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效果的落实离不开对其中各个群体的关注,只有分别重视其中的不同群体,选择对应方法,能够逐渐提升德育效果。文章主要围绕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展开探究,详细介绍了重视学生需要,做好细节工作;关注教师动态,构建和谐氛围;联合学生家庭,共促学生成长等几种落实德育效果,提升学生成长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整体质量具有紧密联系,各阶段教育者需要关注德育教育效果的落实,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成长质量,不仅培养出具有更高个人品质的学生,还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优秀的人才。在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不足在于教育效果的落实,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对学生的表面作用上,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自然不能产生有效作用。小学阶段教育者需要探索落实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成长质量能够得到坚实保障。
一、重视学生需要,做好细节工作
小学教育者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引导下,自然需要对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进行关注。而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被忽略现象,学校与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进行的德育工作针对性较差,最终的落实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体现。因此,德育效果的落实需要学校与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实际需要,从细节入手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保证德育效果的落实。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与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的知识奠定基础阶段,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入,但同时低年级阶段也是学生参与到集体生活中的起始阶段,学生不仅接触到大量的新知识,还接触到更多的新伙伴,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很多困惑。学校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入手,帮助学生解决与新伙伴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正确途径,否则对学生的培养是片面培养,不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德育效果的有效落实。
二、关注教师动态,构建和谐氛围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体,而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群体,也是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群体。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很强,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当中对教师所展示出来的语言与行为,有一定的模仿倾向,显示出教师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广泛作用。因此,在增强落实德育效果探索过程中,学校需要关注教师群体的动态发展,保证教师群体的素质,确保教师向学生传递积极的语言行为影响,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先进经验交流会,指导具有先进德育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上台分享,台下的教师做好记录,对自身教学以及生活当中对待学生的语言及行为进行反思,从而结合优秀教师的德育工作经验以及自身仍存在的工作不足出发,考虑今后做好班级内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用成人眼光所不能发现的工作不足,在学生的帮助下积极完善各项工作。学校利用上述方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增强。
三、联合学生家庭,共促学生成长
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依靠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而学生在学校生活之外还存在于家庭生活当中,家长的语言与行为及其中反映出来的家长的个人思想,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开展德育工作中不容忽视。因此,学校需要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与学生家庭进行有效联合,为学生打造“学校+家庭”的联合式德育环境,促使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生活当中都能够受到道德品质上的积极引导,尽量避家长个人主观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为德育效果的落实提供保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来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亲子关系,一方面家长能够在亲子活动当中看到自家孩子在不同方面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亲子活动当中感受到更加融洽的家庭氛围,这种亲子活动能够保证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逐渐升温。同时,学校需要注意与家长沟通时的内容、措辞与方式,学校可以利用便捷的社交软件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向家长讲述学生在校表现时需要选择积极的语言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家长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逐步改善家庭教育手段。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落实需要从学生、教师、家庭三方面入手,改进传统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重视学生自身需要,为学生构建感受德育教育的和諧氛围,在积极联合家长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落实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34.
[2]胡永学.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68.
关键词:义务教育;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整体质量具有紧密联系,各阶段教育者需要关注德育教育效果的落实,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成长质量,不仅培养出具有更高个人品质的学生,还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优秀的人才。在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不足在于教育效果的落实,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对学生的表面作用上,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自然不能产生有效作用。小学阶段教育者需要探索落实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成长质量能够得到坚实保障。
一、重视学生需要,做好细节工作
小学教育者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引导下,自然需要对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进行关注。而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被忽略现象,学校与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进行的德育工作针对性较差,最终的落实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体现。因此,德育效果的落实需要学校与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实际需要,从细节入手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保证德育效果的落实。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与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的知识奠定基础阶段,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入,但同时低年级阶段也是学生参与到集体生活中的起始阶段,学生不仅接触到大量的新知识,还接触到更多的新伙伴,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很多困惑。学校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入手,帮助学生解决与新伙伴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正确途径,否则对学生的培养是片面培养,不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德育效果的有效落实。
二、关注教师动态,构建和谐氛围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体,而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群体,也是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群体。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很强,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当中对教师所展示出来的语言与行为,有一定的模仿倾向,显示出教师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广泛作用。因此,在增强落实德育效果探索过程中,学校需要关注教师群体的动态发展,保证教师群体的素质,确保教师向学生传递积极的语言行为影响,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先进经验交流会,指导具有先进德育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上台分享,台下的教师做好记录,对自身教学以及生活当中对待学生的语言及行为进行反思,从而结合优秀教师的德育工作经验以及自身仍存在的工作不足出发,考虑今后做好班级内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用成人眼光所不能发现的工作不足,在学生的帮助下积极完善各项工作。学校利用上述方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增强。
三、联合学生家庭,共促学生成长
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依靠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而学生在学校生活之外还存在于家庭生活当中,家长的语言与行为及其中反映出来的家长的个人思想,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开展德育工作中不容忽视。因此,学校需要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与学生家庭进行有效联合,为学生打造“学校+家庭”的联合式德育环境,促使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生活当中都能够受到道德品质上的积极引导,尽量避家长个人主观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为德育效果的落实提供保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来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亲子关系,一方面家长能够在亲子活动当中看到自家孩子在不同方面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亲子活动当中感受到更加融洽的家庭氛围,这种亲子活动能够保证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逐渐升温。同时,学校需要注意与家长沟通时的内容、措辞与方式,学校可以利用便捷的社交软件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向家长讲述学生在校表现时需要选择积极的语言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家长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逐步改善家庭教育手段。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落实需要从学生、教师、家庭三方面入手,改进传统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重视学生自身需要,为学生构建感受德育教育的和諧氛围,在积极联合家长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落实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34.
[2]胡永学.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