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展现。从历史文化资源来看,阳江文化底蕴厚重。作为一个地理单元,阳江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性文化——漠阳文化,植根于漠阳大地,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近现代以来融进了西方先进文化因子,成为岭南文化、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语文资源独特、多样、鲜活,且在不断生成、发展、丰厚,为师生的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探讨如何挖掘阳江本土语文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
一、开发本土语文资源的意义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细心观察,我们的校园缺乏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限制太多,学生自由发展的余地太少。在“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引下,积极开发和巧妙利用阳江本土资源,将漠阳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开发本土语文资源的内容与形式
1.阳江方言与普通话
笔者来阳江工作后才第一次接触阳江话,第一节课就听见学生大声地叫“老西(师)好”,感觉别扭。在随后的交流中,发现了阳江方言因其独特的发音对学生学讲普通话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增强对方言的认识,并在对比中学习规范的普通话,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在新生班的开学专题就是《研究阳江话、认识普通话和学讲普通话三部曲》。学生从小就在阳江方言的氛围中长大,个个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阳江话,但是对方言的历史、特点和发展变化却很少去思考。首先笔者播放一段阳江广播电台的方言节目《阳江人 阳江事 阳江话》,引出几个思考题 “阳江话有什么特点(语音、语调、词汇)”、“世界上有多少人和我们一样在讲阳江话”、“阳江话与普通话的异同”等,互不认识的学生一下子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经过学生的分小组、分专题讨论,收集资料,大家对家乡语言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阳江方言是一种原生态语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文化储藏和积淀在阳江方言中。它的音调有十一个之多,它比广州话的音调要高昂与尖锐;没有“z”、“zh”、“j”这一类声母的区别,sh经常读成x;阳江方言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等等。越多地了解了此情况后,学生萌发了热爱方言、保护方言的强烈情感。于是,笔者进行第二部曲——课堂小辩论《阳江话重要还是普通话重要》,正反方同学就使用阳江话问题进行辩驳,在激烈的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在保护传承本地方言的同时要大力倡导自觉使用普通话。有了前面的铺垫,笔者开始进行第三部曲——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笔者提出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整个专题内容贯穿在三年的学习当中。在笔者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普通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养成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好习惯。
2.文化美誉——“楹联之市”、 “诗词之市”
(1)“楹联之市”。楹联,俗称对联,是运用方块字的一种全对称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阳江的楹联文化以其久远性、广泛性、丰富性和群众性独具特色。2005年,阳江市被中国楹联学会正式批准为“楹联之市”。其中,老百姓最为熟悉的就是贴春联,即橙色底手写的春联。每到寒假笔者会布置学生收集不同的对联内容,并按照对联的写作要求为老师同学写一副开学祝福的对联。开学后,《对联的写作》一课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在欣赏、修改学生的习作中感受相互的祝福和鼓励。
(2)“诗词之市”。阳江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和当代都出现了不少诗人和大量作品。2004年6月,阳江市被中国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市”荣誉称号。阳江方言及阳江民歌是保存和发展诗词文化的肥沃土壤。为了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创作能力,促进阳江诗词文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同心文学社邀请了市漠江诗社主任陈国雄专题介绍阳江诗词文化,并和学生探讨阳江方言的语言优势及民歌对诗词的深刻影响等。
3.家乡名人系列
阳江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名人辈出。结合选修9《人物传记》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到家乡名人中来:“大家都知道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一万个理由》的演唱者郑源是我们阳江人,除此之外你还认识多少家乡名人呢?”笔者拿出大学书本,问道: “大家知道老师的大学课本《现代汉语》是谁编著的吗?”随之引出了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笔者这一问,学生寻找家乡名人的兴致一下子被提起了。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开展寻找家乡名人的活动,展示成果,笔者模仿电视节目录播的形式,让学生做一期《寻家乡名人足迹,学家乡名人精神》电视节目,学生热热闹闹地行动起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好角色(主编、记者、电脑制作员、主持人等)去寻找各个领域的家乡名人:喜欢历史的介绍南朝越族首领冼夫人;爱好书画的介绍黄安仁、苏天赐;喜爱诗词的介绍阮退之、谢绍祯;喜好音乐的介绍何士德、冯国栋;等等。优秀稿件正是一篇篇优秀的人物传记,笔者将这些优秀成果展示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大家在欣赏杰作的同时感受到名人的精神品质并深深地为阳江名人而自豪。
4.自然风光、历史文物专题
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引领学生走进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阳江有着丰富的资源:千年古船“南海一号”、“中国最美十大海岛” 海陵岛、“南国第一名胜”凌霄岩,还有阳江温泉、白水瀑布、八甲仙湖等等。于是在这一单元的扩展学习里,笔者组织了《阳江美景推介会》活动,引导学生亲近、介绍身边的家乡美景。学生们各出奇招:有的配图讲解,有的唱山歌宣传,有的以小品形式介绍,更有学生介绍家乡一些没有开发的自然景观,呼吁大家跟随他去旅游等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体会,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并提高了对于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等。
