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评论家认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在文风上与其早年的诗相比反差太大,结尾两联不能掩饰地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老弱多病孤独无助的自怜自叹.这是对诗人的误读.如果以儒家“仁者爱人”的哲学思想为审美视角,反观诗人终其一生对“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淳”的治国救民理想的热情追求和围绕这一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实践来赏析这首内涵丰富的五律诗.那么杜甫在诗中“涕泗流”的恸哭绝非对自我悲惨命运的哀叹,而恰恰是诗人忧国爱民的深层的、博大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