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还是破坏?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安市的芦山县大川镇和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内,茂密的森林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宝”大熊猫、金丝猴,以及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珙桐等繁衍生息,这是它们最后的庇护地。
  这片生态价值极高的区域,近两年正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动植物生存基本要素之一的天然林被一种 “剃头式”皆伐的极端方式毁坏殆尽,情况触目尽心!在大熊猫栖息地最重要的走廊带,邛崃山系大川镇铜厂河河谷,17715亩森林被皆伐,其中91.1%,即16140亩为林相完好的天然林;同时,大熊猫第一次走向世界的发现地宝兴县新华村,面积3285亩天然林被皆伐并转换为柳杉人工林。
  


  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树木遭受灭顶之灾、绿色的森林消失,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驱使和政策失误?《中国周刊》会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深入山林深处,从四川省珍稀动植物最后的栖息地,带来毁林现场的深度报道。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宝兴县蜂桶寨乡和芦山县大川镇,被茂密森林所覆盖,原本并没有多少人气。2015年10月21日题为《四川省近两万亩天然林遭违法砍伐,大熊猫与一级保护植物栖息地被破坏》的报告被公布。10月23日,四川省林业厅官方网站发布新闻稿《四川省林业厅派工作组赴雅安调查绿色和平公布的天然林采伐致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一事》。静默良久的森林,突然间掉进了舆论漩涡里。
  调查报告《四川省近两万亩天然林遭违法砍伐,大熊猫与一级保护植物栖息地被破坏》的发布者是绿色和平组织。从2011年起,绿色和平项目组一直在中国的不同省份进行森林调查项目。围绕天然林现存的一些问题,2011年发布了《海南天然林报告》,2012年底2013年初发布了《云南天然林报告》。
  


  绿色和平此次调查的核心地点为四川省雅安市的宝兴县蜂桶寨乡和芦山县大川镇,两地皆位于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之内,栖息地在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生存着全世界30%的野生大熊猫。
  在用遥感技术监测的时候,项目组发现在四川雅安市存在着毁林行为,当时不能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于是他们前后七次前往毁林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探究毁林具体原因。
  根据报告披露,这里的天然林破坏触目惊心。随着一项名为“低效林改造”林业政策的实施,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一股天然林更替改造的热潮,云南、四川两个省份尤甚。四川的天然林近年来被以“低效林改造”的名义进行剃光头式的大面积皆伐,并转换为人工林,皆伐面积已达19425亩,大熊猫、珙桐、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遭受威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破坏。
  

破坏比保护走得快


  四川省宝兴县是这次天然林被毁的重灾区。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这里拥有独特的亮点。今年6月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公开数据显示,宝兴县共拥有181只野生大熊猫,其数量在全国县(区)中仅位居绵阳市平武县之后。事实上,宝兴县现在也正积极树立“熊猫老家”的旅游品牌,宣传自己是“大熊猫发现最早、大熊猫生态保护最好、大熊猫对外输出最多、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比例最高”的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
  宝兴县境内的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部分,其西坡有一个叫新华村的村子。2013年雅安地震之后,当地以“震损林修复”的名义,并“依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将面积3285亩林相完好的天然林皆伐并转换为柳杉人工林。这片区域的皆伐主要发生在2014年,其采伐迹地已和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相连。虽然还没有进入保护区,但是皆伐的范围还在扩大中。
  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的结果,皆伐点周围1公里的范围均有大量大熊猫活动的痕迹点。一些环保组织和动物研究机构的专家在2015年6月对现场林地进行勘察时,距离皆伐边界仅仅 50 米的竹林中就发现有两处极度疑似大熊猫的粪便以及大量的采食痕迹点,充分说明了这片森林是大熊猫的适宜栖息地。
  


