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概述
从1982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当时为天安门国旗护卫班)成立以来,在35年的时间里,战士们共升旗、降旗250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这背后,少不了战士们日复一日地苦练……近日,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36名战士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精准挑战——他们从金水桥起点出发,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首先进行一百步正步走,然后变为齐步走,再行进一百步。两百步结束以后,警旗手之外的32名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在国旗杆南侧的32个终点站位处站定并且全部对位精准。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守卫国旗35年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光荣结束使命。
多维解读
1.挑战自我,追求极致。国旗护卫队队员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踢腿,每一次任务乃至衣服上的每一道褶皱,都坚持用最精细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对细节的追求,浓缩在对75厘米步幅的精准追求中,浓缩在震撼评委、观众的整齐划一的步伐中,也浓缩在35年、25000多次、0失误这组数字中。
2.国旗护卫队队员的精确和完美绝非与生俱来。“严、细、勤、恒”始终是国旗护卫队秉持的管理理念。严,严到营区无便步,举手投足有规范;细,细到所有的物品摆位毫厘不差;勤,勤到全员额、全方位、全天候有督查;恒,恒到几十年如一日,任何时候不松懈。
3.人无魂,则堕;军无魂,则败。军队的气质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旗护卫队是一张国家名片。国旗护卫队队员如此整齐划一的步伐、精准的步幅、完美的动作,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时评精粹
军人,勇敢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刘东风 郭镇豪
你以为一扇门“紧闭着”,其实它可能只是“虚掩着”。不尝试推一下,又怎知一定推不开呢?只要敢于尝试,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旗、降旗250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每天挺立86400秒,纹丝不动;冬天,-6℃“不穿棉”,夏天,地表60℃“不穿单”……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向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发起挑战,不断创造着奇迹、制造着震撼。
其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像这样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现象,并不鲜见——
长征时期,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把“以逸待劳”“釜底抽薪”“关门打狗”等韬略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次次“奇兵”让敌人惊呼“不可能”;勇堵枪眼的黄继光,以身滚雷的罗光燮,逆火而行的姚为君、孙茂珲、钱凌云,他们向死而生的行为似乎违背常理,让一些人认为“不可能”;我国军工团队励精图治,研制出世界顶级的高精狙击步枪,使参加国际狙击大赛的中国代表队,短短3年内就完成了从“首轮淘汰出局”到“包揽第一第二”的华丽逆袭,再一次让世人慨叹“不可能”……
其实,很多的“不可能”,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或推理,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习惯性判断。然而,认识的局限往往会限制行动的极限。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肯定有难度,但正因为如此,越是敢于打破思想的禁锢、挑戰能力的极限,一旦获得成功,贡献就越大、成就感就越强。
纵观世界军事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演进的历史。如今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也有许多“不可能”正被无情地否定。非接触打击、发现即摧毁、高超声速作战、信息战、太空战、网络战……曾几何时,这些概念都是天方夜谭一般的存在,时至今日,不也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吗?谁又能说,军事变革的浪潮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可能”的礼物?
