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我市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诊断、教学调研和抽考成绩分析,了解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状态,了解文化课教师的教学现状,了解中职文化课教学质量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提高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中职 文化课 教学质量 评价思考借鉴
一、中职文化课教学评价背景
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职业院校存在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2015年10月8日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规定:实施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2016年7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又颁布了《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国家从政策层面要求矫枉过正,标志着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将迈上新台阶,我市中职文化课教学质量评价正式启动并实施。
二、评价的现实意义
为了落实政策文件要求,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中职文化课教学质量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活力,为学生求学深造铺路架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挥文化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学生有成绩、教师有成就、行政有依据,从而促进依法治教。
三、评价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育质量科学的评价必是多元的”。本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确定了评价的维度、广度和内容。
张玉田教授的《学校教育评价》指出:“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就是由它的各学科教学质量来决定的,在广泛的教育评价研究领域中,学科质量的评价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运用张教授的理论,确定了语文、数学、德育为公共文化基础课的评价重点科目。
瑞士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提出:“教学评价要特别强调建构”。本文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区别对待公办、民办学校,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评价的措施及结果
1. 加强课堂教学诊断
通过“教学视导周(针对公办学校)”、“教学诊断周(针对民办学校)”等专项活动,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查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案、听课,并及时与学校反馈交流意见。如XX学校的诊断结论:听课6节,其中2节优秀,3节良好,1节合格;抽查教案10份,其中4份优秀,3份良好,3份合格;结论为“良好”。
2. 开展教学现状调研
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开展文化课教学现状调研,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收集了948份学生问卷、322份教师问卷。调研中发现,40%的学生喜欢学专业课,只有12%愿意学语文、数学、德育、英语等文化课,还有48%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不感兴趣,约7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虽然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文化课对专业课学习有用,出于对学习专业技能的渴望,甩掉文化基础差的思想包袱,造成了学生“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
调研中还发现,85%的文化课教师对自身教学地位感觉尴尬,文化课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提问、学生没有应答的现象,教学显得被动低效。学校工作安排时被边沿化,教学效果缺少评价,67%的教师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学校对文化课教学缺乏热情。由于教材等原因,65%的文化课教师对所教专业缺乏了解,与专业教师交流沟通较少。
3. 实施文化基础课抽考
文化课基础课抽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量化评价方式。我市从2014年起就组织了全市中职学校文化课抽考,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做到了组考有《考务手册》,命题有《考纲》;二是以考促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三是以考促教,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四是以考促评,提供了评价可靠依据;五是以考促改,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
从过去四年的抽考来看,总体趋于平稳、由差向好,语文、数学、德育三科及格率基本都超过了预期目标70%、60%、80%。以2017年全市平均成绩为例,语文为72.03分最高,德育70.3分次之,数学65.25分最低,说明学生比较喜欢语文课,学校比较重视德育工作和德育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
五、评价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1. 课堂教学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是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二是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三是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四是个人心理或家庭因素。
第二,教师教学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中职文化课教师教学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整体偏差,其次是文化课教师被边缘化地位尴尬,再次是缺少评价机制教好教坏一个样,还有就是自身性格、心理等主观因素。
第三,教师教研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二是少数学校没有经常性的地开展教研活动,三是少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四是备课、听课、评课等制度虚化。
2. 文化课抽考方面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重视。抽考时有的学校一把手不担任主考,或没有认真履职,考试宣传动员没到位,考试的作用及意义没领会到位,考试制度要求没落实到位,没有营造出浓厚的考试氛围,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的足够关注和高度重视。
第二,命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数学试题难度稍大,与生活與专业相结合的题较少,没有避开学生文字阅读、识图等弱点。德育试题生活化、社会化偏少,职业生涯题没有考虑职高一年级的特点等。
第三,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少数学校开课设节不足,教学任务完不成,于是考前对考生加班加点进行强化训练,临时抱佛脚,还存在轻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象。 六、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借鉴
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文素养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文化知识是求学深造的桥梁;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需要。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文化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良好人品的主渠道;文化课抽考是强化教学评价的需要,教育行政增添了评价依据,教师有了成就感和动力。湘潭市中职学校文化课抽考与普高的“学业水平考试”有相似之处,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考试管理。
2. 改进方法,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兴趣,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案,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辅以信息技术手段,力争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情感吸引是最好的办法。哈佛大学藻类学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只要你发出肯定、鼓励的信号,行为必然会得到改善。平时我们要拿起“赞美武器”,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教学的“热心人”,对每一个中职学生做到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
3. 改革课堂,激發热情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工匠精神培育都离不开文化课课堂,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中职文化课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文化课教学改革中去:一要坚持“就业和升学”兼顾,“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实;二要坚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三是突出教学实效,着眼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尊重、信任教师,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评价机制为手段,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
4. 规范考试,加强评价
要规范文化基础课考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一是要研究标准,分析学情。要研究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指导和管理中职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行为规范;要分析教情和学情,制定切合实际的“本土考纲”,检测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要控制难度,规范命题。命题之前要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摸底,命题注重基础,控制难度,规范题型题量,多出学生关注而又感兴趣的题,多一点与专业相结合的题,并要让一线教师参与到命题、审题中来;三是要重视宣传,精心组考。召开抽考动员会,扩大宣传影响,调动学生的参考积极性,开展考务工作培训,评选“优秀考点”;四是要准确统计,科学评价。要在“诊断”和“调研”中邀请企业参与到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N/OL],2015.10.8;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N/OL],2016.7.23.
[2] 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1.01.