  野生大熊猫的分布和运动并不局限于保护区边界的范围内。大面积的完整天然林是确保野生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条件,全国大熊猫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保护区之外的适宜栖息地。而2009年至今的这些砍伐无疑使大熊猫的栖息地进一步减少和破碎化,为它们的觅食和迁徙带来直接的威胁。野生大熊猫无法在人工杉木林中生存,这样皆伐天然林种植人工林的行为无疑给大熊猫的迁徙和觅食加上了一道无法翻越的栅栏,将它们困在保护区内,使本已呈分散状态的小种群增加了被隔绝的风险, 种群之间的交流和繁衍日益困难。
  同时,在采伐迹地紧邻的天然林中,还发现了疑似野猪、豹猫等动物的毛发和足迹,以及红腹锦鸡和凤头蜂鹰这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距离皆伐点不到500米的位置,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珙桐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和系统发育,以及古地理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这些动植物的痕迹和分布,是这里的天然林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最好说明。但是,最敏感及脆弱的生态红线随着天然林也被皆伐了。   天然林是水土保持的最重要因素,大面积皆伐后,新的森林要使水土保持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8.0级汶川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发生了7.0级雅安地震。宝兴县蜂桶寨乡和芦山县大川镇都属于震区,均位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其中大川镇距离4·20地震的震中仅有20公里。如果这段时间有大的地震灾害发生,这些被剃了光头的林地坡度较大的地方很可能发生地质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另一个被调查的毁林点集中在芦山县大川镇铜厂河河谷,两岸都有大面积的砍伐。
  大川镇铜厂河河谷内的森林主要由天然次生林和十几年前栽种的少量人工林组成。在2009年开始低效林改造之前,由于有《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的约束,该地的天然林是不允许商品性采伐的,所以天然林保存较为完整,基本没有人为干扰的痕迹。
  调查中发现,铜厂河河谷的天然林皆伐主要发生在2009年到2013年间。林农、林场和承包商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大规模地将天然次生林皆伐并种植柳杉人工林。大面积连片的森林被皆伐,总面积达17715亩,其中属于天然林的皆伐占到了总面积的91.1%,达16140亩。皆伐地的坡度均十分陡峭,最高的坡度在35度以上。被皆伐的林地中有些属于大川镇的铜厂河林场,有些是林权改革后分到户的集体林地。
  将大熊猫的痕迹点和当地的毁林位置做比对会发现,有很大面积的重合。在铜厂河谷口,一个醒目的告示提示,这里是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区的所在地。铜厂河河谷是新确立的一个大熊猫栖息点,邛崃山系最重要的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该地已于2014年9月被纳入“芦山黄水河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走廊带的建设对于连接和保护宝兴蜂桶寨的大熊猫核心种群与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此举被称为给大熊猫栖息地“打补丁”。殊不知,补丁打上之前,这块地方早已被毁林侵蚀得千疮百孔。
  在皆伐迹地上,可以看到被砍伐之后没有被运拉下山的天然林木材仍然堆积如山,而大熊猫最喜欢采食的小竹笋却只能顽强地从残木、断枝、落叶中冒出头。这些小竹笋,大熊猫们再无缘消受了。
  

经济收益的罗生门


  四川省林业厅派来的调查组询问和勘察后已经离开,大川镇铜厂河林场的场长杨加荣对媒体并不避讳,他痛快地接受采访:“我们是被调查对象!”
  绿色和平资深调查员向《中国周刊》展示了他们在铜厂河林场和杨开村的访谈记录,其中也包括杨加荣亲自向他们介绍的情况。
  在各方的叙述中,虽然具体事实有差异,但是关于因低效林改造而进行的砍伐,无一例外都认可是为了增加收入。在2014年四川全省GDP排名中,雅安位于21个市州的倒数第4位,人均GDP为30149.96元,处于第11位,全市有216个贫困村。
  芦山县大川镇铜厂河林场是一个镇属集体林场,工人工资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当地新华村林农的日子也不宽裕,靠山吃山也没吃出多少油水来。为了增加微薄收入,他们做过种植中草药等各种尝试,一年到头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两三千元。
  这是一个潜藏已久的问题。
  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两次特大洪灾,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大水肆虐的惨状让人们尝到了生态破坏的恶果。洪水退去后,痛定思痛,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经过两年试点,于2000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四川是天保工程中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全境都在天然林保护范围当中。根据天保工程的规定,不允许对天然林进行商品采伐和大面积皆伐,也包括森林质量相对较差的天然次生林。在2010年之前的天保工程一期,规定非常严格,对天然林禁止任何形式的砍伐,砍一棵都不行。
  国有林场有一些政府拨款,还可以争取抚育采伐和间伐的指标,进行其他方式的砍伐。如果是公益林,国家每年对每亩林地还有10到15元的补贴,比如养护100亩,一年就可收入1500元。但集体林场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既不能砍,也不能合理经营,林场和林农就没法有收益。铜厂河林场在天保工程一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据杨加荣介绍,铜厂河林场在2009年后才开始将林场范围内的天然次生林(当地称为“杂木林”“柴火林”的森林)进行低效林改造,采伐方式为皆伐,改造方式为更替改造,种植的树种为柳杉人工林。
  


