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绘人生,润物无声育桃李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自然地流露出个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如果能把对经典的学习和德育工作很好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发现,经典作品中,很多都蕴含有很高道德意味——这是中国画创作的古老传统。当代的语境虽跟他们相差很远,观念也更多元,但部分古人在书画中注入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解读出来,与现代观念结合,激活它,让古典在现代生活中生存发展。
  关键词:岭南;书画;道德;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24-01
  一、岭南人文资源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德育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明了我们自身的道德观念的特点,而要明了道德观念的特点,就要理解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浸染于其中的历史境遇和文化特色,如果要更进一步弄清道德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就不得不将其置于宏观的视野中,放在长时段的历史中考察。
  历代被视为边陲的岭南,近代以来,异军突起,开风气之先。究其缘由,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靠海、临江,毗邻港澳,得地理之便,且长期以来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甚至在1842年前85年中,广州是中国对外交流唯一窗口。因此,岭南地区,不仅在经济文化上得风气之先,在绘画上也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和海上画家群、京津画家群在民初造成三足鼎峙的局面。①
  二十世纪,中国外有列强瓜分,内有军阀割据,到了生死危亡关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两高一陈”),他们不但参加同盟会,组织过起义、暗杀等活动,而且把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带到书画创作中来,“高举艺术革命的大纛从广东发难起来”,倡导“折衷东西”、“融合古今”的创作理念,代表作有:高剑父的《白骨犹深国难悲》、《东战场的烈焰》、高奇峰《雄狮》、《怒狮》、《虎啸》等,都是对国难的揭示或鼓舞民众振作起来救亡图存而创作的。在鲁迅先生的引导下,广东版画亦大放光彩,出现一批大家,比如:李桦、黄新波等,以犀利的刃锋“从黑暗中刻划出期望的曙光,从苦难中刻划出为全民族求生存的血路”。(《木刻运动歌》)他们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具有崇高的道德号召力,正是这种生死存亡的緊迫感和道德上的正义性,加上高超艺术语言的运用,保证了这种号召的有效性。
  以史为鉴,对于我们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结合到具体的环境、专业、甚至是个人,深入发掘历史文化的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其实很多都还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要概括出来,强调它,并要很敏锐地找到它们跟专业训练和学生特点的相关联的点,抓住这些点,想办法把他们贯通起来。这样,我们做德育工作,就不用再教条式的苦口婆心,跟艺术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果德育工作仅仅宣读规章制度、道德说教,会显得特别乏味,乏味的结果就是无效,甚至招致反感,特别是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艺术需要创新才有生命力,长期的专业训练,这种思维习惯会潜移默化成为行为准则,而创造的敌人就是条条框框,对抗的就是无聊和乏味,乏味的形式,哪怕是金津玉律也可能会被束之高阁。
  综上所述,在我院做德育工作存在很大的挑战,但做好就会凸显特色,有趣又有效。挑战是因为美术学院一般都较其它院校拥有更加自由、创新的校风,多元化思想更明显,审美要求、趣味性也会特别高,稍微做得不到位,就会被挑剔或反抗,加上德育的长期性和零散性,持续不断进行的难度特别大。但美术学院的特色在于,一般情况下,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自然地流露出个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如果能把对经典的学习和德育工作很好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发现,经典作品中,很多都蕴含有很高道德意味——这是中国画创作的古老传统: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说,绘画的目的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②;唐代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开篇就写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③当代的语境虽跟他们相差很远,观念也更多元,但部分古人在书画中注入了道德观念,我们可以解读出来,跟现代观念结合,激活它,让古典在现代生活中生存发展。
  二、可资借鉴的岭南人文资源与优良传统
  关于绘画和道德的关系,鲁迅先生在其著名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写道:“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趣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又安。”④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解读,自然而然,德育工作就能做好。比如李桦的黑白木刻《怒吼吧,中国》,被捆绑、被蒙住眼睛的人,奋力挣扎,去抓住落在地上的刀,用力挣扎,让筋骨、肌肉暴露,视觉的强大冲击力,让人受到强烈的冲击,过目不忘,人们就会反复观看或者不断回忆中,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精神步步深入的体悟,艺术道义精神在观众的体悟中得到很好的传播,“唤起民众”对抗外敌入侵,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于是得到广泛的认同。再如,我们引导学生去读相关的艺术史或者艺术鉴赏的书籍,在阅读艺术史的过程中,学生会跟艺术作品不断对话,这种对话,会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当然包括艺术作品的道义精神,我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会更具有人文关怀,更直抵心灵,当然就会更有效。哪怕具体的技法问题,比如,色彩要和谐,书法章法、笔画要相互揖让,等等,回头想想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就是让正义、公平、和谐、谦让等优良道德传统传授给学生,取得他们的认同么?