[3] (美国)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244000电子书,2009. 12.07.
【关键词】 中职 文化课 教学质量 评价思考借鉴
一、中职文化课教学评价背景
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职业院校存在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2015年10月8日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规定:实施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2016年7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又颁布了《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国家从政策层面要求矫枉过正,标志着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将迈上新台阶,我市中职文化课教学质量评价正式启动并实施。
二、评价的现实意义
为了落实政策文件要求,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中职文化课教学质量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活力,为学生求学深造铺路架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挥文化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学生有成绩、教师有成就、行政有依据,从而促进依法治教。
三、评价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育质量科学的评价必是多元的”。本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确定了评价的维度、广度和内容。
张玉田教授的《学校教育评价》指出:“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就是由它的各学科教学质量来决定的,在广泛的教育评价研究领域中,学科质量的评价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运用张教授的理论,确定了语文、数学、德育为公共文化基础课的评价重点科目。
瑞士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提出:“教学评价要特别强调建构”。本文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区别对待公办、民办学校,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评价的措施及结果
1. 加强课堂教学诊断
通过“教学视导周(针对公办学校)”、“教学诊断周(针对民办学校)”等专项活动,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查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案、听课,并及时与学校反馈交流意见。如XX学校的诊断结论:听课6节,其中2节优秀,3节良好,1节合格;抽查教案10份,其中4份优秀,3份良好,3份合格;结论为“良好”。
2. 开展教学现状调研
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开展文化课教学现状调研,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收集了948份学生问卷、322份教师问卷。调研中发现,40%的学生喜欢学专业课,只有12%愿意学语文、数学、德育、英语等文化课,还有48%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不感兴趣,约7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虽然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文化课对专业课学习有用,出于对学习专业技能的渴望,甩掉文化基础差的思想包袱,造成了学生“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
调研中还发现,85%的文化课教师对自身教学地位感觉尴尬,文化课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提问、学生没有应答的现象,教学显得被动低效。学校工作安排时被边沿化,教学效果缺少评价,67%的教师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学校对文化课教学缺乏热情。由于教材等原因,65%的文化课教师对所教专业缺乏了解,与专业教师交流沟通较少。
3. 实施文化基础课抽考
文化课基础课抽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量化评价方式。我市从2014年起就组织了全市中职学校文化课抽考,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做到了组考有《考务手册》,命题有《考纲》;二是以考促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三是以考促教,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四是以考促评,提供了评价可靠依据;五是以考促改,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
从过去四年的抽考来看,总体趋于平稳、由差向好,语文、数学、德育三科及格率基本都超过了预期目标70%、60%、80%。以2017年全市平均成绩为例,语文为72.03分最高,德育70.3分次之,数学65.25分最低,说明学生比较喜欢语文课,学校比较重视德育工作和德育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
五、评价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1. 课堂教学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是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二是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三是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四是个人心理或家庭因素。
第二,教师教学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中职文化课教师教学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整体偏差,其次是文化课教师被边缘化地位尴尬,再次是缺少评价机制教好教坏一个样,还有就是自身性格、心理等主观因素。
第三,教师教研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二是少数学校没有经常性的地开展教研活动,三是少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四是备课、听课、评课等制度虚化。
2. 文化课抽考方面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重视。抽考时有的学校一把手不担任主考,或没有认真履职,考试宣传动员没到位,考试的作用及意义没领会到位,考试制度要求没落实到位,没有营造出浓厚的考试氛围,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的足够关注和高度重视。
第二,命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数学试题难度稍大,与生活與专业相结合的题较少,没有避开学生文字阅读、识图等弱点。德育试题生活化、社会化偏少,职业生涯题没有考虑职高一年级的特点等。
第三,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少数学校开课设节不足,教学任务完不成,于是考前对考生加班加点进行强化训练,临时抱佛脚,还存在轻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象。 六、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借鉴
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文素养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文化知识是求学深造的桥梁;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需要。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文化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良好人品的主渠道;文化课抽考是强化教学评价的需要,教育行政增添了评价依据,教师有了成就感和动力。湘潭市中职学校文化课抽考与普高的“学业水平考试”有相似之处,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考试管理。
2. 改进方法,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兴趣,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案,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辅以信息技术手段,力争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情感吸引是最好的办法。哈佛大学藻类学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只要你发出肯定、鼓励的信号,行为必然会得到改善。平时我们要拿起“赞美武器”,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教学的“热心人”,对每一个中职学生做到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
3. 改革课堂,激發热情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工匠精神培育都离不开文化课课堂,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中职文化课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文化课教学改革中去:一要坚持“就业和升学”兼顾,“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实;二要坚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三是突出教学实效,着眼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尊重、信任教师,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评价机制为手段,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
4. 规范考试,加强评价
要规范文化基础课考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一是要研究标准,分析学情。要研究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指导和管理中职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行为规范;要分析教情和学情,制定切合实际的“本土考纲”,检测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要控制难度,规范命题。命题之前要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摸底,命题注重基础,控制难度,规范题型题量,多出学生关注而又感兴趣的题,多一点与专业相结合的题,并要让一线教师参与到命题、审题中来;三是要重视宣传,精心组考。召开抽考动员会,扩大宣传影响,调动学生的参考积极性,开展考务工作培训,评选“优秀考点”;四是要准确统计,科学评价。要在“诊断”和“调研”中邀请企业参与到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N/OL],2015.10.8;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N/OL],2016.7.23.
[2] 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1.01.
[3] (美国)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244000电子书,2009.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