  杨加荣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铜厂河林场在低效林改造中没有违规行为。“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进行低效林改造,是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才开始允许通过低效林改造增加林业收入。”行动第一步,就是林业局有专人来进行勘探和界定,然后林场才能按照设计范围进行改造,“不可能自己乱搞”。
  截至2013年,林场已进行了3000到4000亩的改造。林场工人的平均月工资过去很低,2011年涨到每月1000元,2012年以后,上世纪八十年代种植的人工林可以砍伐了,收入逐步增加到现在每月1300元。
  林农的处境更差,在禁止砍伐一切天然林时,基本上没有任何砍伐的机会。虽然也有人搞一些其他副业,可能会有些收益,但终究占比较小。
  森林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林场和林农的收入水平比起天保工程之前,却都普遍降低了。从长期来看,封山育林是非常有效的天然林培育方式。但从短期来看,在天然林占多数的省份里,集体林权改革后分到林农手里的多是天然商品林,封山育林的管理方式并不能满足林农希望通过林地直接获益的目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经年累月,无论是林农、林场还是地方政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都对天然商品林蓄积了强大的经营期望。而低效林改造漏洞则为蓄积的动力打开了缺口。从2009年开始,低效林改造开始实施。多年不允许砍伐的林农欣喜地发现,现在只要林农提交申请,县林业局就有可能给予采伐计划及许可。
  在天然商品林被划入低效林后,改造的途径有补植、封育、更替、抚育、调整、复壮等措施,但是由于林农并没有资金、能力和技术采取其他的改造方式来对次生林进行经营。经济收益最高、砍伐方式最容易的更替改造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普遍的改造方式。这些被改造的次生林,它们面临的唯一命运就是被“剃光头”。
  一时间,林农将天然次生林采伐后卖给木材加工厂的情况非常多见。天然林被采伐后,然后补种上柳杉。
  当地林农对低效林改造普遍持较为支持的态度,毕竟能将静默存在多年的天然林“盘活”,带来实现利润的可能。但背后显现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到底谁最获益?很多林农的经济条件都较差,如果要对这些林地进行皆伐,前期也要投入很大成本。第一要请人砍,不可能完全自己动手,第二如果林地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还得先修路,不然进不去,砍完也运不出来,这是最主要的成本。所以这就带给外来者一个新的机会。
  林农没有能力自己去砍伐,就会有一些外来和本地的承包商,所谓有钱的“大户”,用比较低的价格,把这些林地流转到自己手里。这种土地出让有专门的名称,叫“林地流转”,把林地按一定价格进行转让,一般来说时限都比较长,20年的比较常见,长的可以达到40年。这笔钱实际上是非常低廉的。尤其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转让价格低至一亩每年才一元多。但是,一般的林农手里都至少有几十亩林地,因为林权转让是一次性付款,林农一次就可以拿到几万块钱。在经济稍发达地区,价格更高,每亩每年能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元。一次性收入几万、几十万元,对林农来说还是有相当大吸引力的,自身没钱搞砍伐,这种形式的收益对他们来说是白赚了一笔。这导致类似的天然林地以较低廉的价格很快就流传了出去,而承包商收集的尽量是连片的林地,可能上千亩都在一起,方便施工砍伐,降低成本。
  调查报告负责人给《中国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把天然林一次性大面积都砍伐光,前期投入可能比较多,但是按市场价格每吨360~400元把杂木卖给木材厂,去掉成本之后,每亩会有2~3万元的收益,一般的承包商都至少能拿到1000亩林地,那么光是砍伐就可以有2000万元收益了。尽管柳杉的主伐期在中国一般是15~20年,但是光砍伐就可以收回成本的三分之二左右。所以可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争取到国家低效林改造的补助,这个补助数额每亩能达到100多元。
  


