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的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所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关键词】导语;引入情境;留下悬念;激发兴趣;揭示线索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前的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 导语的巧妙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术,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1引入情境,激情点化型导语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我在讲语文课文《果树园》时,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德那么有诗意。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通过这样的导语,让学生的思绪投入到广博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让他们的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动。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
2借助教具,留下悬念型导语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幻灯片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化抽象为具体,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例如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在讲《琴弦上的梁祝悲歌》时,可先让学生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悠扬悲怆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梁祝的爱情故事,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如讲高尔基的《海燕》时,可先让学生听中央十套节目配乐朗诵的《海燕》,朗诵者激昂起伏的朗诵配合起伏高昂的音乐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完全进入暴风雨的环境,亲身体会海燕在大海上暴风雨到来之前,高傲的飞翔的雄姿!
这样,随着老师声音的抑扬变化,学生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同时,留下悬念深深的思索,而这正是课文的核心所在。
3概述背景,激发兴趣型导语
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讲古文《陋室铭》先介绍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都是用韵的。然后介绍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刘禹锡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半年时间,刘禹锡被势利小人和州知县策某作弄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扫除了背景障碍,新课也比较容易开头。
有些课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熟悉当时的具体情况,就有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所以,适当的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诗经>三首》,我这样导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上溯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4诱导思索,揭示线索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地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
如契珂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的导语:“《变色龙》是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想象天空神魔的神话小说吗?那么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借这一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俄国著名小说家契珂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的塑造了‘变色龙’的形象,这个典型形象使人们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产生深深地思索。”
这个简洁的导语会使学生思路开阔,触类旁通,用心去推敲、领悟作品的精髓。
总之,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 漪.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英美精彩课堂》.杨桂青.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3]《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导语;引入情境;留下悬念;激发兴趣;揭示线索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前的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 导语的巧妙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术,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1引入情境,激情点化型导语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我在讲语文课文《果树园》时,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德那么有诗意。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通过这样的导语,让学生的思绪投入到广博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让他们的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动。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
2借助教具,留下悬念型导语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幻灯片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化抽象为具体,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例如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在讲《琴弦上的梁祝悲歌》时,可先让学生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悠扬悲怆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梁祝的爱情故事,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如讲高尔基的《海燕》时,可先让学生听中央十套节目配乐朗诵的《海燕》,朗诵者激昂起伏的朗诵配合起伏高昂的音乐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完全进入暴风雨的环境,亲身体会海燕在大海上暴风雨到来之前,高傲的飞翔的雄姿!
这样,随着老师声音的抑扬变化,学生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同时,留下悬念深深的思索,而这正是课文的核心所在。
3概述背景,激发兴趣型导语
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讲古文《陋室铭》先介绍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都是用韵的。然后介绍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刘禹锡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半年时间,刘禹锡被势利小人和州知县策某作弄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扫除了背景障碍,新课也比较容易开头。
有些课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熟悉当时的具体情况,就有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所以,适当的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诗经>三首》,我这样导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上溯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4诱导思索,揭示线索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地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
如契珂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的导语:“《变色龙》是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想象天空神魔的神话小说吗?那么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借这一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俄国著名小说家契珂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的塑造了‘变色龙’的形象,这个典型形象使人们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产生深深地思索。”
这个简洁的导语会使学生思路开阔,触类旁通,用心去推敲、领悟作品的精髓。
总之,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 漪.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英美精彩课堂》.杨桂青.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3]《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