5.特色文化——高凉文化、海洋文化
阳江市在建设文化名城的进程中,凸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高凉文化和海洋文化。历史上,古高凉大地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阳江也曾担当过各个朝代的州治、县治、郡治,历史的积淀让高凉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同时,阳江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积淀久远而厚重,既有始于南北朝的 “海上丝绸之路”,又有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朝大澳商会会址、东平妈祖庙,既有“南海一号”、美丽的十里银滩,又有祭海、放生、婚俗等充满了渔家文化特色的开渔节。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阳江特色文化,学校语文科组联合研究性学习科组开展寒暑假专题调研活动,布置学生利用长假参与社会调查,利用各学科知识,选定角度,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下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报告、课件等),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开学后汇报交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又传承与弘扬家乡文化。
除此之外,阳江的奇石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都可以充分挖掘,巧妙利用,将本土资源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竞赛等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师开发本土语文资源的几点要求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该做到用心精选、巧妙利用和与时俱进等三点。首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意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对零散的本土资源进行组合,使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第二,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造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使之具有现代活力和教育价值;第三,随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本土语文资源在不断生成、发展、丰厚,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课程资源是一片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每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的。通过家乡的文化之美、山海之美、民俗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漠阳文化的长河中畅游,让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家乡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加厚学生生命的底色。
参考文献:
[1] 冯桂雄,吴刚.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M]. 广州:南
方日报出版社,2009.
[2] 《魅力江城》文化丛书编委会.文化之乡[M].广州:广
东旅游出版社,2005.
[3]冯峥.阳江民俗文史二[M] .阳江: 阳江市作家协会出
版社, 2003.
广东省阳江市同心中学(529500)
一、开发本土语文资源的意义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细心观察,我们的校园缺乏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限制太多,学生自由发展的余地太少。在“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引下,积极开发和巧妙利用阳江本土资源,将漠阳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开发本土语文资源的内容与形式
1.阳江方言与普通话
笔者来阳江工作后才第一次接触阳江话,第一节课就听见学生大声地叫“老西(师)好”,感觉别扭。在随后的交流中,发现了阳江方言因其独特的发音对学生学讲普通话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增强对方言的认识,并在对比中学习规范的普通话,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在新生班的开学专题就是《研究阳江话、认识普通话和学讲普通话三部曲》。学生从小就在阳江方言的氛围中长大,个个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阳江话,但是对方言的历史、特点和发展变化却很少去思考。首先笔者播放一段阳江广播电台的方言节目《阳江人 阳江事 阳江话》,引出几个思考题 “阳江话有什么特点(语音、语调、词汇)”、“世界上有多少人和我们一样在讲阳江话”、“阳江话与普通话的异同”等,互不认识的学生一下子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经过学生的分小组、分专题讨论,收集资料,大家对家乡语言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阳江方言是一种原生态语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文化储藏和积淀在阳江方言中。它的音调有十一个之多,它比广州话的音调要高昂与尖锐;没有“z”、“zh”、“j”这一类声母的区别,sh经常读成x;阳江方言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等等。越多地了解了此情况后,学生萌发了热爱方言、保护方言的强烈情感。于是,笔者进行第二部曲——课堂小辩论《阳江话重要还是普通话重要》,正反方同学就使用阳江话问题进行辩驳,在激烈的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在保护传承本地方言的同时要大力倡导自觉使用普通话。有了前面的铺垫,笔者开始进行第三部曲——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笔者提出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整个专题内容贯穿在三年的学习当中。在笔者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普通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养成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好习惯。
2.文化美誉——“楹联之市”、 “诗词之市”