  铜厂河林场之前曾将林业流转给个人老板承包,后来发现自行改造效益更丰厚,所以目前林场所有低效林改造都是自主进行。一些大的国有林场,创收的办法更灵活,把低效林改造做成自产自销一条龙,可以保证获得较大收益。
  从根本上来看,不论是林农自发的次生林更替改造,还是承包商通过林权流转而进行的改造,都导致了大规模的天然林人工化。在天保工程中,由于天然林禁止商品性采伐,很多被划为天然商品林的集体或国有林不能进行经营,给林权所有者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除了经营利润上的追求,天然林矛盾的乱象其实还涉及到我国森林经营的分类情况。
  从经营目的上,我国森林可以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就是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导功能的森林,以公益为目的,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不能进行经营活动。商品林是指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主要目的是商品价值的产出,可以进行经营活动,通过砍伐可以获得收益。
  而从起源方式上,我国森林又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人工林是指以人工种植的方式营造和培育而成的森林。天然林则指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形成的森林。
  由此,又产生了一个常见的国内森林分类法:天然公益林、天然商品林、人工公益林、人工商品林。森林毕竟是一种人类自古以来就广泛使用的资源,必须保证有一定木材产出量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所以按照法规进行正常砍伐是必要的。四类森林的经营规则是不同的。天然公益林和人工公益林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营办法,对于以保护为目的的天然公益林,相关的经营和保育措施也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对于那些以生产为目的的天然商品林,却一直存在着发展和保护的根本矛盾。迄今我国仍没有关于天然商品林的具体法规出台。如何科学、合法地经营天然商品林,是个上下都头疼的难题。
  更复杂的是,从权属上划分,林地又分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尤其是集体林地,一般属于村集体,在2008年集体林权改革之前,没有分权到户,这对中国森林经营和管理是非常大的阻碍。长期以来,中国森林经营是非常低效的,无论蓄积量还是其他森林指标,都低于很多国家。为了提高森林管理效率和效益。国家从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集体林权改革,把一部分林地分到林农个人手里,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明确了,林农有了更大的处置权。
  由此出现了各种天然林遭采伐 的乱象。
  

被扭曲的低效林改造


  天然林由不让动到可以皆伐,这样巨大的转变对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什么砍伐者有机会在长达几年时间里肆意妄为?
  原来,如此之多的珍贵天然林被彻底砍伐,却正是钻了“低效林改造”的空子。
  2015年4月底,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周立江研究员在大川镇和蜂桶寨乡考察时,看到了对不符合低效林标准的天然林的砍伐。从残余的树桩来看,这些林地不属于残次林和劣质林。在蜂桶寨乡,他甚至看到了对天然原始林的破坏。   周立江认为,大川镇和蜂桶寨乡并不符合使用“更替”的条件。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中,对“生态重要等级”的具体说明,两地作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和红豆杉及珙桐分布地,符合对“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的8条描述中的三点不宜采取更替方式进行改造:“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和“具有国际或国家意义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及周围的森林”。
  周立江是低效林改造方面的权威专家,也是《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的主要起草者。2003至2007年间,他带队对十几个省进行了深入调研,最终才确立了这个规程的细则。
  林业行业标准《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2007年正式发布。低效林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是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技术规程》目的是为了解决退化为低生态效益和低生产力的天然次生林的问题,加大森林抚育,特别是通过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效益。
  在《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允许对被认定为低效林的低效次生林进行更替改造,即将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或采用带状、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而更新树种通常为生长较快的人工林,同时还可获得国家的低效林改造补助。林权所有者就通过此类改造对“低效林改造”之前无法动手的天然林进行采伐并种植人工林,从而获得很高的经济收益。
  低效林改造通过一定的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林地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这对于中国的森林而言,是极为必要的一项措施。但是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对低效林改造对象的理解、判定存在误区,个别指标的判定也存在漏洞,导致不少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天然次生林被划定为低效林并被皆伐种植人工林,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比如对于天然商品林,在规程中可以以经济标准的条件来判定为低质低产林,如“林分中的目的树种组成比重占40%以下”。所谓目的树种, 往往指的是生长较快,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但对于天然次生林,特别是南方地区的阔叶林而言,绝大多数林分组成较为复杂,目的树种所占比例较少。
  根据上述条件,改造方很容易就可以将大范围的天然次生林纳入到低效林改造的范围。这使得不属于商品性采伐的低效林改造成为天保工程区内对天然林进行经营的唯一途径。而地方相关部门对改造审批与监管的疏忽或失误则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林人工划分现象。
  2009年《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其中有两个省份最为典型,一个是云南,一个是四川。云南在2009年低效林改造的规模计划是非常庞大的,2009年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中宣布,到2020年,要改造完6000万亩中低产林。
  


