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梁、柱、板形成的基本单元的应力组合。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科学处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选择出合理的结构体系,从而提高结构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1.1层层设防
结构安全体系需要层层设防,当强大的外力袭来,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通力合作抵御外力。如果把抵御外力的任务寄托在一个结构上,是非常危险的。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2刚柔相济
建筑物框架结构不宜太柔,太柔的结构由于变形能力强,可以很好的抵御和削减外力,但是如果外力持续袭来,则会导致变形过大而使全体倾覆;也不宜太刚,太刚会导致结构变形能力差,如果承受瞬间巨大破坏力,容易使局部受损进而导致全部毁坏。
1.3抓大放小
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他们共同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一旦巨大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例如,在钢框架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2.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和相应措施
2.1基础系梁的设置问题
当基础埋置深度较深时,可用基础系梁减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梁宜按一层框架梁进行设计,同时系梁以下的柱应当按短柱处理。如果工程条件符合相关规定,应当设基础系梁。为满足抗震要求,可以沿着两个主轴方向设构造基础系梁。对于构造基础系梁纵向受力钢筋,可以按照连接柱的最大轴力设定值的10%,按拉力或者压力进行计算。如果是构造配筋,应当满足最小配筋率。
如果基础系梁上作用有来自填充墙或楼梯柱等的荷载,应该和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定值的10%进行叠加计算。基础系梁截面也应当适当地增加,计算出来的配筋,应当充分满足受力要求以及构造配筋要求。对于构造基础系梁顶标高,它一般都和基础顶标高保持一致。为了使基础系梁计算跨度减少,可以采取把基础梁下和独立基础台阶或者锥形斜坡间的那些空隙部分,用素混凝土浇筑,直到和基础顶面保持平齐,然后再进行基础系梁的浇筑。
当用基础系梁平衡柱底弯矩时,其截面尺寸和配筋,需要按照框架梁来设计。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当全部都拉通,而负弯矩钢筋则至少应该在二分之一跨拉通,基础系梁的纵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箍筋的加密及其余抗震构造要求,应当和上部框架梁保持一致,而且此时拉梁应当设在基础顶部。
总之,不设基础系梁时,填充墙可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设基础拉梁时,可以设在框架柱间,不在框架柱间的墙体基础则可以使用素混凝土基础。
2.2对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判定和处理
所谓薄弱层,就是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的弹塑性位移的那些部位,它们承载力需要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在地震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区才会发生。
有三种方式可判断薄弱层,分别是个人指定、计算判定以及强制认定。在PKPM的SATWE软件里,可以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或是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直接指定薄弱层,此为个人指定。软件计算时,当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出现不规则现象,某层的抗侧移刚度比相邻上一层的70%小,或比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小,或是楼层承载力发生突变,软件将自动指定该层为薄弱层,此为计算判定。当结构存在转换层,也就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不管该层刚度或楼层承载力如何,该层都将被强制认为薄弱层,此为强制认定。
薄弱层,大大不利于抗震,建筑中原则上应当避免薄弱层的存在,最基本的办法是加大该层的抗侧移刚度,也就是加大这层的柱截面或者梁截面。在条件允许下,可通过改变该层的层高或是减少基础埋置的深度,来实现。
如果薄弱层无法避免,在进行结构计算和出图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对薄弱层地震剪力乘以1、15倍的放大系數外,还应当验算结构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应当对结构也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不符合要求的话,应当及时调整结构布置。
2.3楼板开大洞结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楼板开洞的结构比较普通,如果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就属于平面不规则,计算时必须进行处理。以PKPM软件为例,TAT和SATWE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处理。TAT软件中,无楼板的节点被定义为弹性节点,该节点。即梁柱交点,不受刚性楼板假定的限制,其平动自由度独立。SATWE软件中,所有楼板被定义为弹性膜,软件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对楼板的片面外刚度则忽略处理。当某层洞口面积为楼层面积的30%以上时,应当把全楼所有楼板都定义为弹性膜,或者也可以不考虑楼板的刚度,把该层洞口边缘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当屋面是钢结构网架时,应当输入板厚,将其定义为弹性膜,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这样和实际比较相符。
