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某医科大学自2014年开始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到2017年参加审核评估,填报工作进行了5年。文章对此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浅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审核评估;状态数据采集
2007年,学校以19个二级指标全优的成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办学水平在当时得到教育部及社会的肯定。如今10年过去了,学校迎来第二轮评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再一次接受教育部的检阅。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要求,参评学校应“按要求填报国家数据平台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因此,“审核评估”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完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以下简称“状态数据”)的采集。学校从2014年开始在国家平台上填报“狀态数据”,但前三年因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而没有非常细致地填报。今年,为迎接“审核评估”,学校于4月24日出台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标准和范围等,要求各级单位领导及老师重视“状态数据”的填报工作。
一、填报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布置和任务分工
学校“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由教务处牵头成立评建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建办”)组织实施。数据涵盖学校各个方面(学校基本信息、基本条件、师资队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7大板块77个表800余数据项),几乎关联学校所有部门,因此在填报之前必须做好任务分工和责任到人。为此,学校召开布置会,分配“状态数据”采集任务,明确各表格的填报单位及责任人。
(二)填报工作培训会议
学校先后组织8次“状态数据”填报培训会议,印发“状态数据”填报指南,明确指标内涵、统计口径和注意事项。同时,“评建办”指定专人负责联络各填报单位人员,以便及时沟通帮助准确填报。
(三)数据填报及上传
为更好地服务于“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学校在年初购买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校内版(以下简称“校内系统”)。“评建办”将各责任单位采集的数据统一收齐上传至“校内版”,由系统自动校验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在填报初期,大量表格出现校验不通过的情况,“评建办”把错误的表格退回相关单位重新修正上报,相关单位通过改正错误、补填数据后重新提交“评建办”上传,如果错误再退回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全部校验通过为止。然后利用“校内系统”生成状态数据报告,由“评建办”组织召开数据核对会议,会上共同讨论报告内容以及再次核对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与数据修正,最终才得出最符合实际与合理的数据。在上传至国家数据平台之前,还需让各填报单位对各自填报内容签字确认,以示数据的准确性。“评建办”将确认的数据统一上传至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系统,再由教育部生成最终数据分析报告。
(四)对“状态数据”的补充工作
虽然对“状态数据”里各项指标及其内含都进行过深入讨论与分析,但仍有若干项目需写进补充说明里。
二、对“状态数据”填报工作的体会与设想
数据填报工作因具有涉及部门范围广、数据量大、数据表之间关系紧密等特点,采集过程需各部门间通力合作方能按时完成。
首先,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专门成立评建办公室,统领“审核评估”工作,由上至下地传达有关精神,有效开展多次交流培训会议,才得以较快地完成“状态数据”采集任务。
其次,各单位积极配合。16个管理机构、17个学院、4个教辅机构等各部门的同事,在全校性的“审核评估”面前能够齐心协力,在短短的n个月时间里完成庞大的数据采集任务,是继2007年学校本科水平评估以来的又一次创举,表现出军队的优良传统。
不过,在填报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数据漏报、错报等问题。例如在整理“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时,对各教职工填报的 “是否双师型”等信息难以一一核对;整理“表5-2-2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非医学类专业填报)”时,据反映有些学生是由企业里的专家负责带教,而这些专家并非学校外聘人员,因此无法填进该表里。类似的问题还有几个,在此不一一列举。
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填报人员对指标的解读有误,对统计口径不清晰所致;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统一的数据库,很多资料需要从散乱的电子表格里查找,甚至有些是临时让老师填报,这就形成了填报周期长、数据准确性难以把握的问题。不过也正应了“审核评估”的初衷——“以评促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正是我们日后需要完善、甚至改革的方面。
目前,国家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状态数据”采集便是其迈向大数据管理的措施之一。从“状态数据”里可以看到学校的优劣所在,从而指导建设方向。及时更新数据就变得尤为重要,但如果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填报,那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因此,学校也应该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统一的教学数据库,各部门日常运作的各方面数据都录入系统,当用到的时候便可按需导出,才能尽快地给决策层提供数据参考,才能及时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郭霞,郑立.浅析我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的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399+401.
[2]曹俊芳.大数据背景下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4):2255-2256.
[3]池芳.教学状态数据库在高校管理的应用探索——以审核评估为视角[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02):99-102.
