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士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让她和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22岁那年,她成为了他的继母。然而,在她心头萦绕一生而挥之不去的那个名字,却并非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而是一个命运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人——张学良。虽然她不是写在少帅配偶栏里的那个名字,也并非终生伴其左右的那个身影,却是他口中未曾指名道姓的最爱。
让人倾情的四小姐
世人皆知,张学良身边有位赵四小姐。可在他心里的那位四小姐,却并非姓赵。
2009年末,新中国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过世。他是张学良的旧部,1991年,86岁的吕正操曾赴美探望被幽禁了半个世纪终于重获自由的90岁的张学良。两位老将军在一起回忆起各自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也聊起张学良曾经的那些女朋友们,其中就有住在纽约的蒋士云。张学良曾私下说:“赵四是最爱我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1910年,蒋士云生于古城苏州,因在家中排行第四,又被称为“蒋四小姐”。因父亲蒋履福是位外交官,这颗掌上明珠在年幼时便有了随父宦游求学的经历。12岁那年,蒋士云随父赴京,并进入英国人开办的学堂,习练洋文。两年的时间不仅让她掌握了一口标准的英文,也让她的吴侬软语里。夹杂了些许地道的京腔。16岁那年,蒋士云随父母远游欧洲,并在巴黎留学一年。也正因此,她在流利的英文之外,还稍微通晓了法文。在那个时代,掌握两门外语的她在同龄的女性好友中,显得极为出众。
1927年夏天,蒋士云随父亲回到北平,在外交总长顾维钩举行的宴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张学良。彼时张学良已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经常出入北平,因为善于结交朋友,故而与顾维钧的关系极为密切。而当时蒋父刚刚从法国的职位上卸任,回国述职,并随顾维钧来到北平。经顾维钧引荐,张学良与蒋履福相识,同时也见到了席上的蒋四千金。可以想见,一位是风流佣傥的东北少帅,一位是亭亭玉立的江南名媛,眼波传递间,彼此都悄悄在心底记下了对方。
如果这只是一次没有下文的邂逅,那么漫长的岁月也许早就冲淡了两个年轻人的暗自倾心。有人曾说:张学良一生的情缘,都与四小姐有关。有伴他终老的赵四小姐,有与他关系扑朔迷离的朱四小姐,还有让他心心念念一辈子的蒋四小姐。或许这就是命运的魔咒,任世间如何变幻,终究无法挣脱。
他们又宿命地相逢了。这次是在上海,尽管张学良身边早已有了结发妻子于凤至,但重逢还是让张学良和蒋士云惊喜莫名。喜爱英文的张学良用这种异国语言与蒋士云交换着心情,彼此的爱慕也因这种别样浪漫的交流而越发强烈。他们一起赴宴,郊游,出落得更加绰约的蒋士云在上流聚会中愈加如鱼得水,这也更让张学良对她另眼相看。
然而,相逢虽甜蜜却终需一别。尽管张学良一再挽留,力劝蒋士云到他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就读,但未完成的法文学业,还是让蒋士云暂别了少帅,并在临行前约定了以鸿雁传情的方式互诉衷肠。
再回首,他已有了她
独自返回法国的蒋四小姐一定不会料到,这匆匆一别,却在她和少帅之间划下了一条此生都无法逾越的界河。
两人暂别后,少帅的桌上果然会定期收到来自巴黎的书信,信中还附了蒋四小姐并不轻易示于他人的玉照。尽管未曾把那个字说出口,但她相信睿智的少帅一定不会读不懂藏匿在字里行间的少女心事。但家国命运却让少帅无法抛却眼前的一切,与心爱之人双宿双飞。因此当他想到虚无渺茫的未来时,不禁有些伥然若失。
1930年末,蒋士云结束了在巴黎的学业,匆匆踏上了返沪的归程。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说,两年来朝朝暮暮的思念又该幻化成怎样的归心似箭,才能一偿相思之苦呢?终于熬过了新年假期,蒋士云终究还是敌不过自己内心的声音,决定只身北上,对少帅袒露心迹。
