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法,老物件,唤起点滴旧时光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变迁,语言也在一天天经历着演变。人们关注的目光总是集中于层出不穷的新词汇,却往往忽略刻有历史印记的老说法。仔细想想,每当我们坐在车上,请别人把车窗“摇”下来(wind up the window)的时候,其实是让对方简单地按动一下电子按钮而已。今天的汽车里,电控车窗早已经替代了曾经的手动摇柄;然而把玻璃窗“摇”下“摇”上的说法,却一直挂在人们嘴边。那么,究竟是时代的进步变换了语言的内涵,还是曾经的语言保存了历史的印记?
  其实,每一天我们都会使用到这样的语言,实际的意义与其原先的意思早已大不相同,譬如“dashboard ” ①(汽车仪表盘)、“paraphernalia ”②(随身装备)和“tenterhooks” ③(六神无主)这样的词汇。有趣的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 “频繁出场”的词汇,本义往往与今日毫无关联。究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那是历史出给我们的思考题。然而“摇车窗”的例子,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况。这些停留在人们生活中的老词汇,随着时光流逝披上了时代的新衣,却没有改换面貌,让老人念着旧时光,新人体会着新时代。80后们倘若被一个孩子问起“什么叫B-side(磁带的背面)”,是不是也会感叹时光如梭,青春流逝呢?
  黑胶唱片、声槽、DJ及其它
  若你曾在Beatles(披头士乐队)最火爆的时代为他们的摇滚激情尖叫过,那么对你而言黑胶唱片应该并不陌生。然而,黑胶唱片曾经在时代中的“闪亮登场”,你却不一定会有多么清晰的概念。对于上一代人而言,黑胶唱片(LP Records)与电视机一样,是改变人们生活的新鲜事物,很是了不起。这种以乙烯基为主要材料的唱片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随后在60年代与70年代成为人们必买的潮流物件。然而,随着CD的出现,黑胶唱片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渐渐销声匿迹,只剩为数不多的收藏爱好者或低保真音乐好爱者存有一部分。但尽管黑胶唱片淡出了生活的舞台,关于它的语言却留了下来。形容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人,人们会说“sounding like a broken record”(像破唱片一样呲呲啦啦);形容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人们会说“stuck in a groove”(卡在唱片槽里了)等等,沿用至今。
  CD的出现代替了曾经的唱片。然而,这种单面碟片最初曾让人们颇不适应。曾经,即使最落后的黑胶唱片也会有正反面(A-side / B-side),而CD却只有一面。那时候,唱片公司、娱乐公司和艺人们都习惯把有潜力成为主打的歌曲灌在唱片的正面(A-side);但到播放的时候DJ们往往自有主见。他们会选择更小众的背面 (B-side)来播送,也正因如此,就连当时在美国红极一时的正义兄弟合唱团(The Righteous Brothers)为影片《人鬼情未了》演唱的单曲《锁不住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常常在电台里还没播放就没了机会,所以仅仅爬上了排行榜的末端。时过境迁,为唱片“翻面”(flipside)早已不存在,但在今天的各种软件里,仍会被人频频使用。同样,今日的“DJ”也早已不是昔日的“DJ”:过去仅仅指在电台里的唱片播送员(Disc Jockey),现如今更多地指电台里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或许对于上一代人而言,20多岁的青春时光里,唱片一定是珍贵的典藏。美好韶华中的情感,一丝一缕都印刻在了唱片细密的纹路之中。70年代末唱片逐渐落寞之时,英国的警察乐队曾有走红单曲《不能失去你》(Can’t Stand Losing You),主唱Sting的歌声透着淡淡的忧伤:"I see you’ve sent my letters back / And my records and they’re all scratched."(你退回了我所有的信件/还有那些划痕斑驳的老唱片。)甚至到2011年,澳洲歌手Gotye(高缇耶)的主打单曲《曾经的人》(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也在吟唱着这记忆中的旧时光:"You didn’t have to stoop so low / Have your friends collect your records and then change your number."(不必黯然神伤/不必让朋友们拿走那些旧唱片/不必更换电话号码。)
  对于85后生人,收拾行囊时“将唱片打包”或许听起来很是陌生。在今天这个数码文件光速飞行的信息时代,85后更为熟悉的或许是“将下载歌曲保存在云端”(Store music downloads in the Cloud account)。然而,“一张老唱片”所承载的记忆中的美好,却被永恒地刻在了语言里。
  电视,电影,电脑?
