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液为红,血管为蓝?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是蓝色的?
  人的血液是什么颜色的?此时你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红色。你不妨低头看一下自己手背上的静脉血管,血液既然是红色的,为什么静脉却呈现蓝色?
  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心脏处理两种血液,一种有氧,一种缺氧。心脏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大组织,同时将回流的缺氧血液输送至肺部并排出其中的二氧化碳,再经肺部排出体外。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则用红色和蓝色分别标出两种血液以示区别。或许是受到图片的误导,许多人相信缺氧的血液应该是蓝色的,还提出二氧化碳浓度高和氧气缺乏的情况会使静脉血液变成蓝色,而我们的静脉血管里流淌的就是缺氧的血液,所以静脉呈现蓝色。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蓝光的反射
  恰恰相反,人体内其实并没有蓝色的血液,如果要说两种血液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缺氧血比含氧血还要红。静脉血管本身也是红色,会呈现蓝色其实是光和皮肤相互作用导致的。要想弄清楚我们的血管呈现什么颜色,就得考虑不同波长的光在接触我们的皮肤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光线会透过皮肤传播多远,当它们到达血管时又会发生什么。红色光和紫色光分别有着最长和最短的波长,其他颜色的光波长则介于二者之间。为了更好的解释静脉呈现蓝色而不是红色的问题,我们只看红光和蓝光是如何作用于皮肤的。
  红光的波长很长,较强的穿透性使它不容易被物质阻挡或发生偏离,它可以毫不费力地透过皮肤和身体内的组织,穿透至皮肤以下5~10毫米的地方,而绝大多数静脉位于此处。蓝光的波长较短,容易出现散射或偏离,无法像红光一样深入地穿透皮肤到达静脉,只会停留在皮下1毫米左右的地方。要知道,皮肤不会吸收任何波长的光,但血液正好相反。大部分红光会被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只有少部分会被反射回来。蓝光因为停留在皮下浅层,只有极少蓝光会被血液吸收,大部分会被反射。所以,我们的血管会呈现蓝色而非红色。
  红蓝光的应用
  当然,这种颜色效果也因每个人静脉的深度和厚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蓝色血管在白皮肤的人身上更为突出,这或许也是“蓝血”会成为19世纪欧洲贵族高貴象征的原因。因为他们从不参加体力劳动,没有被晒黑,而且当时的欧洲除了白人就是黑人,肤色对比更为明显。
  专家们也利用这些颜色效果做了不少事情。例如,在公共浴室等场所使用蓝光照明,此情况下很难找到静脉血管,因而可以有效阻止毒品静脉注射。再比如,用红外线照射人体,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对其有明显的吸收效果,之后用红外摄像头拍摄时会形成明显的静脉血管图像,这能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找到皮下静脉。希望这些小原理,日后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行星气味怎么“嗅”  科幻动画片《飞出个未来》中,休伯特·法恩斯沃斯教授,这位186岁的发明家发明了“嗅测镜”。这种仪器的外观和天文望远镜没有多大差别,用途也没什么区别,都是用于观测天体,只不过天文望远镜用眼睛,而“嗅测镜”用鼻子。在这一集中,主人公弗莱用“嗅测镜”嗅到木星闻起来像草莓,当然这是动画片中的场景,而在现实中,科学家们的确在探测行星的气味,只不过用的可不是“嗅测镜”。  想要像动画片中
期刊
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本无氧气,使地球由无氧环境转化为有氧环境的是能够制造氧气的细菌,蓝细菌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古老的生物把地球变成了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现在,科学家想借助蓝细菌来将火星打造成适宜生命生存的富氧星球。  藍细菌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如温泉、盐湖、贫瘠的土壤、岩石表面中也能生长。科学家还注意到,在极深的海沟中同样有蓝细菌的踪迹,在如此昏暗的环境中,蓝细菌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呢
期刊
地球是个大雪球  20世纪以来,地球温度不断攀升,预计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将上升大约1.4至5.8℃。全球变暖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问题。但你知道吗?在迄今约7.5亿到5.8亿年前,地球曾经是个大雪球,从赤道到两极全是皑皑白雪。  那么,“雪球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呢?  “雪球地球”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8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突然减少。而二氧化碳为什么会突然减少,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二氧化碳
期刊
在物理学中,常常有理论先于发现的情况。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的概念,直到100年后,人类才真正探测到引力波。而有一些概念就没有引力波那么幸运了,迄今为止仍然只是理论,夸克星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6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夸克星”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却仍然没人能在浩瀚的宇宙中证实夸克星的存在。但科学家没有放弃,一直试图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它。  想要找到夸克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夸克星。  
期刊
火星往事  地球无疑是幸运的,有厚厚的大气层,有水,有适宜的温度,生命得以在此繁衍生息。  获益的我们应该感谢地球的磁场,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地球磁场,地球会是什么模样?大概大气早被太阳风剥离了,地球会变得干燥寒冷,生命也难以生存。如今的火星就是这个样子,只有部分磁场,大气稀薄,十分寒冷。  但是,曾经的火星可不是如今这般。  很久很久以前,大约35亿年前,火星也曾有着厚厚的大气层,如同裹着棉衣,
期刊
冥王星命途多舛,2006年,它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被降级为矮行星,而现在,科学家发现,冥王星很可能是颗巨型彗星。  尽管冥王星早已被降级为矮行星,但科学家仍对它兴趣不减,2015年,美國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造访冥王星,拍下了这颗星球的图景,收集了它的数据。  最近,美国研究院的科学家结合了“新视野号”收集的数据以及欧洲航天局探测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罗塞塔号”所收集的数
期刊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有机体通过它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排除废物。以往科学家认为,新陈代谢只发生在细胞里,与其有关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也只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完成。  可是最近,科学家发现,某些新陈代谢过程即使离开细胞,离开酶的帮助,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当然,这里的“新陈代谢”已经突破了传统课本上“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的定义
期刊
模仿自然界生物的运作方式,能够为人类节约10倍、100倍甚至10000倍的资源。  蛛丝和火甲虫  位于蜘蛛腹部的腺体可分泌出6种不同的细丝原料,编织在一起变成蛛丝。这种丝线具有独特的高强度与延展性,比所有人造纤维都要强韧。一位材料学家形象地描述蛛丝的强度和韧性:“如果用铅笔杆粗细的蛛丝来结张大网,这张网甚至可能拦截住一架飞行中的波音747。”  在人造纤维中,最接近蛛丝特性的纤维材料叫做芳纶纤维
期刊
我们使用资源的方式往往很粗暴:先开采,再把资源做成生命周期很短的产品,然后丢弃。但大自然的法则却不是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的废弃物,都会转变成另外一种生物的营养来源,丝毫没有浪费。模仿生态系统封闭的循环模式,能够让我们的建筑功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贴近自然,与自然更好地融为一体。  从纸板到鱼子酱  素以植物大黄和橄榄球队闻名的威克菲尔德市,即将成为英国第一个出产鱼子酱的地方。  里海鲟鱼是鱼
期刊
工厂里的机器有规律的运转着,但是对于操作机器的工人来说,这种有节奏的轰鸣可是巨大的噪音,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呆着,真是够烦的。  不过也许几年之后,这种噪音可以被利用来赚钱了!为什么这么说?且看这样的场景:工人们充满活力地上班了,只见他们开动机器后,又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型的看似煤气罐的气罐,放在机器旁边。与气罐相连的是一个透明的类似鱼缸的装置,里面也装有水,只是水里没有鱼,而是一种晶体做成的奇形怪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