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社会以及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体系的不断更新,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学生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69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等诸多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理论,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历史这门学科有着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自己正确的历史观以及价值观。要让学生能够全面且科学的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课堂的重心过于偏向于教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师所设定的教学路线以及学校所安排的教学大纲,导致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并没有思考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与实践,这很容易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丧失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当中,由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死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记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也只局限于考试的重点,这种枯燥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寻找到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乐趣,使学生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班级当中的学习氛围较差。难以推进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工作。
  3.学校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十分严格,学生只是对应试的教材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很容易丧失个人的思考空间与时间。
  二、初中历史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
  1.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合理制定与不同阶段学生相符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以教材知识为主,适当引申课外知识
  由于历史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凭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科教材的主观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比如在教学战国时期,教师可以融入地理的相关知识来让学生去掌握秦扫六国的相关知识,以及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区域分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教材当中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3.及时教评,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积累改革当中的经验,使教学质量能够稳步的提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评,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也便于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讲解隋唐这一段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情境创设,运用物联网技术来穿插相应的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了解隋唐时代的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对班级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来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准备的素材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
  1.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年代感和层次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年代框架。我国的历史悠久,在学习我国的历史时,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当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者板书来将历史当中的同一时间节点的一些知识或者相关的事件进行有机的连接。比如在学习近代史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板书来会绘画一条时间轴,用不同的时间点来表示不同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将事件进行有机的串联,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中日的甲午海战进行,时间上的记忆在不同的战争当中签署了相关的条约,条约的内容以及造成的后果。学生可以通过一条时间轴来进行知识的记忆。避免学生不能在时间上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将相关的知识点记混。
  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教育事业提升了一个新高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的应用进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与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的参与感。比如教师在讲解古代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结组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当中进行思考,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对这些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评,对于表达正确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于表达错误的学生,要及时更正,这种模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理解。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早已习惯于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养成了依赖教师和不会思考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出现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质疑的好习惯,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学生一定要勇于出问题。学生通过质疑和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4.丰富作业形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期末或者升学考试,在布置作业时,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难进行思考,学生只是机械式的进行记忆和答题,而对于相关历史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丰富作业形式,比如在假期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对于下周所要讲解的相关历史有一定的认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课前提出签的问题,让学生回到家中,或者利用周末来进行知识的搜集,并整理出相应的重点,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认知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者进行资料准备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关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
  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对于中学的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而学生也要正确看待历史这门学科,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进行深层次的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观为以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明东《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17期。
  [2] 纪芳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20年第41期。
  [3] 苏艳《试析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20期。
  [4] 郭安德《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學研究)》2019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71  历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教材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利于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不断发展,学校对高中历史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信息和提取史料的能力是教学重点。为此
期刊
摘 要:历史对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思想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初中历史教育质量,教师需要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历史课堂教育进程创新,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历史课堂学习中,从而使得历史教学发挥更大的价值。本研究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育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67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
摘 要:将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引入到德育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实现多维度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节日视域下的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视域 小学德育 有效策略探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81  一、小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除了人们比较重视的几个节日之外,小学生很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要领导者,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之中,语文教师需要实现师德修养的全面升华,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师实现师德修养升华过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学习和培养方式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师德修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德育工作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为学生后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学前教育中实施德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 德育 路径探析 DOI:10.1224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