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当前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就会发现,具有较强时效性、针对性和说理性的社会现象类材料已经悄然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其实,作文命题形式和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紧密相关。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因此,作文命题也由关注考生的“个人品质”、注重考生个人的内心情感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
在写作时,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相关材料,观点要鲜明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写作时,对社会现象评价的态度要鲜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確社会现象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从而亮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紧扣相关材料,论证要充分
对于社会现象类材料的分析,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也要有充分的论述,否则就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对于发生的社会现象,写作时,可以结合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因为各种现象的出现,总会伴随着某种原因。当然,原因可能是个人因素,也可能是社会因素。
社会现象的产生通常都会出现相关的社会影响,因此,写作时,可以结合材料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分析某种现象可能会产生的危害,然后展开论述。同时,很多事件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学会辩证分析。
此外,可以对社会现象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述,指出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社会现象学习就事论事、就事论理的文章写法。
2017年12月10日,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共有165.97万人通过资格审查,129.22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113.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40:1。
有人认为2017年国考相比于2016年“降温”了不少,有人认为弃考是考生的自由。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下水作文
弃考并非放弃,身后更多选择
◎尹浩洲
近日,一组数据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舆论,165.97万人通过国考审查,129.22万人确认缴费,而最终实际只有113.4万人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40:1。
50多万考生放弃了国考,在让人感叹国考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对弃考行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放弃考试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放弃考试意味着错过了一次历练的机会。其实,弃考,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考生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
报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弃考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参加任何一种考试都是有限制条件的,一个公民只要符合条件,那就有报考的权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弃考”也算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国考不是战场,不存在“逃兵”一说。放弃考试是因为公务员并非是他们人生的唯一选择,考生可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公务员管理和竞争机制,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国考也越来越回归理性。最近几年来,国考弃考的人数似乎越来越多。
如今,公务员已经成为很多考生职业生涯中的“备胎”。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度不断提升和求职者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很多考生在职业定位的时候,倾向于多向筛选。比如一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考虑尝试公务员考试,但如果工作出现了机会和上升空间,他们可能会放弃报考公务员这条道路。另外,随着国家选调生、三支一扶、事业单位等考试种类增多,这些考试的难易程度相较于省考、国考来说相对容易,且上升通道和机会较多。因此,多元化的选择可能是人们弃考的关键因素。
同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目前,国家已经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以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创业。
可见,放弃国考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是否还有更合适的选择?正如一句话所说:“不要只追求眼前的高山,回头也许是鲜花满园。”弃考并不是放弃登顶,而是经过仔细考量后的理性行为。
弃考并非放弃,身后仍有更多选择。
点读借鉴
面对“国考未参考”这一现象,作者从弃考的诸多原因入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弃考是公民的选择自由,弃考是国考回归理性的表现,国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备胎”,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更多年轻人的人生追求。如此分析之后,我们对文章表达的主题自然会有认同感。
学子仿作
看了下水文及点读借鉴,你是不是有所启发?下面再给大家提供几个优秀段落,也许对你的写作会有帮助。
显然,考生弃考是一种不够自信的表现,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在“国考”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收获——积累阅历,丰富经验。如今,不少人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择了退缩,但退缩显然不可能带来美好的明天。煎熬的过程会有苦涩的历练,但是,人生正如数学家陈景润所言:“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对此,作家三毛也以自己的阅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选自满祥《“弃考”,失去升华的过程》)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做好就业引导工作,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自主创业。报考公务员并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国家应当制定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不只是口头的鼓励。同时,考生也应该开阔自己的眼界,尝试更多的行业。你看,湖南博士后向忠诚卖包子不也一样卖得红红火火,大学毕业生回老家养鸡不也一样开辟了一片全新天地。
(选自高菲《公务员并非人生的唯一选择》)
好多弃考的考生当初在报名时就本着随大流的心态,有的甚至只是奉父母之命。总之,他们在考前缺少成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谋划,而弃考只是他们人生迷茫的体现。他们并没有想好自己要不要做公务员,只是把这次考试单纯地看作一次考试而已。不要只关注国考人数的变化,更多的应关注考生们的职业规划。
(选自张传雨《少关注考生人数变化,多关注职业规划》)
仿作评析
第一篇仿作立足于反对“弃考”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过程”的重要性,论证了参与考试的意义;第二篇仿作从赞成的角度出发,指出公务员并非年轻人的唯一选择,并就此提出多种举措,考生可尝试多种行业,两个例子也极具说服力;第三篇仿作透过考试,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了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上,视野更为广阔。
