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籍善本的收藏与其他收藏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文献价值,古籍的价值亦主要在阅读和使用中体现,并已形成了独立的收藏圈,甚至成为收藏市场的—只“蓝筹股”。
近日,国内各大拍卖机构再度迎来了年末秋拍,其中不乏名目众多的古籍藏品。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表现略显冷清的情形下,古籍善本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在市场上呈稳健上扬趋势。
而在早几年前,古籍市场未被市场所认同,通过近两年新生买家不断地扩充,加之拍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它的投资价值也就逐渐体现出来。在2007年时,一套明版书的价格可能也就三四千左右,而今同样的一套书,价格就可以翻8倍以上,以百万元的价格甚至上亿元成交,这种价格的迅速提升让人看到了古籍善本的价值。
市场趋稳成热点
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举办了数场古籍善本专项拍卖。从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情况看,古籍善本等相关收藏品成交额比去年秋拍提高50%,总体成交率在75%左右。例如,在上半年西泠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中,总成交率达84.1%,金石名家沈树镛旧藏并题的旧拓《石门铭》以6万元起拍,38万元落槌。佛教文献、高山寺旧藏《辩非集》,以477.25万元成交。另有浙江文献相关专题拍卖更是吸引了博物馆、档案馆等多家收藏机构的竞拍,成交率达96.7%。
回顾2011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的古籍善本拍卖,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从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最终以4200元落槌,加上佣金以483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出古籍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而从去年三月起至七月初,国内共有10家拍卖行举办了古籍善本专场大拍。虽与2008年时的14家、2009年的16家有差距,但总量及成交率大体仍在50-60%的水平,个别场次成交超过70%,成绩良好,各家均有可圈可点的佳作。北京保利、翰海、博古斋等公司古籍专场成交率甚至超过当季春拍的总成交率。而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匡时运作的过云楼藏书,量大价高,成交价竟达2.162亿元。
过云楼是清代苏州人顾文彬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盛时享有“江南第一家”的美誉。经六代经营,过云楼成为一家最重要的藏书楼之一。所藏多出自苏州藏书家所散出,但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非苏州籍的大藏书家莫友芝。顾鹤逸晚年著《顾鹤逸藏书目》,著录有宋元版50种、旧抄本165种、明版稀见本149种、清代精刻本175种。1992年,江苏省财政拨款40万元购得顾氏后人三批藏书共541部3707本。此次引人瞩目的179种、1292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善本,曾于2005年由中国嘉德以2310万元拍出。这批藏书由北京匡时运作,从1.8亿元起拍,最终以1.88亿元落槌,加上佣金高达2.162亿元,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国内著名藏书家韦力认为,这批过云楼藏书易手,得益于匡时成功的商业运作,成功地吸引了古籍圈外的人,否则单是小小的古籍圈肯定不行。这一运作能得到更多关注,但也难以带动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圈子。其原因,还在于古籍的特点。比如书画收藏,除艺术赏析外,就是辨真假,真的价值就高,赝品则不值钱。而古籍需要的背景知识则更多,尤其是深厚的国学功底。
重磅藏品登场秋拍
诚然,古籍善本的收藏与其他收藏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文献价值,古籍的价值亦主要在阅读和使用中体现,并已形成了独立的收藏圈,甚至成为收藏市场的一只“蓝筹股”。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拍卖公司在征集过程中,力求保持拍品的“新鲜度”,同时越来越重视与学界的交流,深挖拍品价值,而一批批首次露面的“大部头”,能够对市场形成新的刺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专业型新买家的入场,也促进了古籍菩本收藏市场的良性互动。
而在今年秋拍的古籍善本专场上,中国嘉德和北京匡时又将有重量级拍品呈献。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称,届时,著名已故藏家王世襄在“营造学社”时期的亲笔手抄《营造学社图书馆藏书目录》和380余部古籍将集中亮相,既有明版书,也有清版书,还有很多清代、民国的精抄本、稿本以及王世襄自己的抄书。其中包括清代迮朗撰《绘事琐言》抄本、王世襄母亲金章于民国三十四年的石印本《濠梁知乐集》、道光乙未、丙申年间叶道芬抄《古今画法集》抄本等。“他在藏书方面下的工夫恐怕不亚于其它任何一个门类的收藏,这也是他堪称藏书家的原因”。
