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在会泽掀起的《寻宝》热潮,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民间收藏的热衷。
CCTV二套的寻宝栏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升温,该档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注目的眼光。与此同时,许多民间藏友通过节目走进大众视野。像会泽的苏一这样能参加节目录制,展示自己藏品,并一举成名的民间藏友也不在少数。
鉴真铜坐像夺魁“会泽民间国宝”
苏一是云南省会泽县一个普通的八零后,2009年12月央视二套在会泽录制的“寻宝”节目,“寻”到了他收藏的一尊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夺选“会泽民间国宝”称号,于是,他一下就成为会泽街头巷尾热议的“大名人”。
2009年12月6日,在会泽县江西会馆寻宝节目的海选现场,一早就聚集了来自会泽21个乡镇的藏友。大家纷纷用麻袋、背箩将藏品背到现场,一时间颇有些“赶街”的氛围。经过文物所的筛选,入围的700余件藏品逐一经过专家的鉴定,最终选出50件藏品入围“专家评鉴”的复选阶段。随后,进入“斗宝”的环节。藏品被分为四个组别,分别是陶瓷组、杂项组、青铜组和书画组,每组选出三件宝贝进行PK,优胜者才能进入会泽民间国宝的最后争夺。经过藏友的唇枪舌战,经过专家们的仔细甄别,四类藏品中的优胜者逐一浮出水面,它们分别是瓷器组的清乾隆粉彩开光仕女人物大碗;杂项组的清中期山水人物铜笔筒;青铜组的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书画组的现代庞薰琴《仕女》绘画图。
随着这四件藏品的脱颖而出,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就此展开,那就是争夺“会泽民间国宝”这一殊荣。清乾隆粉彩开光仕女人物大碗为一件精品外销瓷,其画工精美,富丽堂皇,实为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清中期山水人物铜笔筒则将南宗画派的技巧融入其中,使用鎏金铸雕出琴棋书画的文人生活情趣,画面错落有致。庞薰琴乃现代著名画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奠基人,其《仕女图》描绘少数民族翩翩起舞时的优美姿态,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代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面容安详,衣袂飘飘,从眉目中可以读出睿智和祥和,极好的表现了古代铜造像的精彩,表现了会泽铜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会泽铜文化的精湛代表。面对这几样各具特色且都有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品,就连专家都难分伯仲,谁当选“会泽民间国宝”一时间难决高低。2009年12月6日晚,经过专家的无记名投票,“会泽民间国宝”终于揭晓。由苏一收藏的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脱颖而出,成为此次评比活动的最终胜者。专家对此铜坐像估价高达80-120万元,比苏一自己的估价高出了两至三倍。
3000年“堂琅铜洗”的结晶
苏一的家乡会泽,是一个地处滇东北的县城。熟知历史的人对会泽并不陌生,它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3000多年前,会泽就已经是全国重要的铜产地,甚至连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也有大量使用来自会泽的铜原料。而会泽地区的铜开采冶炼锻造技术以及铜镍合金——白铜的发明更印证了当时铜业的发达。清朝时,会泽铜远输京城,成为钱局专用,会泽因此成为“南铜北运”第一城。铜业的发达同时铸就了商业的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促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会泽,更为后人留下了多彩的会馆文化和厚重的铜文化。
因为有着发达的铜文化的缘故,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长期的商贸往来中,为了方便经商,各地的会馆纷纷落户会泽,于是今天在会泽老城就留下了成片的会馆建筑。将清代各个时期的古建筑特色汇聚一堂,堪称“清代古建筑博物馆”。在这些会馆中,有保存于楚黔会馆的铸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的黄铜大鼎,有建于福建会馆内的云南惟一的妈祖庙,有颇具陕北之风的陕西会馆马王庙……行走在这些古建筑之中,更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商来贾往,人喧马嘶的热闹时代,仿佛又看到了“南铜北运”的盛况,仿佛又触摸到了精美的“堂琅铜洗”。
这个自古以来商贾往来频繁的繁华重镇,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块收藏的热土。
苏一来自会泽一个收藏世家,目前在会泽经营着一家古董店铺。他的父亲苏永宽在2006年从一位藏家手里买来这尊鉴真坐像,一直小心的收藏着。在这次送宝参加央视的寻宝栏目之前,几乎没人知道他藏着一件这样的宝贝。这尊铜像荣获“会泽民间国宝”称号,让父子俩非常开心。他们表示自己不会将其出售,也不会让它离开会泽,它会作为“会泽民间国宝”而被世代珍藏。
