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导入信息化管理技术进程中,关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有一个近乎玩笑的说法:企业接触ERP,就像发现了一座金山。但通往金山的途中有一个坑,没有办法绕过去,只能用钱把它填平才能通过。这座金山就是使用ERP后产生的巨大效益,而填平这个坑的过程就是企业实施ERP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上千万乃至数千万元的资金投入,还包括二三年对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干扰和变革。
此外,根据权威资料表明,由于人员素质、经营环境、文化冲突等原因,ERP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成功率不超过五成。
因此,中国体育品牌老大“李宁”与德国SAP合作实施ERP系统消息一经传出,便被有关传媒称为是一步“险招”,同时也印证了李宁公司竭力推进企业国际化的决心。
作为李宁公司ERP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北京李宁公司信息发展部兼SAP项目经理郭建新对其中的前景、代价、陷阱及蜕变所必须的种种阵痛有着实证性的体验。
选择的意义
诞生于1990年的李宁公司,借着中国体育军团在国际赛场上步步登高的势头,在创业的几年里,一直以高速度发展。到1996年,公司年销售额便达到了6.5亿元。为了适应品牌统一推广的需求,当年公司对业务重新整合,将原来分别设立在北京和广东的三家公司合为一家,并将总部选在北京,形成李宁品牌产品统一经营管理的新格局,以期实现新的快速跃进。
但在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市场陷入低迷,李宁公司也被吸入这个旋涡,销售出现徘徊甚至滑坡。由于以前高速发展而掩盖起来的问题便在这时突现,如内部经营管理上信息沟通混乱不畅,工作效率低下这些弊端就像落潮后裸露在海滩上的礁石,显得格外醒目,使李宁公司高层看到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脉门”所在,在提出的国际化战略中,把“企业管理和经营体系国际化”作为其中的三个支撑点之一。
对中国IT业高地怀着憧憬的郭建新与众多“东南飞”的“孔雀”不同,从广东逆势北飞,在北方闯荡了两年后,于1997年加入李宁公司,因而成了李宁公司实施ERP系统的中坚之一。
解决企业发展困境的流行做法是,请管理咨询公司介入,对企业进行诊断,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协助实施。但管理咨询公司撤走之后,方案的持续有效实施便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曾经被媒体大炒特炒的实达电脑、和光公司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李宁公司决定另择蹊径,尝试新ERP系统的可行性。在李宁公司高层看来,实施ERP系统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可以用信息系统中的流程来强制规范企业的日常运转,二是借此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因为正如用友总裁王文京所说的,ERP管理软件本身就具有双重核心,即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因而它能把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传播给其他企业,尤其是类型相近的企业,用户采用这些软件等于引进该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此外,李宁公司还发现自己企业多年来在管理思路上的探索有很多与ERP思想并不冲突,完全可以融进去。
“其实李宁公司此前已使用了国内的管理软件,比如财务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只是由于这些软件之间不能互相共享信息,无法使我们公司管理上走向信息化。不过这也是我们最终实施ERP的经验积累。”郭建新介绍说。
从1997年11月到1998年末,李宁公司ERP项目组用了一年时间对公司内的需求进行调研,并考察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的ERP系统。最终于1999年初与德国SAP达成协议,采用该公司ERP系统。“之所以选择他们,不仅因为SAP是国际知名的ERP厂,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专门的服装和鞋业解决方案,并拥有对耐克、锐步等国际大牌体育企业的实施经验。”
蜕变的代价
“ERP是一把利斧,只有身强力壮的人才能把它用起来,弱不禁风的书生使用,说不定会伤及自己的手脚。”郭建新如此形容ERP系统,与业界权威人士称ERP为烫手的山芋说法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儿好,但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内,只有锐步、阿迪达斯等两三个体育品牌公司敢于采用SAP的ERP系统。在国内,包括体育用品业、制鞋业、服装业等,敢于实施ERP的,也只有“李宁”独此一家。
郭建新表示,实施ERP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其中第一个风险是企业家自身真正准备好了没有。往往有不少企业家刚一接触,一时心血来潮,决定上马。等遇到困难,甚至需触动自身利益时,就觉得支撑不住,最后只好就坡下驴。实施ERP有近五成的失败率亦因于此。第二个风险是企业本身的能力与需求和软件系统的功能不匹配,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不行。如果李宁公司没有在1996年之前二三年的使用国内软件系统的经验,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能力上都不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ERP。第三个风险就是实施队伍,因为顾问人员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这些人员的变动就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重复。
当然资金、时间的风险更是不言而喻了。实际上,在1999年中,由于版本升级问题,李宁公司也曾产生过重新讨论上不上ERP的问题。所幸的只是小插曲而已。
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到痛苦。李宁公司已存在10年,本身就有它的合理成分。要一下子全面规范化、标准化绝不像填格子那么容易,如何找到适宜的点或度实在是很难的抉择。尤其是中国人诸多传统的思维模式与ERP的某些设计原理并不吻合,所以随着管理系统的改变,不仅需要改变工作职能,还要改变心态,改变思维方式。
但也正是风险、陷阱、痛苦换来了李宁公司从内到外的变革。从2000年2月正式实施,到2001年2月项目一期实施完成,使李宁公司成功地进行了部门及岗位职能的转换,实现了财务、成本、销售、采购、库存、生产计划等核心业务的统一系统管理,管理流程重组和优化以及信息集成和分析控制也得到体现和深化。
