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心里来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子是我十年前在柏林居住的时候遇见的日本姑娘。说她是日本人,却经常被德国人误以为是中国人,这跟我走在蔺达大街上,有时脖子上挂一个单镜头反光的照相机,鼻梁上架着一副常年摘不下来的眼镜一样,走到哪儿,德国人先以为我是日本人。当时,柏林的报纸上登载过一张大漫画,除了照相机和眼镜以外,脑袋上还绑了一条湿毛巾,下面的注解是“想当日本人的瞬间”,这个形象几乎成为日本的代言人。本来嘛,生动的图像甚至比文字的创意更引人注目。要不然,但凡有中国杂货店的地方,那门口为什么总会立着头顶瓜皮帽,身穿绸缎衫的木头人呢?而且一身都是黑洞洞的。简单的形象竟然能把一个遥远的存在拉扯得这么近,乃至使柏林的人轻而易举地就步入了东方神秘的境界。
   日本和中国对这座城市或许都是陌生的,至少从素子的身上,我多少有些感受。首先,素子是东京一家寿司老铺的大女儿,从小被她父亲严格管教,为的是成人后能够继承家业,这一点就与一般的日本闺秀不同。她到柏林来的目的很简单:据说仅仅是为了换一换跟东京不同的空气。此外,素子本人似乎也热衷于做寿司这个行当,她的那只纤细的左手由于经常捏米团,没事儿的时候居然也在微动,手指的关节像煮熟的咖喱土豆,圆鼓鼓的,从握紧的拳头里一伸一缩。我有点纳闷,小声地问她:“走在大街上,又没有寿司,你那只左手就不能安静一会儿?”
   她冲我笑着说:“我在捏风呀。”
   这话实在奇妙!不过,也算我对日本想当工匠的学徒多少有点了解,否则准保不知所云。
   我跟素子同住一家小旅店,她比我先到半个月,对周围的街道也熟悉。旅店里就住我们两个东方人,其余的住店旅客是彪形大汉似的德国人,而且成群结队,好像是几个大家族从别的城市来柏林旅游的。于是,每次吃早饭的时候,我和素子就像一座可怜的孤岛一样,飘浮在那些人的肩肘之间。我们就这样彼此认识了。跟她来柏林为了寻找与东京的不同差不多,我到此地仅仅是充当一名客居者。
   从旅馆的餐厅里,我们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教堂,周围种植的树木最高也不够锥型窗栏的高度,在庄严威武的教堂前,树木反倒像几把稻草一样,并不十分经意地装点在街景之中。初秋,晴空万里,阳光不受任何阻挡,直接洒落在地面,大约是地面的反光直刺我的下巴,一时间,柏林热得叫人流汗,至少在我走路的时候,脖子的周围总觉得汗津津的。
   素子或许有同感,但她不像我,从来不用手擦脸上的汗,哪怕汗滴都变成了一道水痕,映刻到耳朵的下端,她仍然无动于衷。我问她:“素子,你不热吗?我这儿有毛巾,你用不用擦擦汗?”
   “让你费心了,我不用。”她说起话来,简直像一个女高中生应答班主任的提问一样,细声细语,根本不像一个单身外游的姑娘。说来也难怪,在她答话的那个瞬间,素子握成拳头的左手又开始蠕动起来,好像正在寻找一个受风的方向,于是,我几乎脱口而出:“你又在捏风啦!?”
   “风是有方向的。”她一边回答我,一边仰起头。我注意看去,只见她脸上的汗迹似乎不是笔直的,有些弯度,汗迹沿着脸颊形成弧线状,一直淌到她的嘴角。无疑,这是风的造化,可她要是不留意的话,风就会闪过,无声无息,悄然而逝。
   那天,我们继续走了一段路,道边两旁的古建筑犹如对远道而来的路人讲述风的岁月一样,静静地从我们的视野中退去。这时,素子的脚步似乎格外轻柔,简直就像被风托起来一样。
   后来,我在柏林忙乎了一些自己的事情,素子也有她自己的去处。有一天晚上,我看見一个金发的日耳曼男人把她接走了,路灯下的那辆汽车好像是银灰色的。再后来,我们大约只见过一次,而且非常凑巧,刚好是我从柏林飞回日本的那一天。当时,我正在S班车站上买去机场的车票,猛然看见素子。几乎是同时,她也意识到了我。
   “你直接回日本吗?”她的问话跟我久违的同乡一样,尤为亲切。我告诉她飞机会在莫斯科停一下,然后直达东京的成田机场,时间大约是早上,所以我当天还要换乘飞往大阪的班机。素子听着我的说明,似乎觉得十分甜蜜,她小声对我说:“已经好久了,没有人跟我说日本的事,你的话一下子叫我飞回了家。”
   说到此,她的眼睛红了……的确,对一个温情而柔弱的日本姑娘来说,“飞回了家”这几个字的分量一定比我的感受沉重。更何况她又是一个寿司家业的女继承人呢?最后,我们还说了一些别的话,至于具体说的是什么,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不过,惟有以下的这些话却让我至今不忘。
   这些难忘的话是她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说的。当时,我问她:“素子,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喜欢捏风呢?”
