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我党校学习结束就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她含辛茹苦哺育长大的5个儿女,人生定格在81岁。2016年10月30日,也成了我悲痛和永生难忘的日子。
记得,周日晚上6时30分左右,在家里刚端起碗吃饭,二哥突然打来电话,他哽咽着,颤抖地说:“咱妈走了。”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但刹那间我脑袋一片空白,随后悲从心来,刚刚端起的饭碗也悄然放下,我心想,未来没妈的日子该怎样面对呢?
第二天一早我就从贵阳飞到郑州。朋友接到我便一刻不敢耽误急忙往家赶,中午12时到家时,头带白色孝帽的大哥已在大门口等我,当我听到他哭着说“没有妈了”时,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母亲的一生很要强,也很能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家庭付出了很多辛劳,吃过不少苦,晚年才享了一些福。
我常年在外工作,尤其刚参加工作的前些年,为工作为生计为家族,我回老家的次数很有限,母亲也不愿意让我多回家,唯恐耽误影响我的工作,怕我多花钱,有时还嘱咐我没事电话也要少打,担心浪费电话费。
近几年来,随着母亲年事越来越高,我回家的次数明显多了,一年回去几次也是常有的。
每次回到老家,在老宅大院里,母亲尽管行动不像年轻时那样利索,但佝偻的身躯从早到晚忙活着,我心理很踏实、情感特别有依托。尤其是早上睡到自然醒,母亲早已把早饭做好了,其内心涌出的幸福感如同小时候放学回家的感觉。
母亲去世前十多天,为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她很有预感的把个人积蓄的一万两千多元钱交给了二哥,让其办理后事,个人意愿想选用的棺木好一些,因母亲生前喜欢自己骑三轮车,要求用纸扎个三轮车,我们作为子女基本满足了母亲生前的这些遗愿。
出殡回来,回到母亲哺育我生于斯成长至高中毕业的老宅,再也看不到母亲忙碌佝偻的身影了。坐在昔日母亲给我收拾的床铺上,睹物思人,不仅悲从心中来。
当天晚上,我们子女5人聊了很长时间。一起回忆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生产队的时候,父亲多病,我们年龄尚小,仅靠母亲与大姐挣工分,一年到头总有那么一段缺粮挨饿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真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
一晃母亲去世快三年了。三年来,外部世界和我的工作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自2015年底履职原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三年时间里,单位连续两年在市里年终绩效考核中评为一等奖,个人履职考核亦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等次。今年初,适逢全国性机构改革,原单位作为独立机构已不存在,我到了一个全新考验和挑战的岗位,组织和领导的信任鼓励,我再次以愉快服从的心态信心满怀重整又出发。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现在,工作生活的充实和忙碌并未减弱我对母亲的思念,反而与日俱增,特别是每逢传统佳节时,这种悲伤思绪更为浓烈。没有母亲的日子,定时不定时的通话唠叨与嘱咐不再有,具有很强仪式感的回乡探亲少了,重要的情感支柱失去了,回老家的动力明显不如以前了,也只有在清明节这样的时间节点来到父母坟茔前,表达寄托与哀思。(作者系贵阳市委巡察组组长)
记得,周日晚上6时30分左右,在家里刚端起碗吃饭,二哥突然打来电话,他哽咽着,颤抖地说:“咱妈走了。”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但刹那间我脑袋一片空白,随后悲从心来,刚刚端起的饭碗也悄然放下,我心想,未来没妈的日子该怎样面对呢?
第二天一早我就从贵阳飞到郑州。朋友接到我便一刻不敢耽误急忙往家赶,中午12时到家时,头带白色孝帽的大哥已在大门口等我,当我听到他哭着说“没有妈了”时,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母亲的一生很要强,也很能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家庭付出了很多辛劳,吃过不少苦,晚年才享了一些福。
我常年在外工作,尤其刚参加工作的前些年,为工作为生计为家族,我回老家的次数很有限,母亲也不愿意让我多回家,唯恐耽误影响我的工作,怕我多花钱,有时还嘱咐我没事电话也要少打,担心浪费电话费。
近几年来,随着母亲年事越来越高,我回家的次数明显多了,一年回去几次也是常有的。
每次回到老家,在老宅大院里,母亲尽管行动不像年轻时那样利索,但佝偻的身躯从早到晚忙活着,我心理很踏实、情感特别有依托。尤其是早上睡到自然醒,母亲早已把早饭做好了,其内心涌出的幸福感如同小时候放学回家的感觉。
母亲去世前十多天,为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她很有预感的把个人积蓄的一万两千多元钱交给了二哥,让其办理后事,个人意愿想选用的棺木好一些,因母亲生前喜欢自己骑三轮车,要求用纸扎个三轮车,我们作为子女基本满足了母亲生前的这些遗愿。
出殡回来,回到母亲哺育我生于斯成长至高中毕业的老宅,再也看不到母亲忙碌佝偻的身影了。坐在昔日母亲给我收拾的床铺上,睹物思人,不仅悲从心中来。
当天晚上,我们子女5人聊了很长时间。一起回忆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生产队的时候,父亲多病,我们年龄尚小,仅靠母亲与大姐挣工分,一年到头总有那么一段缺粮挨饿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真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
一晃母亲去世快三年了。三年来,外部世界和我的工作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自2015年底履职原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三年时间里,单位连续两年在市里年终绩效考核中评为一等奖,个人履职考核亦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等次。今年初,适逢全国性机构改革,原单位作为独立机构已不存在,我到了一个全新考验和挑战的岗位,组织和领导的信任鼓励,我再次以愉快服从的心态信心满怀重整又出发。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现在,工作生活的充实和忙碌并未减弱我对母亲的思念,反而与日俱增,特别是每逢传统佳节时,这种悲伤思绪更为浓烈。没有母亲的日子,定时不定时的通话唠叨与嘱咐不再有,具有很强仪式感的回乡探亲少了,重要的情感支柱失去了,回老家的动力明显不如以前了,也只有在清明节这样的时间节点来到父母坟茔前,表达寄托与哀思。(作者系贵阳市委巡察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