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数字鸿沟,建立更加温暖的普惠城市服务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之前上海市民需要拿着看病的单据回单位报销,到现在各大医院都开设了平台预约、自助支付,再到未来基本医保报销结算“一次办”。科技的力量正让老百姓跑腿次数越来越少,让城市服务更温暖。
  如今,这幅基于数字基础的智慧城市美好图景正在逐渐展开。然而,在20多年前,这幅图景的落地却面临着诸多考验。
  “那是巨大的挑战,当时业内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从零开始是有难度的,但是它事关民生福祉,这件事办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医保改革,还会被老百姓批评。”回想起当初研发上海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姜锋记忆犹新。

“首先是利民,其次是需要前瞻性”


  上海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大集中的医保费用结算系统,它的上线标志着当时全市650万参保市民即将会有一个快速、便捷的医疗费用结算服务系统,也标志着上海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医保正式纳入社会化管理的轨道。
  1999年,刚加入万达信息的姜锋就承担起了研发的重任。“系统的构思是将公费医疗回单位报销的模式变成在全市任何一个医院都可以实时结算,加强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的有效监控,满足参保人员自由选择医院、凭卡就医和实时结算的要求,这是上海市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姜锋介绍说,“当时感觉首先是利民,其次是很有前瞻性,所以虽然业务流程和压力都很大,但是我们一群年轻人都干劲十足。”
  2001年1月1日零时整,是上海市医保制度改革劃时代的一个时刻,上海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正式开通启用,系统统一结算全市医保费用,连接全市500多家医疗机构及20家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在试点期间,2000年11月23日至12月29日,全市共有72285名职工在489家医院持卡就医,实时结算费用,结算次数达329922次,整个系统运行基本平稳。正式开通后,系统承担了全市每年数千万就诊人次、上亿笔医疗保险费用审核结算的实时运作。

  这一年,对姜锋来说也是丰收的一年,此项目获得了200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9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


  从信息化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是理念和技术上的更新迭代。在姜锋看来,智慧城市要以新兴技术为驱动,技术既是智慧生活业务的基础保障,又是其创新突破的驱动和支点,医保费用结算系统迈出了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继续发挥大数据优势为民生工程服务,让“智慧”融入到“城市大脑”中。
  长期以来,在以部门为中心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下,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以不同部门相互分割的“事项”为标准,办事人眼中的“一件事”往往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的多个“事项”构成,为办成“一件事”,往往要跑多个部门、办多张证。例如,围绕小孩出生,婴儿和产妇分别需要报出生登记、办社保卡、领《预防接种证》以及领取生育金等9个事项,办事环节多达22个,群众来回奔波折腾,办理很不方便。
  针对当时这一现状,姜锋带领的团队大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我们以为老百姓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打通政府的业务流和数据流,改变了老百姓自己带着文件一个一个部门跑的现象,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他强调说。
  目前,基于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了医疗付费“一件事”全覆盖,由此打造了“无感支付”的信用就医新型服务模式,并在全国首创“儿童医保电子码”,实现全年龄段覆盖。同时,医疗费用报销“一件事”推出“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结算”全程网上办理,老百姓去医院不用到收费窗口,只需要在手机上轻松一点,医保费用全结算,从而实现了看病只需要“看医生”。

“我依然是个技术控”