  或许在上世纪30、40年代,家长们警告孩子少看电视时使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心把眼睛看方了”(Getting square eyes)。自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首次向世界演示了电视的播发和接收起,往后的40余年中,电视画面一直近似于正方形,长度与宽度相差不大,也难怪在电视刚刚诞生的那些岁月里,家长们会对迷恋电视的孩子发出这样的告诫。有趣的是,直到今天这样的告诫语仍在使用,似乎全然没有注意如今的电视机早已演变成为长方形,再不是早先的正方形。1985年,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电视开始试播:新型电视画面中的扫描线多达1125条,图像质量也由此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宽屏电视逐渐取代了曾经四四方方的传统荧屏。
  在电视屏幕悄然发生改变的同时,电影屏幕也经历了变革。传统的电影屏幕使用以银为材质的晶体透镜屏,而今天的屏幕则早已是高科技材料的布唱主角。但尽管如此,“silver screen”(银幕)这样的词仍是人们至今的口头用语,就连美国娱乐媒体巨头《综艺》杂志(Variety)也不例外,依旧使用“silver screen”指屏幕,传统的大屏幕似乎在人们心中从未被遗忘。   荧幕更新换代,语言始终如一。如今,录像机、录影带这类东西已退居到记忆深处,可人们仍会说"I’ve recorded the show"(我把节目录下来了) 。 “电影”(film)在以前专指以胶片形式在电影院大屏幕上播放的影片,强调它的播放途径与介质;但在今天,许多电视频道(channel)都自称“电影频道”,全天播出影片,以电视为媒介播放数码视频,呈现出曾经只能在影院银幕上观看的“电影”。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电影”早已不必专门去影院观看,网络上海量的资源可供人们任意下载,只需鼠标轻轻一点,潮流大片便尽收囊中。
  挂电话,插磁盘
  通话不悦,引得对方勃然大怒,继而“怒摔话筒”(slamming the phone down),或者“自顾挂了电话”(hanging up right in my ear)……这样的说法,倘若曾经经历过,再听起来或许会有一丝怀旧的意味。今天,人们仍旧沿用这样的说法,却浑然不知曾经的“电话”(phone)已经演变成“手机”(mobile phone),所谓的“挂电话”(hang up the phone)和“别挂电话”(hang on)早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同样,“拨打电话”(dial the number)也早已不符现今的实际,因为“dial”这个单词本表示“转盘”,所谓“dial the number”指的是将手指放进号码盘的指槽中,弧形旋转拨号。
  每当姑娘企盼心爱的他给自己打电话的时候,总会形容自己是“waiting by the phone”(守在电话旁),并且时不时拿起听筒(pick up the handset),听听线路是否通畅,这样的日子,你还记得吗?尽管座机在家庭中的使用已日渐稀少,但这样的说法仍旧挂在嘴边。手机人人有的今天,其实早已没有“守在电话旁”的时候,只会有“电话在人身旁”(keeping the phone in hand)。
  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也让曾经熟悉的调制解调器“滴滴”的拨号声成为历史。然而还有一些元素,尽管已经不见,但仍在今天留有难以磨灭的印记。可以打开文字处理器Word观察一下左数第三个图标,是一个3.5英寸磁盘(floppies)的图案,表示“保存”。这个图标始终未变,但曾经的磁盘今天已消失无踪。同样,系统繁忙时鼠标会变成一个玻璃瓶沙漏的图案(hourglass),表示“等待”,人们习以为常,却不曾思考过沙漏这样的计时工具,早已成为历史的古物。
  发送电子邮件(E-mail),总会有两个选项,一个“cc”(carbon copy;复写纸抄送),另一个“bcc”(blind carbon copy;秘密抄送),这是旧时打字员之间使用的术语。曾经,打字员用打字机在纸上打字,若需要将文件同时发给目标对象之外的另一人,则需要另外抄写一份,称为“抄送”(copy),而使用的复写纸张,原材料主要为碳(carbon),因此整个过程便叫做“carbon copy”,简称cc。若文件需要秘密抄送,则要将副本内容以密码的形式隐藏起来,让整个文件呈现“blind”(盲眼)状态,以确保内容的机密性。所以整个动作又称“blind carbon copy”,简称bcc。
其他文献
时光倒退六十年,有一位俄罗斯侨民诗人,曾在天津生活了两年时光,他在音乐学院教授俄语。1952年离开天津,跟他的母亲一道,途经香港,乘轮船去了巴西,落脚于里约热内卢。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又高又瘦、其貌不扬的俄罗斯人,一边艰苦劳作,一边从事文学翻译,居然把老子的《道德经》和屈原的《离骚》,还有一些唐诗宋词名篇译成了俄文。  人心实在奇妙,说它小,仅容方寸,说它大,能包容世界。这位多年居住中国的俄罗斯侨民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是西方文明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大变革与转折。君士坦丁(Constant Jne)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其宗教政策为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其皈依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他对基督教发展的重大影响,使其成为基督教会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君士坦丁约于280年出生在南斯拉夫的那伊苏斯(Naissus,今日的尼什),父亲君士坦提乌斯(constantantius)