   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我父亲说,捏寿司捏到出神的时候就跟捏了一把风一样,你会感到每一粒米的风向,有时像流水,有时像刀子……”
   “那风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继续问素子。
   她笑了,笑得像一朵春天开的花。她说:“风永远是从人的心里刮起来的!”
  (枫林晚摘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来日方长》)
其他文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自古以来,新年就是热闹的、喜庆的。尽管千家万户生活的滋味、年节的习俗都不尽相同,过年时的欢喜与期待总是一致的。丰子恺:红灯照得满堂红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那怕盛一点点
【摘要】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作文教学,因此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工作是高一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初高中课标关于写作方面的要求进行对比和分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以一系列的片段训练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工作,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高中之
那年,春天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外婆去世了。因为怕影响我的复习,家里人对我进行了隐瞒。可是,父亲来学校看我的时候,我还是在他嗫嗫喏喏的回答中知晓了。在外婆最后的日子里,她最疼的孙女竟然缺席,这使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   这份暗伤成了五月冲刺里无法抹去的阴影,同时纠缠我的,还有一份暧昧难明的感情。那段日子,我日日失魂落魄,在煎熬中惨淡度日。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我冥冥中其实已经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但从未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微课综合运用了视频、图片、声音以及文字,倘若能够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适当加以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甚至可以说,小学语文课堂如果想不断创新,就必须运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价值。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高考中写作部分占据的分值比较高,因此加强写作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尤为重要。而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为明显,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将生活化方法引入进来意义重大。基
【摘要】初中语文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可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  发展。个性化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鼓励培育个性化人才,注重学生个性化教学,要提供个性化教育,促使学生进行全面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师中应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辅导,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语文教学;发展
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中国古代货币很早就已出现,原始货币如海贝,在商代已广泛使用。商代同时还发展了以铜为基本的称量货币。周代以下,因为冶金工艺的进步,铸币成本降低,铜铸货币逐渐盛行。在战国,铜铸货币分化成燕、齐的刀形币,三晋的铲形币,楚国的蚁鼻钱,以及周、秦的圆钱四个系统。  齐國所铸造的刀币最为精良,先后流行于齐、燕、中山、赵等国,尤其是齐、燕两国使用刀币时间最长。齐国的刀币以大刀最为有名。
Au,化学元素“金”,世界再没有什么金属,比它更能挑动和折磨人类的思维。  据世界黄金协会估计,自从第一颗金珠被熔炼以来,人类共开采约19万吨黄金,约占全球可采储量77%。  而按照近年开采速度计算,在未来不到20年时间内,全球可开采黄金储备将消耗殆尽。  长久以来,人们疯狂寻找黄金,但对于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多重伤害,早已忘却了。胡安·阿帕萨的“黄金人生”  在古埃及人眼里,黄金被称为“神之肉”,常
百货公司的饰物部有缸水,养着几只蚌,举行“开蚌寻珍珠”的“交易”。——说是交易,而非游戏或抽奖,是你必须付出代价去換取一个机会。  得付出99元买一只未开的蚌,它体内的珍珠归你。也许是金、银白、粉红、灰蓝……各色,也许是大,也许是小。  保证得到珍珠,但不保证质素。这种撞彩,一如盲婚哑嫁。货银两讫,不退。  普通货色的珍珠不贵,多付少许,已经可以自己话事了。  但店员说:  “蚌开后,如果珍珠不好
在我小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个句子,我念熟以后凡是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都会十分注意,哪怕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踏。  七岁时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儿也不知道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纸张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