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的是探讨地域性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晓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主持李晓东工作室
  1979-1984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1989-1991年 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城市设计专业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91-1993年 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建筑理论研究生, 获建筑学博士学位
  1997-2004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
  2004-,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2005-,奥地利维也那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2005-,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在传统的语境下进行建筑设计对建筑师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功底不深的建筑师会过度注重当代技术的表现,思想守旧的建筑师又会流连于传统建筑的表现技法。拥有学院背景的李晓东在桥上书屋这件作品当中,酣畅淋漓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当地的地域特征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通过谦逊而现代的技术语言,为这座建筑赢得了尊崇。
  
  更值得借鉴的是,这座建筑从材料加工到施工过程,完成度非常高。整个建造过程由于政府的参与,甲方对建筑师的完全信赖,以及设计方代表全程在现场参与建造,建筑师实现了对建筑的全程掌控。不仅建筑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建筑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好地体现了建筑师的意图。
  
  中华民居: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以后,从审美角度上讲,我们又回到原点,你认为这个审美的原点是什么?
  
  李晓东:不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回到了原点。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前30年,意识形态占主导,无论经济发展也好,审美也好,都处在一个劣势。你知道,艺术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但在当时,艺术是一个附属品,为意识形态服务,所以艺术不可能成熟起来。改革开放以后,等于从头开始,我们发现之前的30年,艺术上没有什么长进。再者我们对于自身的价值,包括自身文化,我们没有自信心。因为发现我们落后西方许多,于是向西方学习,否定自己的文化。
  
  中华民居:现在这个状况理想吗?
  
  李晓东:现在发展的太快。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以后,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开始出现相对独立自主的一些事,自信以后就会变得客观一些,对历史更客观。
  
  中华民居:你怎么看当下建筑的现实?
  
  李晓东:速度太快了就没有时间反思了。一切都GDP了,想慢都慢不下来,学术界也跟着快。围绕着GDP,实际要比理论重要,什么都换算成了价值。我们中国的建造量是世界第一,但是建筑的质量没法与之匹配,因为西方没有这个阶段,相对长的话,“活”就比较细一些。
  
  中华民居:有人说从高层建筑上找不到我们的符号,你怎么看?
  
  李晓东:不是要找符号,这是一个误区。符号不是找出来,没有必要。中国要是自信的话,就是当代中国,不要一定跟过去拉关系:过去的就是过去的,传统的就是传统的,现在就是现在。现在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跟过去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跟我们的环境有关,跟我们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有关。所以,建筑反映的是当代人对时下生活的一种渴望。
  
  中华民居:和符号没关系?
  
  李晓东: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讨民族形式和现代化,探讨不出来的。只要是围绕地域性来做,“活”就比较细了,你现在做的就是现在的东西,非要弄一个“大屋顶”干吗。
  
  中华民居:听说,你的玉湖完小是一个贴钱的项目?
  
  李晓东:对。这些项目都没有设计费的。我也没想过从项目中拿钱。
  
  中华民居:它的价值在哪里?
  
  李晓东: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对那个社区来讲,是很大的一个刺激,激活村民的活动空间;从宏观上讲,可以影响很大一部分建筑师来关心此事,关心弱视群体,关心中国当代建筑创造。地域上的东西不要重复过去。
  
  中华民居:建造成本高吗?
  
  李晓东:不高,性价比很高。用的都是当地的材料。
  
  中华民居:你觉得当下建筑师更应该反思什么?
  
  李晓东:建筑师做事的目的应该是什么。现在的项目有的是有心作怪,有的是重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就好。
  
  中华民居:但现在沉默的多了?
  
  李晓东:挣钱去了,当然还有人在折腾,探讨中国建筑的方向。
  
  中华民居:在国外,是建筑师说了算,国内还做不到这一点。
  
  李晓东:所以,建筑师需要强势,不能妥协。
  
  中华民居:从制度上,怎么能保证产生好的作品?
  
  李晓东: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设计院这个体制和个体的建筑设计体制是并行的。但是设计院掌握很多的资源,个体建筑师就很难把事情做大。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改变起来很难,我们希望放开,但是涉及面很广,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中华民居:你本人渴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制度环境?
  
  李晓东:希望建筑师地位越来越高。当前,开发商的话语权更多,这需要改变。我们国家应该建立一种对知识对专业的一种信任感,而不是谁有钱谁说话。
  
  中华民居:在桥上书屋这个项目中,你贯彻了一个什么理念?
  
  李晓东:针灸疗法。就是把人看成一个体系,点中穴位以后,用适当的力气,就能把这件事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性价比要高,用最少的金钱,最少的破坏获取最大的效益,贵的建筑不是可持续的,花更多的钱去搞绿色建筑也不可能持续,这是一个平衡。
  
  中华民居:具体一点呢?
  
  李晓东:桥上书屋建造之前,村里是没有公共空间的。这个地点是我亲自选的,我们通过现代语言的形式,在空间上把建筑的新与旧,并结合地域特征把问题解决了,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桥、学校、公共空间在一座建筑中体现出来。
  
  中华民居:建筑的外表很洗练?
  