但实际上,不论在哪个时代,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人都是少数。因为这不仅需要挣脱常规思维的枷锁,还需要克服胆怯、懦弱、浮躁、懒散等诸多弊病。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对“不可能”发起质疑的时候,就已经走在了多数人的前面。
对于我军官兵来说,敢不敢向“不可能”发起挑战,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途上,每名官兵都应拿出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既敢于挑战对手,更敢于挑战自己。如此,就能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留下自己的铿锵足迹,在未来战场的较量中发挥出挑战“不可能”的巨大力量。
(选自“中国军网”,2017年11月29日)
思路分析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只要敢于尝试,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第二段要言不烦地引述新闻事件,再次重申中心论点;接着运用联想,先回顾我国人民军队的历史——我军的一次又一次对“不可能”的突破,进而扩大到世界军事史对“不可能”的一次次挑战。最后指出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具体措施。
学子心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许琪琳
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国旗护卫队创造的这组数字着实震撼人心!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的精准挑战。这个挑战的难点在于,其一,从起点至终点,要想凑齐两个“一百步”,队员们的步伐相比以往需要稍作调整,保证每一步都是精准的75厘米才可以准确到达固定点位;其二,全程路径并不全是直线,需要拐3个直角弯。最终,这支“零失误”的队伍,圆满完成了挑战。
或许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队员们的飒爽英姿,但他们背后的付出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为了确保台上升旗“零失误”,台下就得付出十年功。为了练步伐,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白天绑沙袋、练踢腿,用尺子量步幅,用秒表卡步速。他们执行升旗任务时,鞋钉穿脚,声色不动,正步走时,踢折脚趾,咬牙坚持。正是这样的付出,终于锻造了一个个铁血男儿。
护卫队有句口头禅:场上十分钟,场下两年功。执行升降国旗任务标准高、要求严,队员们不仅要威武挺拔,而且必须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寒风中纹丝不动站立3小时以上;为了使正步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他们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着沙袋,走路时别上T型架子,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要经过专门训练。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40秒不能眨眼,才能在完成升降国旗任务时保证神采奕奕。
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35年来,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荣誉之树,用严苛的训练保持着“精准”的纪录。他们用努力、标准、坚持擦亮了这张国家名片,使其熠熠生辉,闪闪发亮。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台上,精彩亮相的舞台;台下,艰辛苦练的场所;台上,努力的成果展示;台下,奋斗的漫长过程;台上,是掌声与鲜花;台下,是艰辛与泪水。成功者的辉煌背后,总有无数辛勤的汗水在挥洒。
升旗如此,比赛如此,表演如此,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寒料峭有我们执着的追求,夏雨滂沱有我们跋涉的身影,秋风瑟瑟有我们坚定的足迹,冬雪飘飞有我们勃发的激情。试想,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没有一路披荆斩棘,征服困难,没有挥洒汗水与泪水,没有努力奋斗,怎么能拥有辉煌战绩?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让我们牢牢铭记这组数字,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点评
文章开头由一组数字——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导入;接着又谈挑战的难点,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紧接着文章花较多篇幅细说成功背后需要艰辛的付出,一系列数字很有说服力;文章最后谈学习同样需要勤学苦练,才会成功。
从1982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当时为天安门国旗护卫班)成立以来,在35年的时间里,战士们共升旗、降旗250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这背后,少不了战士们日复一日地苦练……近日,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36名战士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精准挑战——他们从金水桥起点出发,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首先进行一百步正步走,然后变为齐步走,再行进一百步。两百步结束以后,警旗手之外的32名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在国旗杆南侧的32个终点站位处站定并且全部对位精准。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守卫国旗35年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光荣结束使命。
多维解读
1.挑战自我,追求极致。国旗护卫队队员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踢腿,每一次任务乃至衣服上的每一道褶皱,都坚持用最精细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对细节的追求,浓缩在对75厘米步幅的精准追求中,浓缩在震撼评委、观众的整齐划一的步伐中,也浓缩在35年、25000多次、0失误这组数字中。
2.国旗护卫队队员的精确和完美绝非与生俱来。“严、细、勤、恒”始终是国旗护卫队秉持的管理理念。严,严到营区无便步,举手投足有规范;细,细到所有的物品摆位毫厘不差;勤,勤到全员额、全方位、全天候有督查;恒,恒到几十年如一日,任何时候不松懈。
3.人无魂,则堕;军无魂,则败。军队的气质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旗护卫队是一张国家名片。国旗护卫队队员如此整齐划一的步伐、精准的步幅、完美的动作,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时评精粹
军人,勇敢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刘东风 郭镇豪
你以为一扇门“紧闭着”,其实它可能只是“虚掩着”。不尝试推一下,又怎知一定推不开呢?只要敢于尝试,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旗、降旗250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每天挺立86400秒,纹丝不动;冬天,-6℃“不穿棉”,夏天,地表60℃“不穿单”……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向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发起挑战,不断创造着奇迹、制造着震撼。
其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像这样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现象,并不鲜见——
长征时期,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把“以逸待劳”“釜底抽薪”“关门打狗”等韬略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次次“奇兵”让敌人惊呼“不可能”;勇堵枪眼的黄继光,以身滚雷的罗光燮,逆火而行的姚为君、孙茂珲、钱凌云,他们向死而生的行为似乎违背常理,让一些人认为“不可能”;我国军工团队励精图治,研制出世界顶级的高精狙击步枪,使参加国际狙击大赛的中国代表队,短短3年内就完成了从“首轮淘汰出局”到“包揽第一第二”的华丽逆袭,再一次让世人慨叹“不可能”……
其实,很多的“不可能”,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或推理,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习惯性判断。然而,认识的局限往往会限制行动的极限。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肯定有难度,但正因为如此,越是敢于打破思想的禁锢、挑戰能力的极限,一旦获得成功,贡献就越大、成就感就越强。
纵观世界军事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演进的历史。如今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也有许多“不可能”正被无情地否定。非接触打击、发现即摧毁、高超声速作战、信息战、太空战、网络战……曾几何时,这些概念都是天方夜谭一般的存在,时至今日,不也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吗?谁又能说,军事变革的浪潮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可能”的礼物?