  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列强的入侵,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是人类交流史上的大事,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于中国从“中央之国”到“万国时代”的观念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岭南因得天时之利和地理之便,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前沿,同时也是多种文化汇集和交锋之地。相应的,面对西方的文化挑战并作出积极应对,岭南地区首当其冲:不同的人对传统和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选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文化上,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面貌,蔚为大观。正如秋瑾《精卫石》第五回中写的:“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⑤即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因为文化的多样性,养成岭南开放、包容、务实、勇于创新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岭南艺术家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关山月、黎雄才开创的独特山水作风,早已蜚声海内外;王肇民的水彩静物,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生命的灵性;杨之光在人物画领域的尝试和创新,影响整个中国人物画发展格局,等等,早已为人所熟知。这些观念,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为广东经济、文化的繁荣,成为改革的前沿,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运用岭南人文资源做好广州美术学院德育工作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实施?对于美术学院,自有其特殊性——要跟美术结合。早在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方案:“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淘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以足矣”⑥当下,唯利是图的观念风行,有人说蔡元培的方案落空,其实,根本原因是没有多少人真正落实过。高尚的道德是靠长期滋养和自身的修炼,提升的过程缓慢但深入,急功近利不得,也不是一味讨好,而是深层揭示,让人心灵震颤。诚如邓以蛰所说“艺术与人生发生关系的地方,正赖生人的同情,但艺术招引同情的力量,不在它的善于逢迎脑府的知识,本能的需要,是在它的鼓励鞭策人类的感情。这鼓励鞭策也许使你不舒服,使你寒暑表失了以知识本能为凭借的肤泛平庸的畅快。所以当代或艺术史上有许多造境极高的艺术,反遭一般观者的非难,就是这个原由。因为不能使他们舒服畅快,所以不易得他们的同情了。其实艺术根本就不仅是使你舒服畅快的东西。”⑦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我院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发挥本地区传统道德优势:岭南开放、包容、务实、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各种形式,——包括通过对艺术的认识和历史的学习,深入心灵,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对于岭南艺术资源的认识和继承发展,既是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优良的道德传统,也会潜移默化被学生吸收,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准则。
  参考文献:
  [1]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2]于安澜.画品丛刊·古画品录[M].河南 大学出版社,2015:7.
  [3]張彦远.历代名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4]郎绍君、水中天编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M].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2.
