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的“宜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开展适宜自身学习的各项教学活动,遵循“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一种教学理念,而学会学习是该理念的核心,“自学→互学→导学→用学”是“宜学”课堂的基本流程。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探究打造“宜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宜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当下,数学课堂几经改革,但弊病难除:“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互动性差;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引导方式有问题;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精心研读了“宜学课堂”教学理念,在精准把握教材、详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途径:
一、教师放权,实现学生自学
或者是因为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又或是考虑到学生能力有限,始终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教师的行为需要改善。因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被明确提出,成为了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会放权,给学生自由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是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一改往日的引导和教授活动,反而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即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内容,尝试理解并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实现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学生们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见此情景,笔者安抚了大家的心情并坚信大家的能力。在笔者的安慰和鼓励下,同学们陆陆续续进入了教材文本的學习中,实现了自主学习。
二、小组合作,交流互学进步
小组合作能使学生在探究、合作、论证中激发自身潜能,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和共同进步。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者是学生,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合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定,由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了“宜学课堂”。
如,学习《折线统计图》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认为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因此决定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其实,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个活动,笔者早早地准备了一周的气温变化数据,为折线图的制作准备了数据,剩下的就需要学生分小组交谈、合作、探究折线图的制作过程。大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沟通合作,解答了彼此的困惑,帮助其他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总而言之,在互学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而他们的学习成果就是制作精美、数据准确的一周气温统计图。
三、教师导学,讲究传授策略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引导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顺利进入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理解教学重难点;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深入探究、思考问题,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讲究引导教学的策略,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想方设法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并实现知识的传递和飞跃。
如,在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同学们认读个、十、百、千、万的数值,笔者进行了引导教学,即先是出示3万、70万、400、5000千万这样较大的数值,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笔者拿出自制的写有一万的卡片分发给大家,让大家用这些卡片数出十万的数值,得到同学们的正确答案后,笔者又要求学生拿出15张卡片,20张卡片,30张卡片并读出它们的表示的数值,逐步加强学生对数字认读的训练;再次,解答了大家的困惑:万位满了,该怎么办呢?笔者说道万位满十,需要向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20个一万就是“二十万”以此类推,由此帮助同学们认识了“百万”“千万”这样较大的数字,完成了引导教学的任务。
四、学生实践,彰显学科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指导生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成为了教师们探究的话题。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家里的冰箱和电视的体积和面积如何计算吗?引发了本课的话题。之后,笔者拿出提前做好的冰箱和电视的纸板模型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借助这个小模型推算出冰箱和电视剧的体积与面积公式。因为这两个模型是按着教学用具小立方体的比例做出的,计算起来较为简单,因此在同学们测量出两个小模型的长、宽、高的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出了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此外,笔者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需要放到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箱中,请问可以放进去几块?要用一盒3厘米厚的木板做一个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无盖木箱,请问该木箱的体积和面积?旨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宜学课堂”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的成长,借助自学活动、互学活动、导学活动和用学活动等将“宜学课堂”落实到了实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翔.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N].发展导报,2018(01).
[2]高建华.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N].发展导报,2018(04).
关键词:“宜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当下,数学课堂几经改革,但弊病难除:“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互动性差;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引导方式有问题;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精心研读了“宜学课堂”教学理念,在精准把握教材、详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途径:
一、教师放权,实现学生自学
或者是因为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又或是考虑到学生能力有限,始终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教师的行为需要改善。因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被明确提出,成为了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会放权,给学生自由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是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一改往日的引导和教授活动,反而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即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内容,尝试理解并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实现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学生们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见此情景,笔者安抚了大家的心情并坚信大家的能力。在笔者的安慰和鼓励下,同学们陆陆续续进入了教材文本的學习中,实现了自主学习。
二、小组合作,交流互学进步
小组合作能使学生在探究、合作、论证中激发自身潜能,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和共同进步。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者是学生,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合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定,由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了“宜学课堂”。
如,学习《折线统计图》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认为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因此决定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其实,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个活动,笔者早早地准备了一周的气温变化数据,为折线图的制作准备了数据,剩下的就需要学生分小组交谈、合作、探究折线图的制作过程。大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沟通合作,解答了彼此的困惑,帮助其他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总而言之,在互学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而他们的学习成果就是制作精美、数据准确的一周气温统计图。
三、教师导学,讲究传授策略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引导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顺利进入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理解教学重难点;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深入探究、思考问题,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讲究引导教学的策略,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想方设法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并实现知识的传递和飞跃。
如,在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同学们认读个、十、百、千、万的数值,笔者进行了引导教学,即先是出示3万、70万、400、5000千万这样较大的数值,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笔者拿出自制的写有一万的卡片分发给大家,让大家用这些卡片数出十万的数值,得到同学们的正确答案后,笔者又要求学生拿出15张卡片,20张卡片,30张卡片并读出它们的表示的数值,逐步加强学生对数字认读的训练;再次,解答了大家的困惑:万位满了,该怎么办呢?笔者说道万位满十,需要向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20个一万就是“二十万”以此类推,由此帮助同学们认识了“百万”“千万”这样较大的数字,完成了引导教学的任务。
四、学生实践,彰显学科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指导生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成为了教师们探究的话题。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家里的冰箱和电视的体积和面积如何计算吗?引发了本课的话题。之后,笔者拿出提前做好的冰箱和电视的纸板模型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借助这个小模型推算出冰箱和电视剧的体积与面积公式。因为这两个模型是按着教学用具小立方体的比例做出的,计算起来较为简单,因此在同学们测量出两个小模型的长、宽、高的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出了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此外,笔者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需要放到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箱中,请问可以放进去几块?要用一盒3厘米厚的木板做一个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无盖木箱,请问该木箱的体积和面积?旨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宜学课堂”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的成长,借助自学活动、互学活动、导学活动和用学活动等将“宜学课堂”落实到了实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翔.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N].发展导报,2018(01).
[2]高建华.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N].发展导报,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