“因材施教”便谈到了这一问题。
于是,在孩子们快乐与压力并存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就颇为纠结了。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甚至是单元小测验,在仔细分析孩子试卷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去打听,与同班、同年级甚至同片区的孩子相比,自家孩子能排在第几名,并以此为依据,“取长补短”,请家教、上辅导班,紧张得不亦乐乎。
其实,不仅不少家长仍然把中考、高考看作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些中小学校,也并未看淡应试教育,相反,还大张旗鼓地宣传“高考状元”“一本上线率”等应试教育的典型“战果”,力争让学校的名气更大一些。因为这些事关其“教育产业化”的“丰收”与否——谁能无视“应试教育搞得好的学校财源滚滚,学生爆满;应试教育搞得差的学校生源短缺,日益衰落”的现实。
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果真就与应试教育势不两立吗?依笔者看,绝非如此,应试教育本来便是素质教育中部分能力培养的考核;而素质教育教得好不好,也需要社会环境的“大应试”,通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得出来。
当然,无论是“大应试”还是“小应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在“小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做好素质教育,依笔者看,不妨将素质教育科目纳入必须的应试之中,像境外一些高校将“社会公益实践”当作必备录取条件那样,给学生们提供多元化考核标准的教育。其实,这一点也并非什么新观念,孔子的“因材施教”便谈到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