一个老头,一个惨淡的冬,一个孤单的背影,一段让人心酸的内心独自。他原以为自己对孩子们来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他原以为轻轻的离开就是他一个平凡人的宿命。然而当他经过那个转角,拾起从天空中飘落的纸飞机,看到孩子们稚嫩的笔记,听见孩子们唱着那首他们曾经一起唱过的歌,感受到他们小手挥舞的温暖……马修老师的这辈子算是知足了,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他在这个最平凡的岗位撒下了最不平凡的种子。在这
2006年被挪威命名为“易卜生年”,为纪念这位“现代戏剧之父”,挪威不惜斥巨资来强力打造这一纪念活动。100年前,挪威政府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隆重地为其举行国葬。100年后,“易卜生年”纪念活动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挪威文化部决定在世界各地开展“易卜生年”的纪念活动并为此专门建立了官方网站,组织宣传报道“易卜生年”的各项活动。2006年“易卜生年”纪念活动主任本特恩·巴德松声称,挪威将
建十先生近年书学,渐归于风骨。余尝读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深自以为先生之书,乃渐近之。风骨二字,或分或合,孰主孰次,古来论述,未能一也。而余以为先生书法之风骨,在其艺术品格之清正端直、刚健不息处,在其书法面貌之风遒骨峻、清刚顿挫间,即如刘勰所云:“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又:“刚健既实,辉光乃新”,“骨髓峻”、“风力遒”,“风清骨峻”、“篇体光华”等是也。  先生书法重风
因为有前不久热映的《盗梦空间》,当我对《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上)的期待落实时,感觉有些失落。  的确,新片中的许多情节都与《盗梦空间》形同姊妹。且不说哈利睡梦中经常出现的幻影、符咒,像极了《盗梦空间》的表现手法,就连《盗梦空间》中潜入梦境推动情节发展的“变身潜伏”叙事方式,也可在《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中寻出踪迹。在哈利、罗恩、赫敏逃离伏地魔追杀的途中,那一幕幕瞬间切换的场景,简直就是《盗梦空
与自然融为一体  如果让建筑物戴上巨大的太阳帽,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了使地处美国亚利桑那州拉文市的塞萨查维斯图书馆免受沙漠阳光的严酷炙烤,线和空间建筑事务所(Line and Space)的设计人员别出心裁,为它安装了高耸的外延屋顶。另外还采用了许多减少能源使用的可持续设计策略,以适应城市社区的塞萨查维斯图书馆占地25000平方英尺(约合7620平方米),于2008年竣工。它藏书140000册
2021年4月末,加拿大某地区某公司的900户宽带用户遭遇断网。该公司的宽带光纤埋于地下1米处,由厚厚的塑料管包裹,按理说不易被破坏。调查人员在附近一处由河狸修建的坝上发现了本该位于地下的光纤管道胶带,并猜测这里就是光纤被破坏的地区。经过挖掘,他们在地下发现了被彻底咬断的光纤塑料管和内部光纤,且破坏点有好几处。他们推测,一头河狸在河床上挖洞的过程中遇到了光纤管道,虽然保护光纤的管道很厚,但是也沒能
当卡地亚遇上印度  1847年,29岁的路易·卡地亚从师傅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的珠宝店。路易·卡地亚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而组成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卡地亚的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其后逾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其子孙亚法·卡地亚、雅克·卡地亚、积斯·卡地亚等将其传承发展为一个在珠宝、腕表及佩饰品制造领域誉满全球的著名品牌。  路易·卡地亚是
路易斯·布拉耶,1809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以东25英里的小镇古普伯雷。父亲西蒙—瑞恩·布拉耶以打造马具为生。3岁时,布拉耶在父亲的作坊中玩耍时不慎被缝纫锥戳伤了左眼,导致左眼失明,后来伤口发炎,感染到右眼,父母带着他看了好几位医生,希望能保住孩子的视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就这样,年仅4岁的小路易斯不幸双目失明。  当时,在欧洲的贫困地区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盲人遭受着非人般的对待。他们像牲畜一样被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