  随着全国低效林改造的热潮,四川省在2009年也正式启动了全省的低效林改造。根据最新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结果,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四川省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得到“双增长”。但是总体来看,四川省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仍然比较脆弱,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和天保工程实施之前对天然林的过度采伐有相当大的关系。不少高质量的天然林被采伐后,由于没有科学地经营和管理,都退化成为了低生态效益和低生产力的次生林。
  四川省规划用10~15年的时间(2010~2025),对全省现有的3000万亩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改造,其中更替改造900万亩。改造从总体来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四川森林的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方面,《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允许对被认定为残次林和劣质林的天然次生林进行更替改造, 然而其认定标准以定性为主。这造成了少数地区为了经济利益,出现了盲目扩大规模、违反规程规范、主观判定改造对象的情况,使得不少天然次生林被认定为“劣质林”而被皆伐和转化为人工林,造成森林资源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监管不力,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不少以低效林改造为名义破坏天然林资源的案例,其中甚至有500余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被砍伐殆尽的极端案子。
  由于低效林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不少省份停止了针对天然林的更替改造,如福建、云南、辽宁等几个森林大省。四川省也在 2012 年禁止针对天然林的改造。但是部分尝到甜头的地方政府和个人仍不罢休。在天保工程区内,利用低效林改造的漏洞对不符合规程标准的优质天然林进行采伐并种植高收益人工林可以带来极高的利润。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和个人,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改造过程中盲目扩大规模、违反规程规范、随意降低标准,导致原本在天保工程区中不允许皆伐的天然商品林被大面积皆伐和转换为人工林。
  四川省政府在2012年将天然林划出了低效林改造范围,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在低效林改造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令人吃惊的是,2013年至今,芦山地震后的震损林重建还是按照低效林改造的条例实施,继续造成天然林的皆伐。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天然林盲目人工化的行为,发生在生态功能和保育价值极高的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破坏了大熊猫、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在蜂桶寨乡新华村,一部分林地以“震损林”重建的形式进行改造。
  在新华村原有面积为390亩人工林存在,约占被皆伐林地的11.9%。这些人工林是在约20年前由宝兴县林业局和林农联合造林而成。在改造过程中,这些人工林在先期就被采伐完毕。随着芦山地震的发生,被采伐人工林周围的天然林也逐一被以“震损林修复”为名义皆伐并转换为柳杉人工林。
  按照规定,天然林在地震后有所损害,也不应采取皆伐的形式,何况对周围相连林地的观察,并没有发现有任何形式的震损。   但是震损林的修复,依照低效林改造规程来实施,是因为在天保工程范围内,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对天然林进行采伐,只能通过低效林改造的手段进行采伐。
  截至2014年,天然商品林占到中国天然林总面积的33%。如果继续允许对天然林进行更替改造,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即使2017年天保工程扩展到全国范围,中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林还是面临着被更替为人工林的威胁,这无疑与天保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天然林保护过程中出现最普遍、涉及范围最宽、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以‘低效林改造’为名采伐天然林,将会造成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的损毁。”因此,周立江呼吁: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停止针对天然林的更替改造,在修订《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低效林改造对象。
  绿色和平森林调查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周刊》,他们揭露低效林被毁事件,绝非反对一切低效林改造。“我们是希望通过科学的、可持续方式来进行天然林改造,这将会对中国森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问题就出在更替改造上。
  天然次生林通过其他的经营方式,是可以往顶级部落演替的,但如果一次性砍伐光再种植人工树种的话,演替就会花上非常长的时间,甚至可能达到上百年的程度。“所以我们反对的是针对天然林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的更替改造”。
  低效林改造整治已经刻不容缓!
  

