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低、高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68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39例,年龄24~78(48.62±10.28)岁。其中WHOⅠ级脑膜瘤52例(低级别组),WHO Ⅱ级12例、WHO Ⅲ级4例(高级别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结合D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MRI征象以及DWI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膜瘤实质和瘤周水肿部位ADC值以及肿瘤实质与对侧脑白质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利用ROC曲线分析最佳rADC值对低、高级别脑膜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 P值均>0.05)。高级别组脑膜瘤边缘不规整、强化不均匀、边缘水肿区、脑膜尾征和囊变、坏死、钙化区等影像学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脑膜瘤,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n P值均<0.05)。52例低级别组脑膜瘤中,有38例DWI、ADC均呈等信号,14例DWI呈稍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16例高级别组脑膜瘤实质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囊变、出血坏死、钙化区呈高信号。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0.94±0.14)×10n -3、(0.73±0.11)×10n -3 mmn 2/s,rADC值分别为(1.16±0.18)×10n -3、(0.95±0.14)×10n -3 mmn 2/s,低级别组脑膜瘤实质部分ADC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别组脑膜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t=5.491、4.277, n P值均0.05);以rADC值诊断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035×10n -3 mmn 2/s,其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7.5%。n 结论:常规MRI结合DWI中ADC值的测量对低、高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