  随着对智慧城市中医疗卫生建设的不断深入思考,姜锋也在万达信息完成了从工程师向管理者的转型。从最初的项目经理到董事高级副总裁,姜锋的职业历程和专业经验也实现了华丽蜕变。
  “我认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我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是教会你学习的能力,毕业只是成长起点的平台,后面要持续创新,还是要靠不断地学习,每天我都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断地学习。”姜锋在忙碌之余,还坚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在拥有2项发明专利的同时,他还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了相关标准文件,并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
  “看病就医一次性搞定,不需要窗口,在手机上预约,费用自动清算,自付部分关联银行,药品直接送到家,为了便民我们动了不少脑筋。”事实也是如此,要想实现这一愿景,不仅在技术上需要创新,还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协同,比如医院、卫健委、大数据中心、银联等。“下一步还要推动电子就医手册,手机上可以看到,全程电子化,方便看病。”他进一步介绍说,万达信息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与实验室,其中包括国家卫生信息共享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将加速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在我心中,我依然是个技术控,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他强调说,“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城市管理依然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身在其中,理应为建设更加温暖的普惠城市尽一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从治理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治理模式进行了考察。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论文以社会经济制度变迁而引发的阶级关系新变化为主线,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不同阶段各阶级与阶层政治地位的定位为依据,将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阶级统治模式阶段、过渡阶段和阶层共治模式阶段,并从治理主体、组织载体、实现机制等方面对这三个阶段的国家治理主导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摘
云服务及其相关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怎样掌控这些风险同时又不失云带来的好处。  云服务的主流地位已不可动摇,并且每年都在接管更多的企业职能。以前云服务仅限于简单的存储或者联系人管理,而现在像ERP这样的核心功能已经迁移到云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基本服务不断迁移到云中,IT领导们必须关注当今云环境中固有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来缓解这些风险。  本文介绍企业应该怎样评估并缓解云计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心理学界处于低谷之时,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学者,以各自所在院系为依托,纷纷创建校级心理学科学共同体。其中大夏大学心理学会,在留美心理学家章颐年的带领下,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学术活动,赢得了学界的认可,也为局部地区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近代留学生,心理学,科学共同体,大夏大学  [中图分类号]K26 G6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
[关键词]50多年,我国台湾,孙中山研究,鸟瞰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73-06    孙中山(1866-1925年)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长期担任该党总理,成为地位和威望元人可及的唯一领袖。他于1925年逝世之后,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期间修建“中山陵”,“尊崇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在缅怀其丰功伟业的同时,还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对
企业在部署新技术时往往会忽视安全性。在企业眼里,如何尽快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客户和内部用户提供新产品和服务更为重要,而出色的安全性可能意味着速度慢且费用高。  和所有的早期技术优势一样,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也为漏洞和错误配置提供了机会。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可能会随着企业实施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数字化转型而变得更加危险。对此,Booz Allen Ha
混合云:很多人认为这是大部分企业将要运行的最终状态——一些基础设施资源在本地,其他的在公有云中。也有人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术语,被各种各样供应商定义的混乱不堪的术语,到现在变得非常模糊。  那么,混合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用户又怎样实现它呢?  什么是混合云计算?  虽然混合云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定义,但最接近的是来自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所(NIST)的定义:  (混合)云基础设施是由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云
[摘要]从清代到民国,工商同业组织经历了从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变化,其行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对行规的议定审核,及其内容、执行方式、对国家法律的补充作用、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清代由于国家商事法规的缺失,以行规为主的商事习惯法占据主要地位;进入民国,随着近代商事法规逐步完善,行规作为习惯法虽仍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力量呈减弱趋势,政府在给予其支持的同时,加强了对其管理和约束。  [关键词
随着2019年的逝去,首席信息官们在数字化旅程的下一个阶段继续展示他们的才华。很多IT领导将增强他们的员工体验(EX),以改善总体客户体验(CX)。  也就是说,首席信息官们将在2020年关注人才、文化和组织挑战。  Forrester的《首席信息官预测报告》称:“首席信息官将有机会成为业务领导,向前迈进,进一步发展其技术驱动的创新、人员管理和生态系统建设技能。”  本文为IT领导们提供了一份供他
DigiCert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对物联网安全的投资可能会产生积极的重大业务影响。  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83%的公司表示目前物联网(IoT)对于业务非常重要,92%的公司表示物联网将在两年内对公司的业务非常重要。  数据是根据DigiCert委托市场调研机构ReRez Research对全球700家公司进行调查后所得出的结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和物联网安全。  我一直认为当人们不再对某
变革始终未停。始于OpenStack开源项目,OpenStack基金会的航船正在朝更加开放的“开放基础设施”领域前行。  开源基础设施峰会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以下简称“峰会”)于当地时间4月29日在美国城市丹佛召开,这是OpenStack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组织的每年两场峰会之一。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基于OpenStack的商业市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