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四川省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该条例保护的对象是四川省境内的世界遗产。2006年申报成功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我国第二大世界自然遗产,面积达9245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省面积的2%。但是,如此大面积的世界自然遗产中,除了少部分同时也被划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如卧龙、蜂桶寨等)已建立了相对严格的保护外,位于保护区外同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得到切实而有效的严格保护,各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远远不够。
  与此同时,由于条例中某些规定的法律责任过轻,容易导致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宁愿承担违法成本而破坏自然遗产资源的环境风险。
  面对《条例》中的这些问题,四川省人大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改变。2012年四川省人大就计划对《条例》进行修订,在 3年后的2015年7月20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上, 表决通过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修订草案)》。
  《修订草案》对相关法律责任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大了处罚力度。同时,在第五章第二十八条中详细列举了在世界遗产保护范围禁止实施的行为。根据《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第二十六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目前《修订草案》明确指出了禁止实施的行为包括:开山、采石、垦荒、开矿、取土等破坏地表地貌的行为。但是针对世界遗产,特别是自然遗产中保护的主体——天然林如何保护,我们并未看到相应的规定。四川省大熊猫的“家园”依然面临着被继续破坏的风险。
  除了大政策,国家也要顾及林农收益这个小方面。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对中国森林经营方式有重大影响。提高林农收益目前最主要的途径还是林下经营,比如种植、养殖,在中国森林的经营活动中各地进行过一些尝试,效果也值得肯定。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和辅助,因为毕竟天保工程是一项国策,现在看来有越来越扩大规模的趋势。但是什么地方适合做什么经营,不能一概而论,还是需要专业研究才能决定。
  在2017年前,要把全国所有的天然林都纳入到天保工程当中,这无疑将成为中国森林经营的标志性事件。在这之后,怎么想法子进一步去提高林农收益,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除了林下经营,还有生态效益补偿。低收入地区保持了生态,肯定会造成一些经济方面的损失,那么发达地区可以提供一些经济补偿。此外,也应考虑进一步将生态重要和脆弱区的天然商品林转变为公益林,由国家财政对林地所有者进行财政补贴。
  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也向媒体表达了天然林做出更明确具体的界定,以使林农民生进一步改善的愿望。四川省林业厅没有接受《中国周刊》的采访请求,声明“观点都在官网上了”。他们的态度言简意赅,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责成地方政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将调查核实情况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如此详细的环保计划。显示了政府对于“绿色治国”的勇气和决心。
  “十三五”规划在生态环保方面四处使用了“最严格”的字眼,分别是:“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其中,“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是首次提出的,超越了以往任何五年规划中对环保的强调。在今年3月,政府宣布了在全国某些关键区域禁止商业性砍伐的计划。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相互冲突的利益干扰,推动建立跨地区的垂直管理执法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为我国实际上较为薄弱的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能有效减少地方党政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不良干预。
  “制度”二字也得到了更多的强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还被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国家林业局已提出明年要修订《低效林技术改造规程》,对改造对象和范围做出更明确的规定。中国森林经营无疑正处于变革潮头,各方都在翘首以待。
  只是,那些失去部分栖息地的大熊猫,何日君再来?

