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考试制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
有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这是一种误解。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废除考试制度,而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要实现考试制度科学化,使考试服从于并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总目标。
目前,职中语文的考试太多太滥,考试内容和方法大多偏离了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考试方法死板、机械,引进所谓标准化试题后,更是逼着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允许学生有理解、思考、想象的余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活力,把教和学的过程引上了僵化的道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考试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和试验的力度。试题不应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考察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试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调查、考核、口试、笔试、社会实践等。不仅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科文化知识的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考察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能不同程度地在考核中得到体现。
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测量,必须注重其本身的教育性。考试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构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体现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包括:(1)考试应鼓励学生有独立思维、独立见解,避免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甚至只会按照教师规定的思路解决问题;(2)在学生达到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而不是为争取所谓“全优”,造成平均发展,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展,加速其成才过程;(3)考试应鼓励学生具有超脱书本的创造精神;(4)考试应引导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建立坚实宽厚的知识基础。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支柱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语文(修订本)》按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既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又突出语文试用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训。这套教材最可贵的地方是:特别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实践应用、加强了语文学习同社会的联系,专门训练现代社会特别需要的几种语文实用能力的范例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因此,我觉得应建立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课程相统一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师生合作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新体系,要求学校教育在探索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等框架下进行创造性的教和学;在课程管理上,注重民主化、科学化、均权化;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验证与补充。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并不像学科课程中的知识那样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是理论性与应用性、分类型与综合性等多种知识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学科课程的这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活动课程多事围绕一个问题或活动的主题来组织的,所侧重的恰恰是综合性、应用性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
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创见。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没有主见,创造力也就会随之消失了。
对比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启发的现象:他们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并十分讲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他们的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已要自己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写出科普小论文。虽然这些论文比较简短,但他们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众多书籍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远比科普小论文本身更具有价值。
而我们的职高生,写出一篇科普论文已是很难,写出有见地的更是极少,甚至没有!因此,教会学生独立写出自学研究报告,并定期举行科普论文展览,开设阅读自学课,应是职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有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这是一种误解。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废除考试制度,而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要实现考试制度科学化,使考试服从于并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总目标。
目前,职中语文的考试太多太滥,考试内容和方法大多偏离了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考试方法死板、机械,引进所谓标准化试题后,更是逼着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允许学生有理解、思考、想象的余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活力,把教和学的过程引上了僵化的道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考试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和试验的力度。试题不应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考察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试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调查、考核、口试、笔试、社会实践等。不仅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科文化知识的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考察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能不同程度地在考核中得到体现。
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测量,必须注重其本身的教育性。考试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构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体现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包括:(1)考试应鼓励学生有独立思维、独立见解,避免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甚至只会按照教师规定的思路解决问题;(2)在学生达到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而不是为争取所谓“全优”,造成平均发展,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展,加速其成才过程;(3)考试应鼓励学生具有超脱书本的创造精神;(4)考试应引导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建立坚实宽厚的知识基础。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支柱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语文(修订本)》按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既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又突出语文试用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训。这套教材最可贵的地方是:特别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实践应用、加强了语文学习同社会的联系,专门训练现代社会特别需要的几种语文实用能力的范例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因此,我觉得应建立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课程相统一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师生合作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新体系,要求学校教育在探索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等框架下进行创造性的教和学;在课程管理上,注重民主化、科学化、均权化;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验证与补充。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并不像学科课程中的知识那样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是理论性与应用性、分类型与综合性等多种知识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学科课程的这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活动课程多事围绕一个问题或活动的主题来组织的,所侧重的恰恰是综合性、应用性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
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创见。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没有主见,创造力也就会随之消失了。
对比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启发的现象:他们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并十分讲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他们的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已要自己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写出科普小论文。虽然这些论文比较简短,但他们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众多书籍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远比科普小论文本身更具有价值。
而我们的职高生,写出一篇科普论文已是很难,写出有见地的更是极少,甚至没有!因此,教会学生独立写出自学研究报告,并定期举行科普论文展览,开设阅读自学课,应是职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