当蒋士云满怀期待地来到北平时,眼前的一切却犹如迎面泼下的一身冷水,不仅让她形容狼狈,更让她寒彻心扉。两年未见,少帅的身边除了夫人于凤至,还多了秘书赵一荻,而且这位赵四小姐已然和少帅有了爱的结晶。少帅的心中并非忘了蒋四小姐,正是因为他深知独立自主如她,才不愿用夫人这样的身份来揣度她的心思。所以虽然北上时的蒋士云已经暗下不要名分、永远做少帅红颜知己的决心,但无奈还是晚了现实一步。身处春暖花开的北平,蒋士云的心绪却是从未有过的悲凉。这时,已赴意大利任职的父亲催促她尽快回欧洲和家人团聚。尽管在情感上还是有千般万般不舍,但理智还是让她踏上了赴欧的旅程。
蒋士云选择用旅行来排遣感情的失意,恰巧在罗马偶遇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贝祖贻发妻新丧,与失恋的蒋士云同病相怜,陌生的城市,相同的心境,悄悄地拉近了两颗受伤的心。尽管父母并不同意蒋士云嫁给年长她许多的贝祖贻,但是经过和贝的书信往来,蒋士云还是做了慎重的决定:去做贝祖贻六个子女的继母。
从1932年结婚到1982年贝祖贻病逝,如果没有蒋士云与贝祖贻半个世纪的鹣鲽情深和相濡以沫,人们或许都会以为,当初的决定只不过是蒋士云的一时负气。或许只有失去过的人,才会愈发懂得怜惜眼前人的深情吧。而在贝祖贻去世后,蒋士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颇值得回味:“贝祖贻有一点和少帅很像,口才好,懂幽默,爱说爱笑爱热闹。”
三个月的柏拉图之恋
张学良晚年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在纽约度过的三个月,是他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光。而这90天里陪伴在他身边的不是赵四小姐,而是蒋四小姐。
1990年,被幽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在来年3月与赵一获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刚飞抵旧金山,张学良就对身边的人说:“我想去纽约会一位女朋友。”从这位九旬老人口中说出的惊人之语让亲友们诧异不已,唯有深知内情的赵四小姐,默默将少帅送至位于曼哈顿的贝氏豪宅后,一人返回儿子张闾林在洛杉矶的家中。这种不用言说的默契,或许只有共同深爱着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间,才能彼此领会。
豪宅的女主人蒋士云深知:曾经叱诧风云、纵横驰骋的少帅。在半个世纪的幽禁中累积了太多的不甘与落寞,如今重回自由天地,最需要的就是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会会久违的朋友,体尝一下本应属于他却被掠走的快乐。她为少帅安排了丰富的日程:会见旧部、接受采访、做口述历史、听牧师布道,甚至带他去看跑马、球赛,还去赌城玩了21点……少帅失去的那些快乐,她都想尽量多地补偿给他。而少帅似乎也在纽约重返青春,久违的社会交往让他找回了当年的开朗,又有相识多年的红颜知己陪伴左右,更让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
三个月的时光仿佛还来不及让少帅找回所有错过的快乐,赵四小姐催促他返回的电话却接连而至。这或许是女人的自私作祟,但对于把所有的青春年华都用来陪伴少帅的赵四来说,暮年的这点小私心除了应当得到理解之外,却也显得格外的苦楚。或许正是因为已经付出了所有,才更怕失去吧,哪怕只是一丝一毫。
少帅和蒋四小姐都不曾料到,纽约一别竟是他们的永诀。张学良离开纽约后,蒋士云曾经致电问候,但始终不曾听到张的声音,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她曾说:“和汉公分手之后,我打过两次电话,打不进去。我知道有人阻拦。他不便和外界接触……我想,他一定觉得很苦。都到这个年纪了,还要怕什么?”赵四对少帅的爱,是因为太怕失去而造成的束缚;而蒋四对少帅的爱,则是因为太过了解而放手的自由。对于生性爱自由的张学良来说,后者无疑是赢家。晚年他曾私下说过:“赵四是最爱我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一生都不曾有任何信仰的蒋士云,在送别张学良后,捡拾起他遗落在家中的《圣经》,皈依基督教。每周在教堂虔诚聆听布道的她,或许也为自己和最爱的人祈祷了一个只有彼此的来生吧。
