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不到送上门的包裹,这都要怪外卖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后,送上门的快递怕是会越来越少。
  “双11”刚过两三天,重庆姑娘李晓彤的手机便提示,她有11个包裹待收。出差4天回来,她在前门保安处借了一个超市购物推车,按照手机上的短信通知,先去3栋的菜鸟驿站、小象驿站取中通、圆通、百世,再去6栋小超市拿申通、韵达,接着去9栋丰巢快递柜取顺丰,最后到自己楼下——后门的物业中心拿京东、邮政。
  从前门到后门,李晓彤走了接近800米,取了8家快递的包裹,进了4个不同的存放点。
  李晓彤取包裹的场景并不是个例,物流最后一公里已经从“(按需)送货上门”正在变为“定点寄取”。
  盈利模式待解的行业
  当初业内提“最后一公里”并不是强调距离,而是特指客户接收货物的最终环节,送货上门是这个概念的“1.0”理解。

  它原本是城市配送环节中与客户直接沟通和接触的场景,这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的满意程度。
  但对于物流公司来说,这又是一个纯亏损环节。除了赢得用户一声叫好,它的背后是成本高、效益低、运营难的现状。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末端配送成本已经占到物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即使这样,依然有90%以上的关于“最后一公里”的投诉。
  今年“双11”期间全网总包裹数飙升到13.8亿个,是2012年的17.25倍;包裹送达速度从平均耗时7天,缩短为3.5天;而快递员有230多万人,只比去年增加了30万人左右。
  物流发展年复一年,包裹呈指数级上涨,送达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而从业人员增长缓慢。
  寄希望于快递员人数的增加,来解决越来越严重的派送难问题显然不实际,只能通过快递收派链条的结构性变化来解决。
  在整个快递链条中,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资本进入该领域,快递柜和收发驿站是最火的两个领域。
  不同于其他行业几乎都是巨头领先,这个新兴领域,一开始就是由三泰控股做的速递易跑在前面。
  从2012年推出第一台智能快件箱开始,速递易用5年时间,让这个柜子遍布全国79个城市,拓展超过5.5万个网点,终端设备布设达5.6万台,数千万人在这里取过包裹。
  但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是速递易母公司的年年巨亏,数据显示,三泰控股2015年亏损3 792.8万元;2016年亏损12.69亿元;2017年一季度,亏损也将近3 000万元。
  速递易绝不是来这里挣吆喝的,尽管它的柜子上、显示屏上都挂上了广告,且已经向快递员收费,但这些并不能覆盖它的成本,它迫切地想挣取包裹人的钱。
  2016年的“双11”,速递易“4小时取包裹,超时收费1元”的新政刚出就撞了枪口。大量用户“出离愤怒”,全国多台柜子被用户“拳脚问候”。
  速递易搞混了一个逻辑,快递柜是作为物流方的落地延长,而非用户。用户已经为包裹运送整体环节埋单,速递易任何直接在取快递这个环节向用户收费的动作,都会被视为“抢劫”。
  速递易耗费数十亿元资本铺起来的市场规模,为数十万个快递员至少节约了一半的送货时间,眼看着每天上千万的流量进进出出,就是不能变现。
  行业的盈利模式待解。
  栈柜的数据之争
  先行者的卡壳并不影响巨头的进入。
  有快递柜企业负责人此前预测,智能快递柜模式未来将占到市场总量的30%~40%,“栈点”模式将占30%左右,剩下由快递人员直送派送的占比仅30%。
  谁能提前布局,并能熬到行业盈利,谁就能“剩出”。
  2015年6月,顺丰联合申通、中通等公司投资5亿元创建了深圳市丰巢科技公司,并快速在2017年拿到了25亿元A轮融资。
  就在2个月前,丰巢更是以8.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集e栈,后者已经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累计投放约1.4万组快递柜,曾位列市场的第一梯队。
  同样是铺柜子,在资本的助力下,丰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年时间,在全国重点74个大中型城市布局6万组柜,注册快递员40万人,日均包裹处理量超过400万件,其中北上广深市场占有率超过70%。
  这些华丽的数据,是丰巢的资本燃烧出来的。2016年营收2 173.97万元,尽管比2015年有所提升,但亏损也达到2.36亿元。但即便如此,丰巢计划在2020年左右,将快递柜做到20万组。
  驿站形态方面,以菜鸟驿站为代表的巨头,已经建立起超过4万个终端。这场“栈点”的市场争夺,还出现了熊猫快收、小象驿站、蓝店等创业公司,它们沿袭着领头人的路径,都在于整合传统的社区“夫妻店”。在如何变现流量上,快递派件驿站逐渐演变成收发快递+便利店+生活服务的综合体的模式。