另一部国宝级古籍——北宋刻本《礼部韵略》也将亮相匡时秋拍。北宋刻本无论公私所藏,皆是寥若晨星。旧时就以“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来形容宋刻本的千金难求。
这部海内外现存最早的《礼部韵略》刻本,实为珍贵典籍的重大发现。作为两宋科举考试的权威官韵,《礼部韵略》具有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其刊刻时间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之间,不仅比日本真福寺藏本刊刻时间早,而且去声、入声两卷保存完好,可补真福寺之失,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先生在近日匡时举办的《礼部韵略》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这部书的纸很有特色,一方面连纹特别宽,两指半,一方面它的横纹,虽然质薄但是韧性很强,这是宋代造纸的特点。此书能够传世流传到现在非常幸运,因为它像考试工具书一样,一朝一变就作废,现代人找一本明代的《三字经》难,找一个宋代的《礼部韵略》难上难。”
收藏古籍善本需理性
尽管目前古籍善本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甚至进入主流拍卖领域,成为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重要的拍品种类,其价格也一路看涨,但这并不代表古籍善本的价格会一直保持这样的涨势,越来越理性化是艺术品市场总体的发展趋势,古籍善本市场亦如此,因此,收藏古籍善本需保持理性。“当然,价格的上升是平缓的,回落也不可能是一蹶不振。古籍善本的价格走势应该是平稳上升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首先,由于古籍善本的保存极为困难,存世量十分有限,能参与市场流通的就更少了,相比字画、陶瓷,古籍菩本显得‘物以稀为贵’,这是古籍善本价格最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因为过于稀少珍贵,对其价格也有不少影响。一方面,因为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古籍善本的买家多着眼于收藏而非单纯投资,以往多为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最近5年看,投资者有所增加,占到百分之三四十,更多的还是以研究和收藏为目的,尤其随着国家对文教事业的投入加大,众多教育机构和文博收藏机构加大采购力度充实馆藏,在这种情况下,古籍善本的市场回流程度不高,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价格会上扬,但是长期来看必然对市场信心与保有量是个打击。
近日,国内各大拍卖机构再度迎来了年末秋拍,其中不乏名目众多的古籍藏品。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表现略显冷清的情形下,古籍善本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在市场上呈稳健上扬趋势。
而在早几年前,古籍市场未被市场所认同,通过近两年新生买家不断地扩充,加之拍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它的投资价值也就逐渐体现出来。在2007年时,一套明版书的价格可能也就三四千左右,而今同样的一套书,价格就可以翻8倍以上,以百万元的价格甚至上亿元成交,这种价格的迅速提升让人看到了古籍善本的价值。
市场趋稳成热点
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举办了数场古籍善本专项拍卖。从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情况看,古籍善本等相关收藏品成交额比去年秋拍提高50%,总体成交率在75%左右。例如,在上半年西泠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中,总成交率达84.1%,金石名家沈树镛旧藏并题的旧拓《石门铭》以6万元起拍,38万元落槌。佛教文献、高山寺旧藏《辩非集》,以477.25万元成交。另有浙江文献相关专题拍卖更是吸引了博物馆、档案馆等多家收藏机构的竞拍,成交率达96.7%。
回顾2011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的古籍善本拍卖,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从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最终以4200元落槌,加上佣金以483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出古籍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而从去年三月起至七月初,国内共有10家拍卖行举办了古籍善本专场大拍。虽与2008年时的14家、2009年的16家有差距,但总量及成交率大体仍在50-60%的水平,个别场次成交超过70%,成绩良好,各家均有可圈可点的佳作。北京保利、翰海、博古斋等公司古籍专场成交率甚至超过当季春拍的总成交率。而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匡时运作的过云楼藏书,量大价高,成交价竟达2.162亿元。
