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生物教学;
整合;激发;突破;拓宽;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B)—0030—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若能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起来,便可将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生物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有些自然现象,由于受到时令的限制(如严寒的冬天),很难寻找到桃花;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在大西北很难见到一些名贵的植物品种等。若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例如,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中“受精过程”是难点,若通过播放光碟,就可形象地展示这一受精过程。清晰、活跃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学生对受精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视野
生物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进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传导给学生最多的信息量。多媒体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课的“食物链”讲解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打出一幅食物链图,并配以音乐,然后让学生点击图中各部分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内涵,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总结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通过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将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加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学习创新的机会。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具备储存大量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等途径提高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非典”、“疯牛病”、“禽流感”等的相关资料,装到教师机上,并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请你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们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并整理,最后在学生机上完成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方式也不同,答案多种多样,我从中发现了不少作业都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有些同学表示:“非典”、“疯牛病”、“禽流感”不是野生动植物的过错,而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恶果,人与野生动植物要和平共存,形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网络,我把这些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对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机整合,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演示工具和交互工具的作用,并最终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教学环境也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所必不可少的。
整合;激发;突破;拓宽;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B)—0030—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若能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起来,便可将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生物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有些自然现象,由于受到时令的限制(如严寒的冬天),很难寻找到桃花;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在大西北很难见到一些名贵的植物品种等。若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例如,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中“受精过程”是难点,若通过播放光碟,就可形象地展示这一受精过程。清晰、活跃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学生对受精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视野
生物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进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传导给学生最多的信息量。多媒体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课的“食物链”讲解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打出一幅食物链图,并配以音乐,然后让学生点击图中各部分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内涵,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总结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通过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将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加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学习创新的机会。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具备储存大量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等途径提高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非典”、“疯牛病”、“禽流感”等的相关资料,装到教师机上,并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请你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们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并整理,最后在学生机上完成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方式也不同,答案多种多样,我从中发现了不少作业都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有些同学表示:“非典”、“疯牛病”、“禽流感”不是野生动植物的过错,而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恶果,人与野生动植物要和平共存,形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网络,我把这些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对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机整合,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演示工具和交互工具的作用,并最终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教学环境也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