让人倾情的四小姐
世人皆知,张学良身边有位赵四小姐。可在他心里的那位四小姐,却并非姓赵。
2009年末,新中国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过世。他是张学良的旧部,1991年,86岁的吕正操曾赴美探望被幽禁了半个世纪终于重获自由的90岁的张学良。两位老将军在一起回忆起各自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也聊起张学良曾经的那些女朋友们,其中就有住在纽约的蒋士云。张学良曾私下说:“赵四是最爱我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1910年,蒋士云生于古城苏州,因在家中排行第四,又被称为“蒋四小姐”。因父亲蒋履福是位外交官,这颗掌上明珠在年幼时便有了随父宦游求学的经历。12岁那年,蒋士云随父赴京,并进入英国人开办的学堂,习练洋文。两年的时间不仅让她掌握了一口标准的英文,也让她的吴侬软语里。夹杂了些许地道的京腔。16岁那年,蒋士云随父母远游欧洲,并在巴黎留学一年。也正因此,她在流利的英文之外,还稍微通晓了法文。在那个时代,掌握两门外语的她在同龄的女性好友中,显得极为出众。
1927年夏天,蒋士云随父亲回到北平,在外交总长顾维钩举行的宴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张学良。彼时张学良已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经常出入北平,因为善于结交朋友,故而与顾维钧的关系极为密切。而当时蒋父刚刚从法国的职位上卸任,回国述职,并随顾维钧来到北平。经顾维钧引荐,张学良与蒋履福相识,同时也见到了席上的蒋四千金。可以想见,一位是风流佣傥的东北少帅,一位是亭亭玉立的江南名媛,眼波传递间,彼此都悄悄在心底记下了对方。
如果这只是一次没有下文的邂逅,那么漫长的岁月也许早就冲淡了两个年轻人的暗自倾心。有人曾说:张学良一生的情缘,都与四小姐有关。有伴他终老的赵四小姐,有与他关系扑朔迷离的朱四小姐,还有让他心心念念一辈子的蒋四小姐。或许这就是命运的魔咒,任世间如何变幻,终究无法挣脱。
他们又宿命地相逢了。这次是在上海,尽管张学良身边早已有了结发妻子于凤至,但重逢还是让张学良和蒋士云惊喜莫名。喜爱英文的张学良用这种异国语言与蒋士云交换着心情,彼此的爱慕也因这种别样浪漫的交流而越发强烈。他们一起赴宴,郊游,出落得更加绰约的蒋士云在上流聚会中愈加如鱼得水,这也更让张学良对她另眼相看。
然而,相逢虽甜蜜却终需一别。尽管张学良一再挽留,力劝蒋士云到他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就读,但未完成的法文学业,还是让蒋士云暂别了少帅,并在临行前约定了以鸿雁传情的方式互诉衷肠。
再回首,他已有了她
独自返回法国的蒋四小姐一定不会料到,这匆匆一别,却在她和少帅之间划下了一条此生都无法逾越的界河。
两人暂别后,少帅的桌上果然会定期收到来自巴黎的书信,信中还附了蒋四小姐并不轻易示于他人的玉照。尽管未曾把那个字说出口,但她相信睿智的少帅一定不会读不懂藏匿在字里行间的少女心事。但家国命运却让少帅无法抛却眼前的一切,与心爱之人双宿双飞。因此当他想到虚无渺茫的未来时,不禁有些伥然若失。
1930年末,蒋士云结束了在巴黎的学业,匆匆踏上了返沪的归程。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说,两年来朝朝暮暮的思念又该幻化成怎样的归心似箭,才能一偿相思之苦呢?终于熬过了新年假期,蒋士云终究还是敌不过自己内心的声音,决定只身北上,对少帅袒露心迹。