  无论是丰巢还是菜鸟驿站,这场耗资不菲的市场争夺,都有明确的目标,就是用户数据。
  今年6月,菜鸟与丰巢关于“信息”接口的争夺战,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双方互停信息接口,指责对方的强横。最终国家邮政局强力介入,事情才得以暂时平息。
  可以判断的是,这只是物流公司们关于用户数据争夺第一次台面上交锋。数据未来将成为各大公司摩擦的主要因素。
  2017年5月,《经济学人》杂志刊发封面文章,标题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不再是石油,而是数据”。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实际上,2016年的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把数据列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与土地、矿藏等并列。
  就如阿里在《数据保护倡议》所宣称的那样:“数据大爆炸正在加速来临,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孕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一切社会和商业活动,互联网是基础设施,云计算是公共服务,数据是要素资源。这意味着,在可见的未来,数据将是每一个个体和机构最有价值的资产。”
  数据的商业可能正在临近,节点之前,谁的矿藏最丰富,谁就能在下一个阶段获得话语权。
  都怪美团
  有人在知乎抱怨,行业怎么变,关他什么事,他只想包裹完美地送上门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上帝心态。
  “用户是上帝”是商业市场最佳的口号之一,但那也仅仅是口号而已。大家都清楚,商家们膜拜的其实是用户手里的钱。在送货上门这个环节,商家挣不到用户的钱,就不会主动送了。
  但在互联网购物中,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是极为关键的终端环节,它非常直接地体现出“购物体验”与服务质量。
  可以预期的是,这个服务不会消失,未来送货上门的服务,将成为各大快递公司的用户分层环节。
  2017年京东“6·18”第一单是在当天送出。该订单的赵女士在17日晚10点左右买了价格为19 800元的PRADA包包。第二天一早,穿着合体黑色西装、打着灰色领带,手上还戴着干净白手套的京东小哥上门送货。不仅如此,货品还用漂亮高雅的包装盒装箱,外面写着“京东Luxury”。
  这是京东刚刚上线的“京尊达”服务,針对购买奢侈品、珠宝首饰、手表品类中的部分商品用户推出的一项专人、专车定制化上门配送。京东已经围绕其上门配送的优势,继续优化其核心竞争力。
  业内如顺丰、三通一达等巨头也都开始着手建立高端配送的业务,未来上门的包裹,将成为真正的高端服务。
  不过话说回来,关于快递现在再也送不上门,这个“锅”,王兴大概能分一些。
  2015年,各大外卖O2O平台展开烧钱大战,催生了即时配送行业的恶性竞争,直到2016年底的资本寒冬之后,即时配送行业才逐渐趋于理性。
  2015年,在外卖平台上订餐基本上不需要支付配送费,如今,用户需要支付4到6元的配送费,下雨天和偏僻地区这个价格会涨到8元。
  配送的成本天然存在,无非是这个成本由谁来承担。
  美团用外卖这种刚需,让消费者出每单5~8元的外卖配送费,让送外卖的小哥不论风吹雨打都能按时上门,高效地教育了市场。
  大众认知里,一直不完美的美团,却赢得了最佳的市场匹配。
其他文献
李书福原名李胥福,家里人为图“书生有福”而为其改名。但他9岁时就辍学了,2年后继续学业也只读完高中。  自成名以来,李书福行走商界的路数皆非书生模样。他标榜自己是“农民企业家”,在行业里属于“汽车狂人”,最著名的言论还是那句“汽车就是两排沙发加四个轮子”。  仅就外表而论,李书福没有王传福那般的儒雅,也不具魏建军的英气,民营出身更无徐留平那样的气派。但他憨厚、朴实、草根的形象,就是能让人感到安全、
期刊
近期以新零售为名的投融资事件频出,前有阿里巴巴以224亿港元入股高鑫零售,占36. 17%的股份,后有腾讯联合京东、永辉、家乐福中国、万达商业、海澜之家等巨头。国内新零售格局逐渐形成以阿里巴巴和腾讯牵头的两股势力,新零售决战一触即发。  阿里巴巴:核心战略  阿里巴巴采取“中心化战略”,对零售业头部公司大比例占股投资,再通过布局的零售业触手向下涉入生鲜、无人零售、物流支持等独角兽、准独角兽零售业企
期刊
越是高速成长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它能保證公司稳步运行,又能促进公司健康成长。  在阿里,考核有一个重要的三对一考核制度。比如经理的上级是总监,总监的上级是副总。那么总监在考核经理时,副总要参加,还要加上相应部门的人力资源,形成一个三对一的考核。  这是为了避免下级只被上级考核,出现“一刀切”的情况,有时下级甚至没有上诉的机会。反过来,作为副总,永远不知道总监是在怎么管理经理。所以,考核总监时,副