对弹性节点或弹性膜进行正确定义后,后续计算中应严格按照总刚计算法进行计算,要不然,侧刚度计算法仍会按照刚性楼板,对结构内力和配筋进行计算。此点,需要特别注意。
2.4短柱问题
框架结构中,所谓短柱,其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或者剪跨比不大于2。地震作用容易导致短柱的脆性破坏。短柱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严重不足,容易引发建筑物严重破坏,设计时需要尽可能避免短柱。
短柱的形成成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楼梯间的半休息平台或者结构局部错层,导致两个框架梁间的框架柱净高比较小;二是,填充墙的设置不正确,造成某层的框架柱的两侧中一部分没有填充墙,另部分有填充墙,而没有填充墙的那侧,柱净高与柱截面之比通常不大于4,从而形成短柱。
可以通过增加柱的抗剪承载力、改善变形能力,来处理短柱。通常情况下,使用复合箍筋,箍筋沿全高加密,可以保证短柱的纵向钢筋形成对称布置。
2.5使用平法图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应用图集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框架柱,若用剖面列表法来表示配筋,应当注意每一层的楼面标高以下的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必须是框架梁高和规范要求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之和,规范要求的加密区长度在1/6柱净高、柱截面高度、500mm三个数值中取较大值。由于PKPM软件出图的时候,加密区长度并没有把梁高包含在内,容易造成施工错误,导致箍筋加密区的高度不够。
二是一层建筑地面,在浇筑主体结构浇筑结束之后才开始施工,若一层地面是刚性地面,根据相关规定,柱箍筋应当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进行加密,而这一点容易被忽视,设计图纸中最好对此有明确交待。
三是当梁截面过于小,或者承载力比较大的时候,框架梁如果需要设置三排纵筋的话,建议可以对梁截面或是纵筋直径进行调整,改为两排。如果没有采取此种措施,那么对于第三排纵筋的外伸长度,应当做出明确交待。
3.结语
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框架设计都是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还影响着建筑落成后的安全和维护问题。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创新的设计思维和一定的专业水平是必需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是必不可少。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的质量与安全,进而保证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推动建筑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胜.高层建筑桩基础静压桩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1(16).
[2]杨小兵.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2012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1.1层层设防
结构安全体系需要层层设防,当强大的外力袭来,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通力合作抵御外力。如果把抵御外力的任务寄托在一个结构上,是非常危险的。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2刚柔相济
建筑物框架结构不宜太柔,太柔的结构由于变形能力强,可以很好的抵御和削减外力,但是如果外力持续袭来,则会导致变形过大而使全体倾覆;也不宜太刚,太刚会导致结构变形能力差,如果承受瞬间巨大破坏力,容易使局部受损进而导致全部毁坏。
1.3抓大放小
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他们共同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一旦巨大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例如,在钢框架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2.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和相应措施
2.1基础系梁的设置问题
当基础埋置深度较深时,可用基础系梁减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梁宜按一层框架梁进行设计,同时系梁以下的柱应当按短柱处理。如果工程条件符合相关规定,应当设基础系梁。为满足抗震要求,可以沿着两个主轴方向设构造基础系梁。对于构造基础系梁纵向受力钢筋,可以按照连接柱的最大轴力设定值的10%,按拉力或者压力进行计算。如果是构造配筋,应当满足最小配筋率。
如果基础系梁上作用有来自填充墙或楼梯柱等的荷载,应该和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定值的10%进行叠加计算。基础系梁截面也应当适当地增加,计算出来的配筋,应当充分满足受力要求以及构造配筋要求。对于构造基础系梁顶标高,它一般都和基础顶标高保持一致。为了使基础系梁计算跨度减少,可以采取把基础梁下和独立基础台阶或者锥形斜坡间的那些空隙部分,用素混凝土浇筑,直到和基础顶面保持平齐,然后再进行基础系梁的浇筑。
当用基础系梁平衡柱底弯矩时,其截面尺寸和配筋,需要按照框架梁来设计。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当全部都拉通,而负弯矩钢筋则至少应该在二分之一跨拉通,基础系梁的纵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箍筋的加密及其余抗震构造要求,应当和上部框架梁保持一致,而且此时拉梁应当设在基础顶部。
总之,不设基础系梁时,填充墙可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设基础拉梁时,可以设在框架柱间,不在框架柱间的墙体基础则可以使用素混凝土基础。
2.2对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判定和处理