  [6]朵云轩编.岭南画派研究[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
  [7]李公明.广东美术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注释:
  ①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②于安澜《画品丛刊·古画品录》河南 大学出版社,第7页
  ③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第1页
  ④郎绍君、水中天编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鲁迅《拟美术播布书》,第12页
  ⑤秋瑾,弹词《精卫石》手稿,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⑥郎绍君、水中天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鲁迅《以美育代宗教说》第19页
  ⑦郎绍君,水中天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邓以蛰《艺术家的难关》第183页。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其思想精华直到今天都辐射着哲理的光芒。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进程中,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不能做数典忘祖的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同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部队基层文化,也需要对传统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理念进行现代透视,并深人挖掘和汲取其有益成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警、强
期刊
摘要:浮梁在中国历史上是茶业兴盛之区,也在茶文化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在前人考究的基础上,对浮梁茶业的形成、发展、兴盛,以及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习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浮梁茶业;发展;兴盛;文化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81 -01  浮梁在中国历史上是茶叶兴盛之区,其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
期刊
把奥运当历史回顾,它是这样的:不堪回首的“前传”,大喜大痛的八十年代,波澜不惊的九十年代,爆发性的二十一世纪零年代。  传统上,中国人把奥运会当做竞技体育的最高形式,奥运甚至和国运产生直接关联。是的,我们的确从刘长春的万难赴赛、许海峰零的突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无比,找到一条与中国社会相对应的线索。  这条线索上,也拴着体坛传媒集团及《全体育》。奥运正是我们的催生婆。  1988年,体坛传媒的旗舰《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屋“限购令”的实行,虚假离婚现象已经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虚假离婚主要分为合意虚假离婚以及欺诈离婚两种,这两种虽然都表现为当事人并不具备真实想要离婚的意思,但是根本区别在于合意虚假离婚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为了谋取利益而“假离婚”;欺诈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经过合意或通谋。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的内容:开篇之处作为全文的“绪论”,简要的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以及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以件真实案例来简要的介绍虚假离
上海oicq218:  1、希望《跑者世界》尽快独立出刊。  2、希望做个专题“近视眼跑者很烦恼”,有什么设备或者方法可以解决近视镜在跑步时不方便的问题?  编辑部:《跑者世界》独立出刊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但涉及方面众多,所以还得按程序一步步走。且等。关于“近视眼跑步”的专题,已在操作中。  北京Q56:  惊奇地发现,贵刊从3月份开始,面貌大改。你们这是放弃了专业体育杂志之路了吗?  编辑部:无
期刊
他一直在我的生活里,从孩童到成人。转眼高中,转眼大学,转眼工作……时间快到了让人措手不及,每天被生活的琐碎牵绊,似乎已淡忘那段快乐的青春时光。如今,对于他的知悉,更多来自于他的家庭,他的设计师梦想,而后才是他的曾经。  青春,本来就是那般张扬的,那般轰轰烈烈的,那是一个年轻的故事,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红魔,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却终究不是他的故乡,只是他的流浪。美国是一
期刊
摘要:空间因素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外国游客对阳朔西街空间的英语评价为例,结合霍尔的空间理论,从跨文化旅游视角探究空间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空间语;西街;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73 -02  一、引言  旅游是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载体,外国游客的旅游评价是体现
期刊
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隐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攻坚战中的重点解决对象。2014年《预算法》的修订导致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被集中清理,我国地方政府因此选择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来完成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但在PPP模式被广泛接受的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PPP模式中的不当实践使得其产生了隐性债务。在当前形势下,防范化解PPP项目中的隐性债务不仅是地方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是降低债务风险进而保证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PPP项目中存在隐
摘要:“虐恋”由英文词sadomasochism转译而来,sadomasochism由sadism与masochism两个词合成。sadism意为施虐倾向,masochism意为受虐倾向。老一辈社会学家潘光丹提出将sadomasochism翻译为“虐恋”,一方面表现出施虐与受虐的虐待行为,另一方面“恋”又展露出与人类情感世界的关联,这一译法因而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赞誉。  关键词:追赶;溃逃;虐恋
期刊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欣欣向荣,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而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潜藏着众多知识产权纠纷。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平台在电商领域不断掘金的过程中,也承担着愈加沉重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针对上述问题,著作权领域中的“通知-删除”规则渐渐进入了专利侵权的视野,有部分学者提议将该规则引入专利领域。然而,《侵权责任编草案》和《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立法的态度还在犹疑,学者们的意见也尚未统一。
  “通知-删除”规则在专利领域是否有适用空间,本文试图在电子商务的视域下探究这一问题。因此在结合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