期刊
《小群效应》作者:徐志斌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时间:2017年10月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我们习惯了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集体协作、共同生活。中国人天生注重集体,强调个体对集体的归属与服从。到了现代,集体主义成为立国精神,我们的集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培养,集体人格属性进一步深化。  集体对于我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微信2.0 版本推出了大受欢迎的“语音对讲”功能,之后的2.2 版本推出
期刊
在2017年之前的5年里,锤子手机累计销量不过200万台。但2017年,锤子历经磨难之后开始好转,仅5月份发布的坚果Pro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  创业是一场逆境中不断突破的旅程,我也在在这样的节点停下来小作总结。  创业者自省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项目上遇到的很多问题,有可能都是创业者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产品经理,我也因此走了不少弯路。  首先,社交恐惧找人难。  作为创业者,
期刊
互联网公司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滥用早已不是行业秘密,然而大多数消费者似乎被蒙在鼓里。  2018年3月17日,《纽约时报》《卫报》《观察家报》一齐爆出消息:效力于特朗普2016总统竞选的数据分析公司和企业战略通信实验室剽窃并秘密保存了5 000万个Facebook用户的数据,用以影响大选。  数据泄露的风声传到中国,牵连了以收集运用大数据著称的互联网玩家们。李彦宏的“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险些让自
期刊
王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工位与员工混在一起。  这位很接地气的娃娃脸CEO,已成为阿里巴巴最忌惮的事实“腾讯代理人”。  2018年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与在腾讯、阿里之间左右逢源的滴滴直接对垒。  4月3日,美团击败“滴滴+软银”财团,以总价37亿美元(27亿美元+10亿美元债务)全资收购摩拜,成为阿里系ofo与哈罗单车、滴滴旗下青桔单车最大敌人。  短短两周时间,美团已占据微信钱包九宫格
期刊
“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面对大众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趣店CEO罗敏口无遮掩的回应,让小额现金贷再次曝光在公众视野。  一夜“暴富”的趣店  趣店模式:這家据称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借款平台",其中83.3%的利润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  大家印象中的互联网金融很苦:国家重手整治,两年来至少有118家P2P借贷平台歇业整顿。
期刊
如何看待拼多多这个 App?  回答人: 黄海  做任何评价前,先要明确微信这个生态上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电商平台。  首先是需求侧发生了变化。微信有10亿月活用户,淘宝只有5亿,剩下5亿用户的第一次网购会发生在微信上。所以很多拼多多用户之前对网购是陌生的,不太擅长使用淘宝和支付宝,而是通过微信红包等机制,习惯了在微信上去付钱和转账。  第二点,是微信特有的群组和分享的生态。以前做电商,都是讲投
期刊
当下,组织转型的趋势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事实。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若干炫酷的词汇,如“去中心化、去权威化、自组织”等,这些词汇甚至多到“概念通胀”。但对于企业应该如何转型,业界真的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吗?细想起来,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过去是平台商业模式横扫一切,却少有企业建立了平台型组织模式;现在是生态商业模式一马平川,却只有凤毛麟角的企业建立了生态型组织模式……实践者们很容易陷入一个陷阱,在商业模式上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