过云楼是清代苏州人顾文彬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盛时享有“江南第一家”的美誉。经六代经营,过云楼成为一家最重要的藏书楼之一。所藏多出自苏州藏书家所散出,但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非苏州籍的大藏书家莫友芝。顾鹤逸晚年著《顾鹤逸藏书目》,著录有宋元版50种、旧抄本165种、明版稀见本149种、清代精刻本175种。1992年,江苏省财政拨款40万元购得顾氏后人三批藏书共541部3707本。此次引人瞩目的179种、1292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善本,曾于2005年由中国嘉德以2310万元拍出。这批藏书由北京匡时运作,从1.8亿元起拍,最终以1.88亿元落槌,加上佣金高达2.162亿元,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国内著名藏书家韦力认为,这批过云楼藏书易手,得益于匡时成功的商业运作,成功地吸引了古籍圈外的人,否则单是小小的古籍圈肯定不行。这一运作能得到更多关注,但也难以带动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圈子。其原因,还在于古籍的特点。比如书画收藏,除艺术赏析外,就是辨真假,真的价值就高,赝品则不值钱。而古籍需要的背景知识则更多,尤其是深厚的国学功底。
重磅藏品登场秋拍
诚然,古籍善本的收藏与其他收藏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文献价值,古籍的价值亦主要在阅读和使用中体现,并已形成了独立的收藏圈,甚至成为收藏市场的一只“蓝筹股”。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拍卖公司在征集过程中,力求保持拍品的“新鲜度”,同时越来越重视与学界的交流,深挖拍品价值,而一批批首次露面的“大部头”,能够对市场形成新的刺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专业型新买家的入场,也促进了古籍菩本收藏市场的良性互动。
而在今年秋拍的古籍善本专场上,中国嘉德和北京匡时又将有重量级拍品呈献。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称,届时,著名已故藏家王世襄在“营造学社”时期的亲笔手抄《营造学社图书馆藏书目录》和380余部古籍将集中亮相,既有明版书,也有清版书,还有很多清代、民国的精抄本、稿本以及王世襄自己的抄书。其中包括清代迮朗撰《绘事琐言》抄本、王世襄母亲金章于民国三十四年的石印本《濠梁知乐集》、道光乙未、丙申年间叶道芬抄《古今画法集》抄本等。“他在藏书方面下的工夫恐怕不亚于其它任何一个门类的收藏,这也是他堪称藏书家的原因”。
另一部国宝级古籍——北宋刻本《礼部韵略》也将亮相匡时秋拍。北宋刻本无论公私所藏,皆是寥若晨星。旧时就以“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来形容宋刻本的千金难求。
这部海内外现存最早的《礼部韵略》刻本,实为珍贵典籍的重大发现。作为两宋科举考试的权威官韵,《礼部韵略》具有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其刊刻时间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之间,不仅比日本真福寺藏本刊刻时间早,而且去声、入声两卷保存完好,可补真福寺之失,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先生在近日匡时举办的《礼部韵略》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这部书的纸很有特色,一方面连纹特别宽,两指半,一方面它的横纹,虽然质薄但是韧性很强,这是宋代造纸的特点。此书能够传世流传到现在非常幸运,因为它像考试工具书一样,一朝一变就作废,现代人找一本明代的《三字经》难,找一个宋代的《礼部韵略》难上难。”
收藏古籍善本需理性
尽管目前古籍善本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甚至进入主流拍卖领域,成为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重要的拍品种类,其价格也一路看涨,但这并不代表古籍善本的价格会一直保持这样的涨势,越来越理性化是艺术品市场总体的发展趋势,古籍善本市场亦如此,因此,收藏古籍善本需保持理性。“当然,价格的上升是平缓的,回落也不可能是一蹶不振。古籍善本的价格走势应该是平稳上升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首先,由于古籍善本的保存极为困难,存世量十分有限,能参与市场流通的就更少了,相比字画、陶瓷,古籍菩本显得‘物以稀为贵’,这是古籍善本价格最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因为过于稀少珍贵,对其价格也有不少影响。一方面,因为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古籍善本的买家多着眼于收藏而非单纯投资,以往多为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最近5年看,投资者有所增加,占到百分之三四十,更多的还是以研究和收藏为目的,尤其随着国家对文教事业的投入加大,众多教育机构和文博收藏机构加大采购力度充实馆藏,在这种情况下,古籍善本的市场回流程度不高,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价格会上扬,但是长期来看必然对市场信心与保有量是个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