但实际上,不论在哪个时代,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人都是少数。因为这不仅需要挣脱常规思维的枷锁,还需要克服胆怯、懦弱、浮躁、懒散等诸多弊病。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对“不可能”发起质疑的时候,就已经走在了多数人的前面。
对于我军官兵来说,敢不敢向“不可能”发起挑战,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途上,每名官兵都应拿出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既敢于挑战对手,更敢于挑战自己。如此,就能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留下自己的铿锵足迹,在未来战场的较量中发挥出挑战“不可能”的巨大力量。
(选自“中国军网”,2017年11月29日)
思路分析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只要敢于尝试,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第二段要言不烦地引述新闻事件,再次重申中心论点;接着运用联想,先回顾我国人民军队的历史——我军的一次又一次对“不可能”的突破,进而扩大到世界军事史对“不可能”的一次次挑战。最后指出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具体措施。
学子心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许琪琳
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国旗护卫队创造的这组数字着实震撼人心!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的精准挑战。这个挑战的难点在于,其一,从起点至终点,要想凑齐两个“一百步”,队员们的步伐相比以往需要稍作调整,保证每一步都是精准的75厘米才可以准确到达固定点位;其二,全程路径并不全是直线,需要拐3个直角弯。最终,这支“零失误”的队伍,圆满完成了挑战。
或许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队员们的飒爽英姿,但他们背后的付出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为了确保台上升旗“零失误”,台下就得付出十年功。为了练步伐,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白天绑沙袋、练踢腿,用尺子量步幅,用秒表卡步速。他们执行升旗任务时,鞋钉穿脚,声色不动,正步走时,踢折脚趾,咬牙坚持。正是这样的付出,终于锻造了一个个铁血男儿。
护卫队有句口头禅:场上十分钟,场下两年功。执行升降国旗任务标准高、要求严,队员们不仅要威武挺拔,而且必须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寒风中纹丝不动站立3小时以上;为了使正步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他们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着沙袋,走路时别上T型架子,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要经过专门训练。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40秒不能眨眼,才能在完成升降国旗任务时保证神采奕奕。
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35年来,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荣誉之树,用严苛的训练保持着“精准”的纪录。他们用努力、标准、坚持擦亮了这张国家名片,使其熠熠生辉,闪闪发亮。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台上,精彩亮相的舞台;台下,艰辛苦练的场所;台上,努力的成果展示;台下,奋斗的漫长过程;台上,是掌声与鲜花;台下,是艰辛与泪水。成功者的辉煌背后,总有无数辛勤的汗水在挥洒。
升旗如此,比赛如此,表演如此,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寒料峭有我们执着的追求,夏雨滂沱有我们跋涉的身影,秋风瑟瑟有我们坚定的足迹,冬雪飘飞有我们勃发的激情。试想,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没有一路披荆斩棘,征服困难,没有挥洒汗水与泪水,没有努力奋斗,怎么能拥有辉煌战绩?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让我们牢牢铭记这组数字,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点评
文章开头由一组数字——35年,25000多次升降,0失误导入;接着又谈挑战的难点,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紧接着文章花较多篇幅细说成功背后需要艰辛的付出,一系列数字很有说服力;文章最后谈学习同样需要勤学苦练,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