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也加强了重视。在此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教学的有效性较低。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开始表现出了叛逆,渴望成熟和独立却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就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不强,实效性较低的问题,教学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索,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生活化教学法
要知道,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仅仅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是严重违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初衷的。我们需要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将所学吸收并践行,真正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才能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朋友圈》一知识点纲目,可找准切入点进行课文内容生活化设计。例如,以“我最好的朋友”、“我讨厌的一个人”、“当好朋友犯了错误……”等为主题展开课堂自由讨论会。如,以“我最好的朋友”为主题,教师可围绕“最好的朋友”开展课堂自由讨论会,设置如“你眼中的好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你认为好朋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生活性强、议论性较强的主题;经过课堂讨论与分享后,教师可举一些生活中的反例引导学生进入关于“朋友”真实的意义的阐述,如“最好的朋友偷了钱,我该怎么办……”、“好朋友渐渐疏远了我”等,将案例或者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再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于课堂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的自由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从生活案例入手,对学生的观点与疑问进行补充和解答,使学生能真正认识生活中的“朋友”,进而使其清楚朋友的意义,甚至通过朋友进一步认识自己,同时也达到激发其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
社会中时时都在发生新鲜的案例,这些案例既真实又发人深省,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佳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为学生展示,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但案例的选择也需要注重几个要点。首先,案例必须真实有依据,不能是教师随意编纂出的,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示例性,最好是学生们熟知的。其次,案例需要内容精细,有详细的人物、情节和突出的主体。另外,案例还需要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或法治观和道德观,具有正面的教育力量。案例的设计要做到,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例如在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时,选择“两只青蛙的遭遇”作为本次教学的案例,案例描述两只青蛙在觅食时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还有一小部分的牛奶,一只青蛙绝望了,它想它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他很快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告诉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他一次又一次的奋起跳跃,过了不知多久,他发现牛奶变得坚实起来,经过他的反复践踏和跳动液状的牛奶已变成一块奶酪,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从牛奶罐里轻盈跳了出去,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这个案例的设计,既紧扣教材,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案例能让学生体会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如何去做,发掘生命的力量,达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学法
融入情感的导课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轻松,教学效率会更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唱。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一歌曲,在轻松、愉悦又放松的教学氛围中专心学习,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
四、情景教学法
模拟法庭式教学法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已经开始涉及很多法律法规学习,在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时,利用前面提到的两种教学方式很多时候找不到相应的案例,然而枯燥地讲授课程又不能很好地起到很好地教育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模式法庭式教学法对该法律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我们接触到类似“三鹿奶粉”等侵害消费者事件,可以采取模拟法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件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审理,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充当检察官、审判员、审判长、律师、原告以及被告等。让学生在自己的角色中充分发挥,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整个案件,并在互动中学习了解各种法律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法律法规有一个更加确切的认识,增强法制意识。
五、辩论教学法
教学本就是生活得一部分,我们往往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只是,生活这个大讲堂所传授的知识没有特定性。我们通过这样的事件启发教学模式,从而有了辩论法教学模式。辩论法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生活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引入当下生活中的案例,和学生一同探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各抒己见,在辩论中,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讲授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辩论法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六、結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中竭尽所能的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学的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求,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73.
[2]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 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08):67-69.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开始表现出了叛逆,渴望成熟和独立却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就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不强,实效性较低的问题,教学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索,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生活化教学法
要知道,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仅仅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是严重违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初衷的。我们需要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将所学吸收并践行,真正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才能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朋友圈》一知识点纲目,可找准切入点进行课文内容生活化设计。例如,以“我最好的朋友”、“我讨厌的一个人”、“当好朋友犯了错误……”等为主题展开课堂自由讨论会。如,以“我最好的朋友”为主题,教师可围绕“最好的朋友”开展课堂自由讨论会,设置如“你眼中的好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你认为好朋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生活性强、议论性较强的主题;经过课堂讨论与分享后,教师可举一些生活中的反例引导学生进入关于“朋友”真实的意义的阐述,如“最好的朋友偷了钱,我该怎么办……”、“好朋友渐渐疏远了我”等,将案例或者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再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于课堂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的自由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从生活案例入手,对学生的观点与疑问进行补充和解答,使学生能真正认识生活中的“朋友”,进而使其清楚朋友的意义,甚至通过朋友进一步认识自己,同时也达到激发其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
社会中时时都在发生新鲜的案例,这些案例既真实又发人深省,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佳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为学生展示,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但案例的选择也需要注重几个要点。首先,案例必须真实有依据,不能是教师随意编纂出的,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示例性,最好是学生们熟知的。其次,案例需要内容精细,有详细的人物、情节和突出的主体。另外,案例还需要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或法治观和道德观,具有正面的教育力量。案例的设计要做到,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例如在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时,选择“两只青蛙的遭遇”作为本次教学的案例,案例描述两只青蛙在觅食时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还有一小部分的牛奶,一只青蛙绝望了,它想它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他很快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告诉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他一次又一次的奋起跳跃,过了不知多久,他发现牛奶变得坚实起来,经过他的反复践踏和跳动液状的牛奶已变成一块奶酪,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从牛奶罐里轻盈跳了出去,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这个案例的设计,既紧扣教材,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案例能让学生体会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如何去做,发掘生命的力量,达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学法
融入情感的导课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轻松,教学效率会更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唱。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一歌曲,在轻松、愉悦又放松的教学氛围中专心学习,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
四、情景教学法
模拟法庭式教学法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已经开始涉及很多法律法规学习,在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时,利用前面提到的两种教学方式很多时候找不到相应的案例,然而枯燥地讲授课程又不能很好地起到很好地教育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模式法庭式教学法对该法律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我们接触到类似“三鹿奶粉”等侵害消费者事件,可以采取模拟法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件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审理,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充当检察官、审判员、审判长、律师、原告以及被告等。让学生在自己的角色中充分发挥,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整个案件,并在互动中学习了解各种法律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法律法规有一个更加确切的认识,增强法制意识。
五、辩论教学法
教学本就是生活得一部分,我们往往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只是,生活这个大讲堂所传授的知识没有特定性。我们通过这样的事件启发教学模式,从而有了辩论法教学模式。辩论法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生活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引入当下生活中的案例,和学生一同探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各抒己见,在辩论中,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讲授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辩论法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六、結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中竭尽所能的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学的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求,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73.
[2]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 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0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