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弱势”是一个恶性循环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说我们这里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甚至精英阶层也不例外。但那次调查说的精英群体,是白领以及教授,而最近新华网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感觉自己弱势的人可不只社会的精英,连党政官员都有将近五成的人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 至于说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大概每个群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知识分子可能是痛感自己的无力,觉得使命感无处落地,以及在面对整个社会拜金的风潮当中无所作为;而公司白领则是因为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至于说党政干部们的弱势感,大概是因为现在公民意识觉醒之后,监督的压力猛然增大,以及政绩要求与官场规则所致。
  如果从道理上来说,一个这么多人认为自己弱势的社会,定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与基本的保障出了问题。弱势群体的“弱”是什么?無非两点:第一是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甚至连官员的基本权利也一样,大家都听说过某地公务员如果亲属不同意拆迁的话,他就会被株连的消息。第二个“弱”的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大家都没有什么安全感。您想啊,要是我们都觉得养老、看病、孩子上学是问题,自己还是个房奴、车奴、孩奴,每个月的收入不但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最起码的安全感就荡然无存了。而这种安全感失去之后,自然要活得小心翼翼,也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弱势群体。
  但很遗憾的是,在这个调查当中,多达五成的人认为,只要让大家都富起来,这个弱势群体全民化的趋势就能得到解决。这种想法应该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这些年我们的教育是一种发展型教育,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领域当中,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大家也就具有更多安全感了。老实说,这种安全感是一种类似于圈养动物(比如猪)的安全感,只要槽中有食、顶上有棚,大概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但要是屠夫的脚步接近,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这种安全感。但这种观念是普通人的观念,也算是无可厚非。
  另一种原因则在于钱多了确实具有更多的权利,这个也是我们社会的事实。不但钱多了可以增加安全感,权大了也可以增加安全感。但这并非是权利上的平等所带来的安全感,而是特权所带来的东西。说白了,这是在整体社会环境之下,借由金钱与权力所带来的特权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让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非是在追逐基本权利的平等,而是打算借用这两者的力量获得在一个不平等社会当中的特权。而他们也知道,总有比你有钱或者有权的人存在,在这个由金钱与权力构成的不平等当中,这个差异就能让自己成为弱势群体,所以大家也就都觉得自己是弱势了。
  当一个社会以金钱、权力而造成了弱势心理的蔓延,而同时又让这个社会在价值观层面上认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解决之道时,这个事情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了吧?
其他文献
一个家庭幸不幸福,80%以上取决于女主人。  偶尔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写出来,值得女人去思考:在好友的聚会上,一个35岁的女人,中等姿色,学历也不高,却嫁了个气宇轩昂的好老公,据说是硕士,后来做家具生意发了家,结婚10年,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儿,好多人特别是女人半妒半羡地感叹,嫁到这么好的男人,这个女人真幸福。我笑着不说话,想来她的故事不会这么简单,这个女人名叫明依。  幸福能力1:会做菜,会煲汤,会
赵忆宁:之前读过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几个关键词十分引人注目:比如美国要人民民主专政,不要互相否决制;美国政治制度的天然缺陷;美国引以为豪的三权分立已经发生了变异;美国需要民主专政,不需要党派斗争;需要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美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力与美国的民主体制——三权分立发生冲突表明什么?  福山:美国的建国者们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制衡的系统以避免专权的出现。时至今日,美国人仍然更加喜欢一个小政
世界各地有许多美妙离奇的冰冻结晶形式,其壮观和美丽令人惊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奇迹般的景象可能将永远消失。一起来看看
5年多以前,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读书。我抱着最理想的热情,以为从此走上了一条报效祖国、报效父母的人生坦途,以为我的人生即将要大展宏图。  3年以前,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分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开始认真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和我的未来。试图找到我周围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次的决定,也意味着我放弃了原来一直抱有的、希望通过“从政
走进河南卢氏县委大院,1957年建成的一排排土坯平房依然熟悉。县委常委的办公室,依然是寝办合一。但卧室无法引进自来水,只能打水洗脸。县委大院依然没有配备专职保安。与此形成对比,山区农民上楼忙,3万多农民进了城,城区而积扩大一倍,接近8平方公里,10层以上的高楼达到37幢。近几年,卢氏县先后投入30多亿元,改造舊城、建设新区。(8月27日《人民日报》)  在政府办公楼争相“比贵”“比豪华”的当下,没
“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易中天新出的随笔集,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  两副嘴脸  说来也不奇怪,因为文人原本就有两副嘴脸,一副叫谄媚,还有一副叫狂傲。谄媚当然没人看得
前沿思考  明朝刚开始时反腐败反得那么狠,杀人如麻,监督机制也很健全,怎么最后却那么腐败?  “仁、义、道、德”这套体系是在互动中形成的一个边界,它对老百姓和官方都有利,是经过充分论证的。  “命——物等价线”一旦被突破,以命换物就有利可图。突破越深,交换之利越大。突破越广,搏命之人越多。  中国知识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1977年、1978年、1979年毕业的大学生,人称“新三届”学人,总数
代文学很无奈。本想要开公司办实业,但因政府所批的土地迟迟不能兑现,开办公司的事越拖越黄,还欠银行和亲友一屁股债,让他如坐针毡。尽管手上也有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批地文件,但那却成了几张毫无用处的废纸,没地还是没地。3年来,他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说尽好话,但始终得不到自己应得的合法使用的土地。  现实的遭遇不禁让他气愤,他愤而疾呼:“为什么在翼城县创办经济实体竟然如此艰难?为什么省政府文件在翼城县竟然难以
2011年7月11号,伴随着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我踏上了飞往澳洲悉尼的旅程,成为了万千留学大军中的一员,开始了在外求学的生活。离家的愁绪,也把我引入了长久的回忆中……  7岁那年,我离开了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与父母一同来到了首都北京,在育英学校开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日月如梭,九年一晃而逝,作为即将初中毕业的我面临着中考的选拔。中考,不仅决定着未来的高中去向,也间接影响着其后大学的具体走向,可
2017年深秋,然潘驶下高速,进入这片荒原,在一片上下起伏的田野中蹚了半小时的泥水后,与43座巨大人像迎面相逢。大部分雕像由于日晒雨淋早已斑驳不堪,石像如皮肤一般层层剥落,留下每一任总统或是残缺的头发,或是泪痕一般的沟壑。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相信在美国这样一个用爆米花电影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会有这样的景象存在。”在然潘记忆里,这是近几年“废墟探险” 经历让她印象最深的场景。  像然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