(1)“楹联之市”。楹联,俗称对联,是运用方块字的一种全对称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阳江的楹联文化以其久远性、广泛性、丰富性和群众性独具特色。2005年,阳江市被中国楹联学会正式批准为“楹联之市”。其中,老百姓最为熟悉的就是贴春联,即橙色底手写的春联。每到寒假笔者会布置学生收集不同的对联内容,并按照对联的写作要求为老师同学写一副开学祝福的对联。开学后,《对联的写作》一课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在欣赏、修改学生的习作中感受相互的祝福和鼓励。
(2)“诗词之市”。阳江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和当代都出现了不少诗人和大量作品。2004年6月,阳江市被中国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市”荣誉称号。阳江方言及阳江民歌是保存和发展诗词文化的肥沃土壤。为了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创作能力,促进阳江诗词文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同心文学社邀请了市漠江诗社主任陈国雄专题介绍阳江诗词文化,并和学生探讨阳江方言的语言优势及民歌对诗词的深刻影响等。
3.家乡名人系列
阳江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名人辈出。结合选修9《人物传记》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到家乡名人中来:“大家都知道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一万个理由》的演唱者郑源是我们阳江人,除此之外你还认识多少家乡名人呢?”笔者拿出大学书本,问道: “大家知道老师的大学课本《现代汉语》是谁编著的吗?”随之引出了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笔者这一问,学生寻找家乡名人的兴致一下子被提起了。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开展寻找家乡名人的活动,展示成果,笔者模仿电视节目录播的形式,让学生做一期《寻家乡名人足迹,学家乡名人精神》电视节目,学生热热闹闹地行动起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好角色(主编、记者、电脑制作员、主持人等)去寻找各个领域的家乡名人:喜欢历史的介绍南朝越族首领冼夫人;爱好书画的介绍黄安仁、苏天赐;喜爱诗词的介绍阮退之、谢绍祯;喜好音乐的介绍何士德、冯国栋;等等。优秀稿件正是一篇篇优秀的人物传记,笔者将这些优秀成果展示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大家在欣赏杰作的同时感受到名人的精神品质并深深地为阳江名人而自豪。
4.自然风光、历史文物专题
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引领学生走进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阳江有着丰富的资源:千年古船“南海一号”、“中国最美十大海岛” 海陵岛、“南国第一名胜”凌霄岩,还有阳江温泉、白水瀑布、八甲仙湖等等。于是在这一单元的扩展学习里,笔者组织了《阳江美景推介会》活动,引导学生亲近、介绍身边的家乡美景。学生们各出奇招:有的配图讲解,有的唱山歌宣传,有的以小品形式介绍,更有学生介绍家乡一些没有开发的自然景观,呼吁大家跟随他去旅游等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体会,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并提高了对于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等。
5.特色文化——高凉文化、海洋文化
阳江市在建设文化名城的进程中,凸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高凉文化和海洋文化。历史上,古高凉大地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阳江也曾担当过各个朝代的州治、县治、郡治,历史的积淀让高凉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同时,阳江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积淀久远而厚重,既有始于南北朝的 “海上丝绸之路”,又有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朝大澳商会会址、东平妈祖庙,既有“南海一号”、美丽的十里银滩,又有祭海、放生、婚俗等充满了渔家文化特色的开渔节。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阳江特色文化,学校语文科组联合研究性学习科组开展寒暑假专题调研活动,布置学生利用长假参与社会调查,利用各学科知识,选定角度,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下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报告、课件等),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开学后汇报交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又传承与弘扬家乡文化。
除此之外,阳江的奇石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都可以充分挖掘,巧妙利用,将本土资源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竞赛等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师开发本土语文资源的几点要求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该做到用心精选、巧妙利用和与时俱进等三点。首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意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对零散的本土资源进行组合,使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第二,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造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使之具有现代活力和教育价值;第三,随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本土语文资源在不断生成、发展、丰厚,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课程资源是一片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每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的。通过家乡的文化之美、山海之美、民俗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漠阳文化的长河中畅游,让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家乡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加厚学生生命的底色。
参考文献:
[1] 冯桂雄,吴刚.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M]. 广州:南
方日报出版社,2009.
[2] 《魅力江城》文化丛书编委会.文化之乡[M].广州:广
东旅游出版社,2005.
[3]冯峥.阳江民俗文史二[M] .阳江: 阳江市作家协会出
版社, 2003.
广东省阳江市同心中学(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