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续)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54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只能针对单一明确的靶点,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或者不同抗原上的不同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对国内外多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含有4-氨基-2,4-戊二烯酸的环缩酚酸肽类天然产物是一类包含酯键的环状多肽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具有抗肿瘤、抗病原体等生物活性。此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介绍了这类物质的来源、结构、制备现状、生物活性以及开发前景。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sf9昆虫细胞密码子偏好性,对A/Goose/Guangdong/1/96(H5N1)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优化并全长合成。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HA,经PCR及测序鉴定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BacmidHA,用M13引物进行PCR鉴定
目的构建胃泌素多肽G17-白喉毒素A亚单位(diphtheria toxin subunit A, DTA)嵌合蛋白,并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用酶切法将编码G17的基因与DTA基因连接后,插入载体pET11C,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先后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分子排阻色谱法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用纯化的G17-DTA免疫NIH小鼠,并用ELISA检测小鼠抗G17抗体。结果构建的G17-D
Ⅰ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具有广谱抗病毒免疫保护效应,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IFN-Ⅰ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触发一个极其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诱导产生大量抗病毒蛋白来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急性病毒感染如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中,IFN-Ⅰ信号通路过度活化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会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在慢性病毒感染如慢性HCV感染中,IFN-Ⅰ在发
目的确定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定使用的BHK21细胞的密度和代次范围。方法抽取20批不同代次BHK21细胞在6孔细胞板内培养成单层,进行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密度,滴定同批次乙脑病毒滴度国家参考品。将BHK21细胞从P95传代至P105,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与已用于检定的BHK21细胞(
目的建立检测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中乳糖和山梨糖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并验证该法。方法建立的HPLC的色谱条件确定为:离子排斥色谱柱Aminex® HPX-87H (300 mm×7.8 mm),流动相0.004 mol/L硫酸、流速0.8 ml/min、柱温50 ℃,进样量20 μl。检测该法的系统适用性,并验
此文介绍了HIV感染者接种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等相关情况。通过对支持证据进行评级,建议对2月龄以上HIV感染者进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并明确了具体接种程序、接种注意事项及接种禁忌等相关意见。
期刊
目的优化蛋白制备工艺,减少原核表达包涵体变复性产生的多聚体。方法根据原始工艺进行菌体培养、破壁以及包涵体收集和变复性。然后在包涵体复性液中直接添加硫酸铵固体(优化工艺)。离心去沉淀,收集上清液制备蛋白粗制品。对原始工艺和优化工艺制备的蛋白粗制品进行凝胶蛋白结合量、蛋白回收率、纯化蛋白量以及细胞杀伤活性比较。结果与原始工艺相比,增加3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步骤的优化工艺可使1 ml层析凝胶的蛋白结合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