其实,作文命题形式和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紧密相关。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因此,作文命题也由关注考生的“个人品质”、注重考生个人的内心情感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
在写作时,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相关材料,观点要鲜明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写作时,对社会现象评价的态度要鲜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確社会现象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从而亮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紧扣相关材料,论证要充分
对于社会现象类材料的分析,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也要有充分的论述,否则就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对于发生的社会现象,写作时,可以结合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因为各种现象的出现,总会伴随着某种原因。当然,原因可能是个人因素,也可能是社会因素。
社会现象的产生通常都会出现相关的社会影响,因此,写作时,可以结合材料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分析某种现象可能会产生的危害,然后展开论述。同时,很多事件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学会辩证分析。
此外,可以对社会现象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述,指出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社会现象学习就事论事、就事论理的文章写法。
2017年12月10日,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共有165.97万人通过资格审查,129.22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113.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40:1。
有人认为2017年国考相比于2016年“降温”了不少,有人认为弃考是考生的自由。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下水作文
弃考并非放弃,身后更多选择
◎尹浩洲
近日,一组数据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舆论,165.97万人通过国考审查,129.22万人确认缴费,而最终实际只有113.4万人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40:1。
50多万考生放弃了国考,在让人感叹国考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对弃考行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放弃考试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放弃考试意味着错过了一次历练的机会。其实,弃考,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考生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
报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弃考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参加任何一种考试都是有限制条件的,一个公民只要符合条件,那就有报考的权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弃考”也算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国考不是战场,不存在“逃兵”一说。放弃考试是因为公务员并非是他们人生的唯一选择,考生可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公务员管理和竞争机制,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国考也越来越回归理性。最近几年来,国考弃考的人数似乎越来越多。
如今,公务员已经成为很多考生职业生涯中的“备胎”。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度不断提升和求职者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很多考生在职业定位的时候,倾向于多向筛选。比如一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考虑尝试公务员考试,但如果工作出现了机会和上升空间,他们可能会放弃报考公务员这条道路。另外,随着国家选调生、三支一扶、事业单位等考试种类增多,这些考试的难易程度相较于省考、国考来说相对容易,且上升通道和机会较多。因此,多元化的选择可能是人们弃考的关键因素。
同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目前,国家已经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以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创业。
可见,放弃国考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是否还有更合适的选择?正如一句话所说:“不要只追求眼前的高山,回头也许是鲜花满园。”弃考并不是放弃登顶,而是经过仔细考量后的理性行为。
弃考并非放弃,身后仍有更多选择。
点读借鉴
面对“国考未参考”这一现象,作者从弃考的诸多原因入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弃考是公民的选择自由,弃考是国考回归理性的表现,国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备胎”,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更多年轻人的人生追求。如此分析之后,我们对文章表达的主题自然会有认同感。
学子仿作
看了下水文及点读借鉴,你是不是有所启发?下面再给大家提供几个优秀段落,也许对你的写作会有帮助。
显然,考生弃考是一种不够自信的表现,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在“国考”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收获——积累阅历,丰富经验。如今,不少人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择了退缩,但退缩显然不可能带来美好的明天。煎熬的过程会有苦涩的历练,但是,人生正如数学家陈景润所言:“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对此,作家三毛也以自己的阅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选自满祥《“弃考”,失去升华的过程》)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做好就业引导工作,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自主创业。报考公务员并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国家应当制定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不只是口头的鼓励。同时,考生也应该开阔自己的眼界,尝试更多的行业。你看,湖南博士后向忠诚卖包子不也一样卖得红红火火,大学毕业生回老家养鸡不也一样开辟了一片全新天地。
(选自高菲《公务员并非人生的唯一选择》)
好多弃考的考生当初在报名时就本着随大流的心态,有的甚至只是奉父母之命。总之,他们在考前缺少成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谋划,而弃考只是他们人生迷茫的体现。他们并没有想好自己要不要做公务员,只是把这次考试单纯地看作一次考试而已。不要只关注国考人数的变化,更多的应关注考生们的职业规划。
(选自张传雨《少关注考生人数变化,多关注职业规划》)
仿作评析
第一篇仿作立足于反对“弃考”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过程”的重要性,论证了参与考试的意义;第二篇仿作从赞成的角度出发,指出公务员并非年轻人的唯一选择,并就此提出多种举措,考生可尝试多种行业,两个例子也极具说服力;第三篇仿作透过考试,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了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上,视野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