当蒋士云满怀期待地来到北平时,眼前的一切却犹如迎面泼下的一身冷水,不仅让她形容狼狈,更让她寒彻心扉。两年未见,少帅的身边除了夫人于凤至,还多了秘书赵一荻,而且这位赵四小姐已然和少帅有了爱的结晶。少帅的心中并非忘了蒋四小姐,正是因为他深知独立自主如她,才不愿用夫人这样的身份来揣度她的心思。所以虽然北上时的蒋士云已经暗下不要名分、永远做少帅红颜知己的决心,但无奈还是晚了现实一步。身处春暖花开的北平,蒋士云的心绪却是从未有过的悲凉。这时,已赴意大利任职的父亲催促她尽快回欧洲和家人团聚。尽管在情感上还是有千般万般不舍,但理智还是让她踏上了赴欧的旅程。
蒋士云选择用旅行来排遣感情的失意,恰巧在罗马偶遇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贝祖贻发妻新丧,与失恋的蒋士云同病相怜,陌生的城市,相同的心境,悄悄地拉近了两颗受伤的心。尽管父母并不同意蒋士云嫁给年长她许多的贝祖贻,但是经过和贝的书信往来,蒋士云还是做了慎重的决定:去做贝祖贻六个子女的继母。
从1932年结婚到1982年贝祖贻病逝,如果没有蒋士云与贝祖贻半个世纪的鹣鲽情深和相濡以沫,人们或许都会以为,当初的决定只不过是蒋士云的一时负气。或许只有失去过的人,才会愈发懂得怜惜眼前人的深情吧。而在贝祖贻去世后,蒋士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颇值得回味:“贝祖贻有一点和少帅很像,口才好,懂幽默,爱说爱笑爱热闹。”
三个月的柏拉图之恋
张学良晚年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在纽约度过的三个月,是他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光。而这90天里陪伴在他身边的不是赵四小姐,而是蒋四小姐。
1990年,被幽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在来年3月与赵一获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刚飞抵旧金山,张学良就对身边的人说:“我想去纽约会一位女朋友。”从这位九旬老人口中说出的惊人之语让亲友们诧异不已,唯有深知内情的赵四小姐,默默将少帅送至位于曼哈顿的贝氏豪宅后,一人返回儿子张闾林在洛杉矶的家中。这种不用言说的默契,或许只有共同深爱着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间,才能彼此领会。
豪宅的女主人蒋士云深知:曾经叱诧风云、纵横驰骋的少帅。在半个世纪的幽禁中累积了太多的不甘与落寞,如今重回自由天地,最需要的就是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会会久违的朋友,体尝一下本应属于他却被掠走的快乐。她为少帅安排了丰富的日程:会见旧部、接受采访、做口述历史、听牧师布道,甚至带他去看跑马、球赛,还去赌城玩了21点……少帅失去的那些快乐,她都想尽量多地补偿给他。而少帅似乎也在纽约重返青春,久违的社会交往让他找回了当年的开朗,又有相识多年的红颜知己陪伴左右,更让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
三个月的时光仿佛还来不及让少帅找回所有错过的快乐,赵四小姐催促他返回的电话却接连而至。这或许是女人的自私作祟,但对于把所有的青春年华都用来陪伴少帅的赵四来说,暮年的这点小私心除了应当得到理解之外,却也显得格外的苦楚。或许正是因为已经付出了所有,才更怕失去吧,哪怕只是一丝一毫。
少帅和蒋四小姐都不曾料到,纽约一别竟是他们的永诀。张学良离开纽约后,蒋士云曾经致电问候,但始终不曾听到张的声音,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她曾说:“和汉公分手之后,我打过两次电话,打不进去。我知道有人阻拦。他不便和外界接触……我想,他一定觉得很苦。都到这个年纪了,还要怕什么?”赵四对少帅的爱,是因为太怕失去而造成的束缚;而蒋四对少帅的爱,则是因为太过了解而放手的自由。对于生性爱自由的张学良来说,后者无疑是赢家。晚年他曾私下说过:“赵四是最爱我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一生都不曾有任何信仰的蒋士云,在送别张学良后,捡拾起他遗落在家中的《圣经》,皈依基督教。每周在教堂虔诚聆听布道的她,或许也为自己和最爱的人祈祷了一个只有彼此的来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