所谓薄弱层,就是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的弹塑性位移的那些部位,它们承载力需要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在地震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区才会发生。
有三种方式可判断薄弱层,分别是个人指定、计算判定以及强制认定。在PKPM的SATWE软件里,可以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或是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直接指定薄弱层,此为个人指定。软件计算时,当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出现不规则现象,某层的抗侧移刚度比相邻上一层的70%小,或比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小,或是楼层承载力发生突变,软件将自动指定该层为薄弱层,此为计算判定。当结构存在转换层,也就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不管该层刚度或楼层承载力如何,该层都将被强制认为薄弱层,此为强制认定。
薄弱层,大大不利于抗震,建筑中原则上应当避免薄弱层的存在,最基本的办法是加大该层的抗侧移刚度,也就是加大这层的柱截面或者梁截面。在条件允许下,可通过改变该层的层高或是减少基础埋置的深度,来实现。
如果薄弱层无法避免,在进行结构计算和出图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对薄弱层地震剪力乘以1、15倍的放大系數外,还应当验算结构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应当对结构也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不符合要求的话,应当及时调整结构布置。
2.3楼板开大洞结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楼板开洞的结构比较普通,如果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就属于平面不规则,计算时必须进行处理。以PKPM软件为例,TAT和SATWE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处理。TAT软件中,无楼板的节点被定义为弹性节点,该节点。即梁柱交点,不受刚性楼板假定的限制,其平动自由度独立。SATWE软件中,所有楼板被定义为弹性膜,软件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对楼板的片面外刚度则忽略处理。当某层洞口面积为楼层面积的30%以上时,应当把全楼所有楼板都定义为弹性膜,或者也可以不考虑楼板的刚度,把该层洞口边缘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当屋面是钢结构网架时,应当输入板厚,将其定义为弹性膜,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这样和实际比较相符。
对弹性节点或弹性膜进行正确定义后,后续计算中应严格按照总刚计算法进行计算,要不然,侧刚度计算法仍会按照刚性楼板,对结构内力和配筋进行计算。此点,需要特别注意。
2.4短柱问题
框架结构中,所谓短柱,其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或者剪跨比不大于2。地震作用容易导致短柱的脆性破坏。短柱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严重不足,容易引发建筑物严重破坏,设计时需要尽可能避免短柱。
短柱的形成成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楼梯间的半休息平台或者结构局部错层,导致两个框架梁间的框架柱净高比较小;二是,填充墙的设置不正确,造成某层的框架柱的两侧中一部分没有填充墙,另部分有填充墙,而没有填充墙的那侧,柱净高与柱截面之比通常不大于4,从而形成短柱。
可以通过增加柱的抗剪承载力、改善变形能力,来处理短柱。通常情况下,使用复合箍筋,箍筋沿全高加密,可以保证短柱的纵向钢筋形成对称布置。
2.5使用平法图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应用图集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框架柱,若用剖面列表法来表示配筋,应当注意每一层的楼面标高以下的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必须是框架梁高和规范要求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之和,规范要求的加密区长度在1/6柱净高、柱截面高度、500mm三个数值中取较大值。由于PKPM软件出图的时候,加密区长度并没有把梁高包含在内,容易造成施工错误,导致箍筋加密区的高度不够。
二是一层建筑地面,在浇筑主体结构浇筑结束之后才开始施工,若一层地面是刚性地面,根据相关规定,柱箍筋应当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进行加密,而这一点容易被忽视,设计图纸中最好对此有明确交待。
三是当梁截面过于小,或者承载力比较大的时候,框架梁如果需要设置三排纵筋的话,建议可以对梁截面或是纵筋直径进行调整,改为两排。如果没有采取此种措施,那么对于第三排纵筋的外伸长度,应当做出明确交待。
3.结语
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框架设计都是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还影响着建筑落成后的安全和维护问题。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创新的设计思维和一定的专业水平是必需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是必不可少。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的质量与安全,进而保证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推动建筑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胜.高层建筑桩基础静压桩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1(16).
[2]杨小兵.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