编辑:杨建乐
CCTV二套的寻宝栏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升温,该档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注目的眼光。与此同时,许多民间藏友通过节目走进大众视野。像会泽的苏一这样能参加节目录制,展示自己藏品,并一举成名的民间藏友也不在少数。
鉴真铜坐像夺魁“会泽民间国宝”
苏一是云南省会泽县一个普通的八零后,2009年12月央视二套在会泽录制的“寻宝”节目,“寻”到了他收藏的一尊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夺选“会泽民间国宝”称号,于是,他一下就成为会泽街头巷尾热议的“大名人”。
2009年12月6日,在会泽县江西会馆寻宝节目的海选现场,一早就聚集了来自会泽21个乡镇的藏友。大家纷纷用麻袋、背箩将藏品背到现场,一时间颇有些“赶街”的氛围。经过文物所的筛选,入围的700余件藏品逐一经过专家的鉴定,最终选出50件藏品入围“专家评鉴”的复选阶段。随后,进入“斗宝”的环节。藏品被分为四个组别,分别是陶瓷组、杂项组、青铜组和书画组,每组选出三件宝贝进行PK,优胜者才能进入会泽民间国宝的最后争夺。经过藏友的唇枪舌战,经过专家们的仔细甄别,四类藏品中的优胜者逐一浮出水面,它们分别是瓷器组的清乾隆粉彩开光仕女人物大碗;杂项组的清中期山水人物铜笔筒;青铜组的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书画组的现代庞薰琴《仕女》绘画图。
随着这四件藏品的脱颖而出,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就此展开,那就是争夺“会泽民间国宝”这一殊荣。清乾隆粉彩开光仕女人物大碗为一件精品外销瓷,其画工精美,富丽堂皇,实为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清中期山水人物铜笔筒则将南宗画派的技巧融入其中,使用鎏金铸雕出琴棋书画的文人生活情趣,画面错落有致。庞薰琴乃现代著名画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奠基人,其《仕女图》描绘少数民族翩翩起舞时的优美姿态,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代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面容安详,衣袂飘飘,从眉目中可以读出睿智和祥和,极好的表现了古代铜造像的精彩,表现了会泽铜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会泽铜文化的精湛代表。面对这几样各具特色且都有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品,就连专家都难分伯仲,谁当选“会泽民间国宝”一时间难决高低。2009年12月6日晚,经过专家的无记名投票,“会泽民间国宝”终于揭晓。由苏一收藏的清早期鉴真和尚铜坐像脱颖而出,成为此次评比活动的最终胜者。专家对此铜坐像估价高达80-120万元,比苏一自己的估价高出了两至三倍。
3000年“堂琅铜洗”的结晶
苏一的家乡会泽,是一个地处滇东北的县城。熟知历史的人对会泽并不陌生,它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3000多年前,会泽就已经是全国重要的铜产地,甚至连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也有大量使用来自会泽的铜原料。而会泽地区的铜开采冶炼锻造技术以及铜镍合金——白铜的发明更印证了当时铜业的发达。清朝时,会泽铜远输京城,成为钱局专用,会泽因此成为“南铜北运”第一城。铜业的发达同时铸就了商业的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促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会泽,更为后人留下了多彩的会馆文化和厚重的铜文化。
因为有着发达的铜文化的缘故,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长期的商贸往来中,为了方便经商,各地的会馆纷纷落户会泽,于是今天在会泽老城就留下了成片的会馆建筑。将清代各个时期的古建筑特色汇聚一堂,堪称“清代古建筑博物馆”。在这些会馆中,有保存于楚黔会馆的铸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的黄铜大鼎,有建于福建会馆内的云南惟一的妈祖庙,有颇具陕北之风的陕西会馆马王庙……行走在这些古建筑之中,更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商来贾往,人喧马嘶的热闹时代,仿佛又看到了“南铜北运”的盛况,仿佛又触摸到了精美的“堂琅铜洗”。
这个自古以来商贾往来频繁的繁华重镇,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块收藏的热土。
苏一来自会泽一个收藏世家,目前在会泽经营着一家古董店铺。他的父亲苏永宽在2006年从一位藏家手里买来这尊鉴真坐像,一直小心的收藏着。在这次送宝参加央视的寻宝栏目之前,几乎没人知道他藏着一件这样的宝贝。这尊铜像荣获“会泽民间国宝”称号,让父子俩非常开心。他们表示自己不会将其出售,也不会让它离开会泽,它会作为“会泽民间国宝”而被世代珍藏。
编辑:杨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