“易用、实用,持续性的优化是我们坚持的原则。”郭建新强调,“ERP系统在功能和思想上简直就是一个黑洞,我们永远不敢说我们成熟,只能说通过实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新观念,引领我们不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如此看来,ERP不过是帮助李宁品牌深蹲跃起的带着助力弹簧的踏板。
此外,根据权威资料表明,由于人员素质、经营环境、文化冲突等原因,ERP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成功率不超过五成。
因此,中国体育品牌老大“李宁”与德国SAP合作实施ERP系统消息一经传出,便被有关传媒称为是一步“险招”,同时也印证了李宁公司竭力推进企业国际化的决心。
作为李宁公司ERP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北京李宁公司信息发展部兼SAP项目经理郭建新对其中的前景、代价、陷阱及蜕变所必须的种种阵痛有着实证性的体验。
选择的意义
诞生于1990年的李宁公司,借着中国体育军团在国际赛场上步步登高的势头,在创业的几年里,一直以高速度发展。到1996年,公司年销售额便达到了6.5亿元。为了适应品牌统一推广的需求,当年公司对业务重新整合,将原来分别设立在北京和广东的三家公司合为一家,并将总部选在北京,形成李宁品牌产品统一经营管理的新格局,以期实现新的快速跃进。
但在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市场陷入低迷,李宁公司也被吸入这个旋涡,销售出现徘徊甚至滑坡。由于以前高速发展而掩盖起来的问题便在这时突现,如内部经营管理上信息沟通混乱不畅,工作效率低下这些弊端就像落潮后裸露在海滩上的礁石,显得格外醒目,使李宁公司高层看到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脉门”所在,在提出的国际化战略中,把“企业管理和经营体系国际化”作为其中的三个支撑点之一。
对中国IT业高地怀着憧憬的郭建新与众多“东南飞”的“孔雀”不同,从广东逆势北飞,在北方闯荡了两年后,于1997年加入李宁公司,因而成了李宁公司实施ERP系统的中坚之一。
解决企业发展困境的流行做法是,请管理咨询公司介入,对企业进行诊断,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协助实施。但管理咨询公司撤走之后,方案的持续有效实施便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曾经被媒体大炒特炒的实达电脑、和光公司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李宁公司决定另择蹊径,尝试新ERP系统的可行性。在李宁公司高层看来,实施ERP系统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可以用信息系统中的流程来强制规范企业的日常运转,二是借此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因为正如用友总裁王文京所说的,ERP管理软件本身就具有双重核心,即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因而它能把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传播给其他企业,尤其是类型相近的企业,用户采用这些软件等于引进该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此外,李宁公司还发现自己企业多年来在管理思路上的探索有很多与ERP思想并不冲突,完全可以融进去。
“其实李宁公司此前已使用了国内的管理软件,比如财务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只是由于这些软件之间不能互相共享信息,无法使我们公司管理上走向信息化。不过这也是我们最终实施ERP的经验积累。”郭建新介绍说。
从1997年11月到1998年末,李宁公司ERP项目组用了一年时间对公司内的需求进行调研,并考察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的ERP系统。最终于1999年初与德国SAP达成协议,采用该公司ERP系统。“之所以选择他们,不仅因为SAP是国际知名的ERP厂,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专门的服装和鞋业解决方案,并拥有对耐克、锐步等国际大牌体育企业的实施经验。”
蜕变的代价
“ERP是一把利斧,只有身强力壮的人才能把它用起来,弱不禁风的书生使用,说不定会伤及自己的手脚。”郭建新如此形容ERP系统,与业界权威人士称ERP为烫手的山芋说法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儿好,但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内,只有锐步、阿迪达斯等两三个体育品牌公司敢于采用SAP的ERP系统。在国内,包括体育用品业、制鞋业、服装业等,敢于实施ERP的,也只有“李宁”独此一家。
郭建新表示,实施ERP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其中第一个风险是企业家自身真正准备好了没有。往往有不少企业家刚一接触,一时心血来潮,决定上马。等遇到困难,甚至需触动自身利益时,就觉得支撑不住,最后只好就坡下驴。实施ERP有近五成的失败率亦因于此。第二个风险是企业本身的能力与需求和软件系统的功能不匹配,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不行。如果李宁公司没有在1996年之前二三年的使用国内软件系统的经验,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能力上都不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ERP。第三个风险就是实施队伍,因为顾问人员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这些人员的变动就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重复。
当然资金、时间的风险更是不言而喻了。实际上,在1999年中,由于版本升级问题,李宁公司也曾产生过重新讨论上不上ERP的问题。所幸的只是小插曲而已。
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到痛苦。李宁公司已存在10年,本身就有它的合理成分。要一下子全面规范化、标准化绝不像填格子那么容易,如何找到适宜的点或度实在是很难的抉择。尤其是中国人诸多传统的思维模式与ERP的某些设计原理并不吻合,所以随着管理系统的改变,不仅需要改变工作职能,还要改变心态,改变思维方式。
但也正是风险、陷阱、痛苦换来了李宁公司从内到外的变革。从2000年2月正式实施,到2001年2月项目一期实施完成,使李宁公司成功地进行了部门及岗位职能的转换,实现了财务、成本、销售、采购、库存、生产计划等核心业务的统一系统管理,管理流程重组和优化以及信息集成和分析控制也得到体现和深化。
“易用、实用,持续性的优化是我们坚持的原则。”郭建新强调,“ERP系统在功能和思想上简直就是一个黑洞,我们永远不敢说我们成熟,只能说通过实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新观念,引领我们不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如此看来,ERP不过是帮助李宁品牌深蹲跃起的带着助力弹簧的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