[4]王胡红,李晓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以武汉大学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6(04):70-75.
关键词:审核评估;状态数据采集
2007年,学校以19个二级指标全优的成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办学水平在当时得到教育部及社会的肯定。如今10年过去了,学校迎来第二轮评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再一次接受教育部的检阅。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要求,参评学校应“按要求填报国家数据平台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因此,“审核评估”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完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以下简称“状态数据”)的采集。学校从2014年开始在国家平台上填报“狀态数据”,但前三年因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而没有非常细致地填报。今年,为迎接“审核评估”,学校于4月24日出台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标准和范围等,要求各级单位领导及老师重视“状态数据”的填报工作。
一、填报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布置和任务分工
学校“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由教务处牵头成立评建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建办”)组织实施。数据涵盖学校各个方面(学校基本信息、基本条件、师资队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7大板块77个表800余数据项),几乎关联学校所有部门,因此在填报之前必须做好任务分工和责任到人。为此,学校召开布置会,分配“状态数据”采集任务,明确各表格的填报单位及责任人。
(二)填报工作培训会议
学校先后组织8次“状态数据”填报培训会议,印发“状态数据”填报指南,明确指标内涵、统计口径和注意事项。同时,“评建办”指定专人负责联络各填报单位人员,以便及时沟通帮助准确填报。
(三)数据填报及上传
为更好地服务于“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学校在年初购买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校内版(以下简称“校内系统”)。“评建办”将各责任单位采集的数据统一收齐上传至“校内版”,由系统自动校验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在填报初期,大量表格出现校验不通过的情况,“评建办”把错误的表格退回相关单位重新修正上报,相关单位通过改正错误、补填数据后重新提交“评建办”上传,如果错误再退回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全部校验通过为止。然后利用“校内系统”生成状态数据报告,由“评建办”组织召开数据核对会议,会上共同讨论报告内容以及再次核对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与数据修正,最终才得出最符合实际与合理的数据。在上传至国家数据平台之前,还需让各填报单位对各自填报内容签字确认,以示数据的准确性。“评建办”将确认的数据统一上传至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系统,再由教育部生成最终数据分析报告。
(四)对“状态数据”的补充工作
虽然对“状态数据”里各项指标及其内含都进行过深入讨论与分析,但仍有若干项目需写进补充说明里。
二、对“状态数据”填报工作的体会与设想
数据填报工作因具有涉及部门范围广、数据量大、数据表之间关系紧密等特点,采集过程需各部门间通力合作方能按时完成。
首先,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专门成立评建办公室,统领“审核评估”工作,由上至下地传达有关精神,有效开展多次交流培训会议,才得以较快地完成“状态数据”采集任务。
其次,各单位积极配合。16个管理机构、17个学院、4个教辅机构等各部门的同事,在全校性的“审核评估”面前能够齐心协力,在短短的n个月时间里完成庞大的数据采集任务,是继2007年学校本科水平评估以来的又一次创举,表现出军队的优良传统。
不过,在填报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数据漏报、错报等问题。例如在整理“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时,对各教职工填报的 “是否双师型”等信息难以一一核对;整理“表5-2-2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非医学类专业填报)”时,据反映有些学生是由企业里的专家负责带教,而这些专家并非学校外聘人员,因此无法填进该表里。类似的问题还有几个,在此不一一列举。
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填报人员对指标的解读有误,对统计口径不清晰所致;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统一的数据库,很多资料需要从散乱的电子表格里查找,甚至有些是临时让老师填报,这就形成了填报周期长、数据准确性难以把握的问题。不过也正应了“审核评估”的初衷——“以评促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正是我们日后需要完善、甚至改革的方面。
目前,国家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状态数据”采集便是其迈向大数据管理的措施之一。从“状态数据”里可以看到学校的优劣所在,从而指导建设方向。及时更新数据就变得尤为重要,但如果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填报,那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因此,学校也应该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统一的教学数据库,各部门日常运作的各方面数据都录入系统,当用到的时候便可按需导出,才能尽快地给决策层提供数据参考,才能及时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郭霞,郑立.浅析我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的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399+401.
[2]曹俊芳.大数据背景下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4):2255-2256.
[3]池芳.教学状态数据库在高校管理的应用探索——以审核评估为视角[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02):99-102.
[4]王胡红,李晓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以武汉大学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6(04):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