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说挫折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如何在中小学开展挫折教育这一议题,存在着多种观点和做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2年修订)》中提到,可从“引导学生形成接受现实、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善用他山之石、寻求心理与社会支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高中生应对挫折的能力[1]。本文以“‘画’”说挫折”一课为例,阐述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如何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催眠等心理辅导技术组织课堂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整合过往挫折经历与创伤体验,提升抗挫力。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高中;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1-0016-04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大大小小的失败或者挫折。由此而产生的负向体验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被压抑或者消极释义,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创伤,这也是不能接纳和面对挫折的表现。因此,关注并尊重人们在挫折中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感受,恰当宣泄表达,而不是压抑感受、“强行积极”,是接纳与面对挫折的第一步。
  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它通过创造一种支持性的氛围,以各种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舞蹈、沙游等)为媒介,帮助来访者创造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处理内在冲突、唤起个体创造力,触发来访者心理的成长和治愈。在艺术活动中,作品的构建和自我的构建是同步的,绘画者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也重新创造了自我[2]。
  一、涂鸦 催眠,双重潜意识呈现
  我通过“破茧成蝶”的故事引出“挫折”的概念,聚焦心育课堂的侧重点——“更为关注在挫折中的情绪反应”。
  不去追究具体发生了什么,而是探讨事件中的情绪和感受,是对学生隐私的关照,这样在课堂伊始就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氛围。
  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帮助学生进入浅催眠状态,唤起既往的挫折感受,并表达于纸上。
  部分引导语摘录如下: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深呼吸几次。回想曾经遇到的挫折。可以是你想要把事情做好时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你努力了很久之后的失败。选择其中的一次,可以是很遥远的,也可以是不久前发生的。试着回忆它。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我都不知道,但你一定知道。让你的感受慢慢浮现,自然流出。
  现在,你的所有感受都已经聚集起来,来到了你的手指尖,跟随这些感受,拿起一支彩笔,在纸上用力地涂。把你的情绪,你的感受,用力涂出来,仿佛挫折来到了画纸上。”(图1)
  当人处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中时,认知功能难以发挥作用,接纳都无从谈起,更无法做到积极赋义了。处理好事件中的情绪,帮助绘画者回到认知状态,才更有可能理性地、多角度地看待挫折。
  利用绘画与催眠双重潜意识呈现,催眠是一重,绘画投射是一重,两相叠加,能够很好地把潜意识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在纸上。用力涂抹的过程可以帮助绘画者发自内心地自由表达与宣泄。尤其是涂抹中彩笔对纸张的力与反作用力是对绘画者情感的回应,可以使绘画者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在涂鸦过程中得到纾解和满足。
  涂鸦而成的作品,成为了“挫折的代言”,直观地外化在绘画者面前,成为一个“第三方”,让绘画者有机会直面“挫折”的同时,也将“挫折”与绘画者本身分离开来,创造出“人与问题之间的空间”[3],那么“挫折”就只是一次挫折,而不是绘画者本身,不扩展、不给自己贴标签,提升绘画者的自我价值感。
  二、“手撕挫折”,不破不立
  通过涂鸦进行了第一重宣泄以后,让学生直接撕掉涂鸦作品,进一步宣泄情绪。可以看作是与过去告别的仪式,同时也隐喻绘画者先破后立,破茧重生。(图2)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撕”之前,我一般会再次将“画面”与绘画者的“挫折”做一次强关联,提醒绘画者:“再次看一看画面。現在,它代表了我们曾经历过的挫折。”
  这种关联越强,“手撕挫折”产生的情感宣泄效果也越强,对绘画者本身的意义也越大。在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进入重构与整合环节时也会更加顺利。
  三、重构命名,积极赋义
  引导学生用撕碎的纸片重新创作一幅新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思考自己想给这幅作品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对自己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整个课堂花时间最长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前期的宣泄表达已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学生开始能够正视曾经遭遇过的挫折。(图3)
  利用“涂鸦碎片”代表外化的“过去的挫折经历”,那么重新粘贴的过程,则巧妙地隐喻了绘画者整合并重构内心深处无意识经验的过程。借助创作过程与绘画者的作品,以往不可见的内心成长与变化也清晰地呈现和表达出来。这时,给予绘画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这部分的创作,就是对绘画者心灵最大的关怀。