严肃查处四川雅安违法采伐天然林问题


  就在本篇报道即将发稿之际,《中国周刊》收到最新消息。
  2015年11月17日,国家林业局约谈了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政府和四川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要求严肃查处四川雅安违法采伐天然林的问题。
  国家林业局在约谈中提出了具体要求:要认识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近几年出现的违法大面积采伐天然林问题,性质十分严重。四川省林业厅和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天然林的保护。要查处到位。雅安市要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清责任,既要依法查处违法采伐当事人,也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失职责任。要整改到位。四川省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一次大检查,禁止以任何形式破坏天然林,对查出的问题要依法依纪进行处理,整改措施要具体化,切实落实到位。要督办到位。成都专员办要切实加大督办力度,密切跟踪督办,坚决督促查处整改到位,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带动全省管理水平提升。同时,要认真研究完善天然林保护政策措施。
  国家林业局要求四川省林业厅将约谈内容向四川省政府汇报,并在12月底前将查处问责结果报送国家林业局。
  破坏天然林的行为是否就此被遏制,天然林能否在人们的刀锯斧影里残喘生息,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十万窦娥无此冤  ——钱仁凤投毒冤案始末  这是一个众人合力平冤的故事,也是一个良知逐渐苏醒的过程。当2015年12月21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定云南巧家少女投毒案因“多处证据前后矛盾,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宣判涉案人钱仁凤无罪释放时,为此案奔赴多年的律师、记者及众多亲友们额手相庆。而真凶依然逍遥法外。  回溯钱仁凤投毒冤案始末,并不在揭露栽赃陷害的丑恶、上诉重审之路的举步维艰和13年狱中生活
期刊
卢风LUFENG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镇生活垃圾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现在某些有能力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的企业,而且还涉及到他们的利益能否在国家政策层面很好地得到保证。我认为,还涉及到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同样也涉及到未来的长远利益问题。  垃圾填埋,这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目前来看成本也最低,只要能找到地方就可以解决。但这至少涉及到两方面问题:首先,填埋场肯定
期刊
2015年7月25日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二会议室,生态文明智库邀请在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主要问题及其战略对策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春知绿环保技术研究院协办。  会议首先由生态文明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
期刊
有关钱仁凤的案件,除了律师申诉和省检察院的重新调查得以让案件峰回路转,媒体对于此事也起到推动作用。新闻媒体对于此事,起到的则是一个接力报道的作用。  我们先从介入调查的第一位记者开始讲起。  第一位记者程权,从5年前参与此案至今,有关钱仁凤案的调查报道,没有一篇得以见报,他自认为对案件进展基本没起推动作用。但律师杨柱则不这么看,杨柱觉得尽管稿子不能发,但程权的参与在办案前期给了杨柱很大的支持,让他
期刊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亿辆,并且依旧处于攀升状态,给环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12.1万吨,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其中NOx640.0万吨、PM62.2万吨、HC438.2万吨、CO3471.7万吨。  一辆高排放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可以达到正常机动车的
期刊
2012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包括南滚河地区在内的云南省的天然林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南滚河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林被砍伐后,导致了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大量入侵。图中“保护天然林刻不容缓”的横幅长20米,宽10米。  天蒙蒙亮,客车驶离了高速。蜿蜒曲折的山路在莽莽群山的暗影中,显得漫长而孤寂,还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沧源。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沧源。位于横断山纵谷地区南部的沧源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西部和
期刊
2015年11月14日,中间美术馆将隆重推出年度大展“Performance in Painting: 朱金石个展”。此次展览,中间美术馆邀请了策展人兼华盛顿赫希洪美术馆馆长Melissa Chiu担纲策划。在为期三个月的展期中,将为观者呈现朱金石近十年间创作的约二十余件绘画及装置作品。  朱金石1954年生于北京,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抽象绘画创作。1986年
期刊
2015年9月15日在韩国大田召开的第44届国际养蜂大会暨博览会上,来自云南迪庆哈达谷蜂业的哈达谷喜马拉雅高原森林蜂蜜,在全球数百个优秀蜂蜜品牌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取了该届国际养蜂大会两枚金奖。  由国际蜂联(APIMONDIA)主办,各成员国养蜂协会竞选、轮流承办的国际养蜂大会暨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全球最专业也是最权威的养蜂技术及蜂产品竞技大赛。此届大赛,中国代表团共取得了十五枚奖牌的好
期刊
海洋污染是卢广关注的另一个主题。  来北京我学到的并不是技术,  而是思想,  在这里,  我找到了属于我的纪实摄影之路。  1993年8月1号。卢广永远记得清清楚楚,他在这一天的早晨到达了北京。因为知道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很贵,他就胡乱坐了一辆公交车到了复兴门,找了个15块钱一天的地下室住下。  放下行李,他又马上坐车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结果到了学校一问,现在放暑假呢,想上学?到8月底再来吧。  卢广
期刊
2015年10月15日晚,由凤凰网、凤凰卫视主办,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5凤凰网美丽童行北京公益慈善夜在中国北京国贸大酒店完美落幕。当晚共募集善款1940万元,分别用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9958救助中心项目、众爱专项基金、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以及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旗下的“小爱也温暖”等公益基金。至此,2015年全年美丽童行通过厦门、杭州、北京三场慈善夜共筹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