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不到2019年第一个最新热词,就饱含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夜之间“盘他”火了。
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梗,“盘他”是德云社相声演员孟鹤堂的一句标志性口头禅。他的相声搭档周九良的父亲家里有一条实木雕刻的龙,爪子鳞片锋利如刀,但因为是新做的,很粗糙。“干干巴巴、麻麻癞癞的,一点都不圆润,盘它!”他给这条龙盘完了以后,原来的实木雕刻变成了红木的。整句话的笑点在于,甭管是啥,逮啥盘啥,能不能盘不管,上去先盘他。
盘,本是文玩手串中通过人手反复摩擦捏压外部,让其包浆或者转色,使之更加光滑更有质感更有价值的一种玩法。我们小时候见过老人拿着俩核桃,手里来回搓着把玩,这就是“盘”。纯天然的文玩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珠圆玉润,都是用人手上的油脂来让文玩达到油亮闪光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包浆。文玩界有句俗话,三分品相七分盘,说的就是这个。
自打“盘他”梗火了之后,网友一发不可收,什么招都跟着使出来了。用大家的话说就是,甭管什么东西,盘就完事了:吃个火锅要盘下丸子,仙人掌、大树、猪蹄子都是他们盘的对象,榴莲、椰子、东北冻梨……很多冻梨冰在一起,看這一大串像不像沙和尚的“项链”?也是将“盘”玩出新境界了。
孟鹤堂和周九良用一个仅仅不到九分钟的相声盘活了一个字,也将自己盘火。新年第一梗不禁令人慨叹,我国语言太博大精深了。比方你说“这串儿不错”,东北人想到的是“羊肉串”,四川人想到的是“串串香”,而北京人就更厉害了,有一半人想到的是“盘珠子”,另一半人想到的是杂交小狗。
“哟,您家这狗是包过浆的吧!”
“嗨哟,您这狗盘得亮啊!”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沉淀在语言中,当然博大精深。说个笑话吧,长期遭到英语考试“压迫”的中国学生曾经“幻想”这样考外国人:
A:小王,小李今天来上班了吗?
B:说曹操曹操到。
问:谁来了?
A. 小王 B.小李 C.曹操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居然都是中国队赢。
甲借乙五万元,今日还欠款三万元。这句话可以有四种不同解释,都没毛病。
“好好好”,“对对对”,三重肯定表否定。
给闺蜜发一句“我爱你”,得到两个回复——1.你没病吧?2.你有病啊!
“去你的”、“我去”、“你等着”、“你来试试”、“你敢”、女生说的“滚”,请问,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字有尽,而意无穷。中华文化,岂止博大精深,简直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不信,你把上面的话翻成英语试试!不过精深也不只体现在这里,还体现在会中文的人都可以看懂这些话,这才是文化最精深之处。
再比如,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奇文《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全文仅用了一个音节shi,便能叙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比如,我国各大菜系光菜名,我就能流着口水跟你报个三天三夜不重样(此处不能细说,怕你减肥受不住)。年夜饭一样一样盘!
只有中华的文人,才有此等文字。博大和精深,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一个整体。万物皆可盘,你盘我也盘。往复之下,历史、天象、人文、地理、文学,风流人物,尽能品盘。“万物皆可盘”的切入点是“万物”,但最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包浆。毕竟老包浆才是盘玩岁月的证明和沉淀,值得反复回味。
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把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战;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而现在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麻将,而对面已经换了好几轮玩家,凭啥能一直不出锅?
就是用一颗恒心,盘他。
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梗,“盘他”是德云社相声演员孟鹤堂的一句标志性口头禅。他的相声搭档周九良的父亲家里有一条实木雕刻的龙,爪子鳞片锋利如刀,但因为是新做的,很粗糙。“干干巴巴、麻麻癞癞的,一点都不圆润,盘它!”他给这条龙盘完了以后,原来的实木雕刻变成了红木的。整句话的笑点在于,甭管是啥,逮啥盘啥,能不能盘不管,上去先盘他。
盘,本是文玩手串中通过人手反复摩擦捏压外部,让其包浆或者转色,使之更加光滑更有质感更有价值的一种玩法。我们小时候见过老人拿着俩核桃,手里来回搓着把玩,这就是“盘”。纯天然的文玩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珠圆玉润,都是用人手上的油脂来让文玩达到油亮闪光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包浆。文玩界有句俗话,三分品相七分盘,说的就是这个。
自打“盘他”梗火了之后,网友一发不可收,什么招都跟着使出来了。用大家的话说就是,甭管什么东西,盘就完事了:吃个火锅要盘下丸子,仙人掌、大树、猪蹄子都是他们盘的对象,榴莲、椰子、东北冻梨……很多冻梨冰在一起,看這一大串像不像沙和尚的“项链”?也是将“盘”玩出新境界了。
孟鹤堂和周九良用一个仅仅不到九分钟的相声盘活了一个字,也将自己盘火。新年第一梗不禁令人慨叹,我国语言太博大精深了。比方你说“这串儿不错”,东北人想到的是“羊肉串”,四川人想到的是“串串香”,而北京人就更厉害了,有一半人想到的是“盘珠子”,另一半人想到的是杂交小狗。
“哟,您家这狗是包过浆的吧!”
“嗨哟,您这狗盘得亮啊!”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沉淀在语言中,当然博大精深。说个笑话吧,长期遭到英语考试“压迫”的中国学生曾经“幻想”这样考外国人:
A:小王,小李今天来上班了吗?
B:说曹操曹操到。
问:谁来了?
A. 小王 B.小李 C.曹操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居然都是中国队赢。
甲借乙五万元,今日还欠款三万元。这句话可以有四种不同解释,都没毛病。
“好好好”,“对对对”,三重肯定表否定。
给闺蜜发一句“我爱你”,得到两个回复——1.你没病吧?2.你有病啊!
“去你的”、“我去”、“你等着”、“你来试试”、“你敢”、女生说的“滚”,请问,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字有尽,而意无穷。中华文化,岂止博大精深,简直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不信,你把上面的话翻成英语试试!不过精深也不只体现在这里,还体现在会中文的人都可以看懂这些话,这才是文化最精深之处。
再比如,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奇文《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全文仅用了一个音节shi,便能叙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比如,我国各大菜系光菜名,我就能流着口水跟你报个三天三夜不重样(此处不能细说,怕你减肥受不住)。年夜饭一样一样盘!
只有中华的文人,才有此等文字。博大和精深,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一个整体。万物皆可盘,你盘我也盘。往复之下,历史、天象、人文、地理、文学,风流人物,尽能品盘。“万物皆可盘”的切入点是“万物”,但最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包浆。毕竟老包浆才是盘玩岁月的证明和沉淀,值得反复回味。
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把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战;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而现在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麻将,而对面已经换了好几轮玩家,凭啥能一直不出锅?
就是用一颗恒心,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