  在粘贴的过程中,引导绘画者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并赋予意义,对重构与整合绘画者在挫折中的经验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往往蕴含着源于绘画者自身的独特的人生智慧,很多积极、成长、富有韧性的理解都在这里不断涌现出来。“挫折”已不再是“挫折”,它真正地被归化、吸收,成为拓宽绘画者生命河床的契机,“让心灵的河流得以容纳下更丰沛的水流”。
  自然而然地达成给“挫折”积极赋义的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帮助青少年发展。
  四、三重表达,阶梯赋能
  团体中表达和分享的作用不可忽视,来自同伴、带领教师的理解和赞赏往往会产生“1 1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标准进行设计和衡量。传统的评价更多注重学生成绩的定量检测,而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运用360度反馈理论,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360度;高职生;技能评价;反馈     所谓360度反馈指的是多角度或全方位的考评系统,指帮助一个成员从与自己有关系的所有渠道获得本人绩效信息
摘要:通过对铁岭县新台子镇环境保护规划中主要环境问题的分析,找出铁岭地区乡镇一级的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中注入环境意思,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环境问题  铁岭市是农业为主的地区,土地面积12980平方公里,农用地10739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82.7%,建设用地1117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8.6%,全市有街道13个,镇51个,乡
“无违”是从《论语》里来的,原本说的是孝道。子曰:“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为无违。”我在这里取其字面之意,扩展了“无违”二字的内涵。人立世间,不倨不逆,不忮不求,守谦卑,有敬畏。  我自乡野来,从小谨守许多禁条,比如,不准捉麻雀,捉了麻雀写字手打颤;不准吃鱼子,吃了鱼子算数算不清;不准踩地上的饭粒,踩了饭粒雷公会发怒。  也讲究很多规矩,比如,坐在长凳上,起身时要提醒同坐一条
“梅、兰、竹、菊”素有“四君子”之称,士人借此比拟高洁、孤傲的品格。此外又有不畏严寒的松树,也常被归于同类,与梅、竹合称“岁寒三友”。不过,古人还认为竹有节无花,梅有花无叶,松有叶无香,唯兰有叶有花且有馨香。故生长于深山的幽兰最为士人看重,成了远离喧嚣而且“雅洁”的代名词。相传孔子作《幽兰操》,屈原有《离骚》,陶渊明有《幽兰》,韩愈则仿孔子赋有《猗兰操》,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这些诗文都是对幽兰高洁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套路动作涵盖: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右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左右蹬脚、双峰贯耳、左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在国家推广下,全民普及,群众基础十分广大。  一、前世今生  由于时代环境,由清朝的杨露禅宗师在朝廷神机营改拳,把复杂的跳跃动作、难度大的适时适应当时环境做出
里约日记
年龄:约3000岁  收藏地:山东博物馆  在距离山东省青州市东北20里的苏埠屯村东的埠岭上,有一处墓地遗址——苏埠屯商代墓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个地方曾四次出土青铜器。1965年秋,由山东博物馆王恩田等数位学者组成的考古队,开始对苏埠屯墓地进行科学探索和挖掘。参与挖掘的张老汉,在编号为M1的大墓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器:亚丑钺。  关于钺的功能,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王权象征说、军权象征说和刑具说。
武隆天坑地缝在重庆市东面130多公里的武隆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正式名字是重庆武隆天坑地缝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的5A级旅游景区,以天然的天坑群、天生桥群、地缝奇观、溪泉飞瀑为主要特色。其海拔在480米至2033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生态优美。  “天坑”实际上是天生三桥景区的简称。所谓天生桥是喀斯特地貌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的石拱桥。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是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
黑果腺肋花楸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树高1.5~2.5米,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厘米土层中。花白色,小花冠径1.5厘米,花萼花瓣各5枚,离生雄蕊15~18枚,花药粉红色,雌蕊为合生心皮,5小室,每室1~2个胚珠,子房下位,复伞房花序6~8厘米,由10~40朵小花组成。叶片互生
〔摘要〕心理阻抗是学校教育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如果学生心理产生阻抗,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导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败。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阻抗的表现、原因、如何预防和应对心理阻抗,这样才会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阻抗;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