  李晓东:这是当代语言,没有符号,是一种抽象化的概括。它也不是一座“新民居”,因为知识体系和建造过程和过去完全不一样。我的目的就是要探讨地域问题。
其他文献
厨柜概念外延的演变诠释着橱柜内涵的突破与升华。电视、音响、网络、办公等设备的进入已经改变了厨柜只作为劳作工具的作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厨柜还将更多地包含文化艺术和审美情趣。随着时尚元素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这种审美方面的精神功能将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意义上的厨房更多是犒劳个人味觉的地方,如今它是一个能体现良好家居习惯的魔术空间,一个进行创新的工作室。厨柜也从特指厨房中用于膳食制作,具有存放及储藏
期刊
编者按 从原始社会筑巢而居,到游牧时代农耕文明的砖木结构住宅,以至于近现代的混凝土建筑,人类不断改善居住条件的梦想就不曾停止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凝聚了多少人的梦想和追求!可以说,一部人类建筑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明史的缩影和见证。  在21世纪的今天,节地、节能、环保、经济、时尚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正引导着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  作为从事钢结构住宅研发的先锋,杭萧钢构
期刊
7月,《中华民居》两岁——这是个值得记忆的月份。创刊两年,《中华民居》以“传承华夏居住文明,推动中华人居进步”为己任,在报道古民居、宣传新农村建设、推动行业发展上,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且多见成效。  一路走来,《中华民居》秉承建筑与风景,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主题,以严肃的心态宣传企业;以长远的眼光报道低碳、节能、节材的绿色民居建筑;以睿智的思维观察地产市场动态;以责任的心理报道新农村建设;
期刊
2010年6月16日,初夏的纽约交易所场内的气氛与场外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房利美股价大幅下挫39.15%至0.56美元,房地美股价也惨跌38.28%至0.75美元。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宣布,由于“两房”股价无法达到纽约证交所对股价水平的要求,该局勒令这两家公司退市。“两房”及时退市可避免投机者恶意收购,对广大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而且能及早确定其“名分”,解脱眼下“非公非私”的尴尬境地。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明代椅凳家具装饰形式线脚、雕刻、装饰镶嵌的研究和把握,归纳明代家具的装饰特点及对近代家具的影响。  关键词:明代家具,椅凳,装饰特点  Abstract: Through the form of lines of Ming furniture foot stool, sculpture, decorative mosaic research and grasp of the summ
期刊
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有一件事情正在发生, 人类正在经验一次觉醒, 正在迈过一个关卡, 这个关卡就像当初人类意识从中古时代走向文艺复兴一样地艰巨。   由于我们已经觉醒我们的精神是独立和自由; 由于我们已经有勇气用明亮的眼睛注视全然的种种茫然;由于我们可以疗愈自己的内心 , 所以统领我们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权威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渠道、市场、技术不再像以前那样令你贪恋……新的象征——行业的信息的传递时
期刊
家,是城堡,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  家,是财宝,回家才知道自己的重要;  家,是港湾,栖息时那是多么的温暖;  岁月轮回,人生飘逝,让我们架一叶扁舟于江诸之上,共同寻觅关于家的幸福、惬意!   或许,家虽温暖,但久居一成不变的一个环境,或多或少影响着你的心情,影响着你新生活的快意,也影响着你富于浪漫的真爱。让我们一起构筑思路,将爱的暖巢——家,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饰变,给劳累、忙碌的心情放个假!  就
期刊
风吹过凤尾竹楼,孔雀起舞,飘出葫芦丝曲《傣寨情歌》;苍山洱海蝴蝶泉,说不尽《五朵金花》风花雪月;水流过风雨桥亭,铜鼓咚咚,侗寨鼓楼流淌出和声优美的侗族大歌;漓江春雨涌桂林,如水山歌回荡在壮乡苗岭;人走过垂花门庭,锣鼓喧天,屯堡人假面旗靠,演出威武雄壮的《出征》地戏;瑶族舞曲芦笙恋,山间铃响马帮来  多姿多彩的山地文化令人神往,让人陶醉。变幻万千的山地传统民居最能激发人的设想灵感,创作冲动。晨曦轻薄
期刊
在茶马古道的行走路线上,有南方丝路之称的这条线路就穿行于云南西南边境,云南的烟、丝绸、茶叶等通过这条道路被运往国外,缅甸的玉石等则不断地输入国内。经沿途的腾冲、保山等镇历史悠久,是古时中国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从腾冲沿镇夷关古驿道南下到梁河的驿道,是云南现存古驿道中保存最完整的路段,全程均由石板整齐铺筑而成。  保山位于太保山下,自古就和缅甸、印度有经济往来。腾冲至保山之间古时由九曲羊肠的驿道相连,
期刊
平和县下石村的中心有两个圆形土楼,中间横跨一条溪水,传说旧时两个土楼的家族互为仇敌,遂划渠为界,互不往来。李晓东的桥上书屋就在土楼之间,溪水之上,细密的桉树木条包裹住方筒式的建筑,横亘于溪水上,下方用钢索悬吊着一座轻盈的折线形钢桥。土黄的颜色与土楼相溶在一起,强烈的方圆对比由此显得柔和而贴切。    从土楼这种独特的集合住宅形式,可以读取到客家聚落历史上的宗族中心文化,强烈的内向防御性,和颠沛流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