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笔者从农村教育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知识面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经济效益提高。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判断我国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社会以人为本,确立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的核心价值,造就科学发展的人才,以人的创造、发展带动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样就势必导致全新的社会教育观并涉及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平等共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生产的大系统中,教育是人才生产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人的平等、自由、创造与发展从学生开始,然后影响带动社会,使社会具有创造、发展的活力,这也就是当前教育革命的目标、实质和内涵。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援助。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农村人口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
3 与教育配套的举措
3.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三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3.2 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3.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营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氛圍,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利用信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招商引资壮大职业教育;提倡社会团体捐资助学;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助学,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设;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生产安全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通过努力,建立和完善“上岗先看证、无证不上岗”的劳动用工机制。
总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农村教育搞好了,农村经济就会快速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王启现等,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与科研投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
[3]易伟,基于教肓的我国农村经济问题分析[J],安徽农擘通报,2009.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笔者从农村教育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知识面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经济效益提高。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判断我国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社会以人为本,确立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的核心价值,造就科学发展的人才,以人的创造、发展带动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样就势必导致全新的社会教育观并涉及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平等共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生产的大系统中,教育是人才生产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人的平等、自由、创造与发展从学生开始,然后影响带动社会,使社会具有创造、发展的活力,这也就是当前教育革命的目标、实质和内涵。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援助。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农村人口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
3 与教育配套的举措
3.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三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3.2 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3.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营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氛圍,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利用信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招商引资壮大职业教育;提倡社会团体捐资助学;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助学,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设;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生产安全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通过努力,建立和完善“上岗先看证、无证不上岗”的劳动用工机制。
总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农村教育搞好了,农村经济就会快速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王启现等,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与科研投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
[3]易伟,基于教肓的我国农村经济问题分析[J],安徽农擘通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