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软环境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应有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与新农村建设前景相适应的文化类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复兴传统体育项目,将传统文化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转型形式植入到新农村文化中,可以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提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传统体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是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门类,农村人口在整个的河南社会人口中占据重要比例,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的发展一直也是制约河南社会经济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在改变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同时,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新农村文化建设本质上并不应该是一种完全脱离农村社会根基的文化,一种完全现代化的、外来的文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革的效能是有限的,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对农村社会文化的改革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改革,因此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通过改革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并且复兴传统文化的优良资源,将此作为新农村文化的根基,这样使得农村对于新的文化类型不陌生,也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变农村社会的文化状态,实现全面的农村现代化。
一、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项目是河南农村社会中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展示,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在河南农村中诸如习武、秧歌、庙会舞蹈等传统体育形式一直是河南农村社会中重要的体育项目,通过定期的参与到集体的体育项目中去,可以使得农民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得到调剂,也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在节庆时期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农业生产占据农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农民尤其是女性通过空闲的时间参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效能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还有利于传统农村社会的稳固,传统体育项目除了个别项目之外,大多都是一种集体项目,诸如秧歌、庙会舞蹈等,通过参与集体项目可以让农民对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形成归属感,比如说参与庙会舞蹈,通常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庙会是以一定的自然和行政区域作为单位参与的,参与者通过一定的区域组织在一起,并且以此为整体与之外的农村社会进行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交流,因此农村对于这样的单位是有归属感的。
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的流动,河南农村的传统体育项目日益衰败,除了太极拳等个别地区发展比较好之外,大多数的传统体育项目都出现了发展乏力的情况,秧歌、庙会舞蹈等一度被作为一种封建迷信活动所禁止,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被提倡,集体传统体育项目的消失。此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社会中青年劳动力不足,在农村社会中老年和幼年的人口占据了农村社会的主体,这部分人口在从事农业劳动之外,很难再有时间和经历去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中。并且很多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他们受到疾病的困扰,也没有能力参与到传统的体育项目中,这些都造成了河南农村社会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败。
二、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相关性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末启动以来,对农村社会的改变实现而意见,尤其是对传统农村社会的居住形态的改变,现在在河南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和那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以自然聚居形态的农村社会,农村开始进行楼房改造,农民迁入楼房。这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是不能想象的。农村社会居住形态的改变,对农村生产、农村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对农业生产而言,传统的居住形态是以围绕可耕种土地形成自然聚居,在这种聚居形式下,农民可以较近的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也可以较为容易的放置在农房中,并且散居的形态也使得诸如玉米等农产品有着充足的晾晒区域。这些都是与农村传统生产形式相融合,但楼房出现彻底改变了农村社会的这种生产形式,农民无法再将生产资料搬进楼房,也不能在将生产产品在附近进行晾晒。而且这种队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农民文化是以熟人社会为核心的文化形态,费孝通先生在研究我国农村社会的文化形态时就指出,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以血缘关系构成整个农村社会的文化根基,父老乡亲这些血缘和非血缘的熟人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受到冲击。
传统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改变,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植入到农村社会中,文化的改变相对于经济形式的改变要滞后的多,因此虽然河南的广大农村中居住形式和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一部分的农村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依然发挥着功能。新的文化形式也不应该是一种脱离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完全崭新的文化形式。在20世纪初费孝通等一批学者就开始探究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通过一种将外来的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引入农村社会,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的生产技术的形式,将现代化的农村文化引入到农村社会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当时部分学者过于强调中国农村的落后,将农村中一切文化都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式,忽视了农村社会文化的韧性,结果导致新的农业文化形态很难和传统文化形态相融合,从而造成了对农村社会改革的失败。
因此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也是需要通过将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功能,摒弃传统文化的糟粕,将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立一种农村社会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这对于新农村文化的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一种很好地传统文化形式,河南农村中也具有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复兴传统体育项目,输入新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现代新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可以产生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文化形态。
三、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的现实路径 将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相结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对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良,诸如秧歌、庙会舞蹈等形式的体育运动形式受到原来文化内涵的限制,现在很多地区已经没有这样的文化形式,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围绕着这些传统的文化形式展开的,没有文化的依存,这些传统体育形式也较难开展。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发挥其强身健体的文化功能等内涵,实现其形式的更新。
其次在进行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推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消失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实现,而其重新的复兴则需要大量的推动,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实现,通过有目的性举办一些传统体育运动的项目的比赛等,有引导性的将传统体育项目的复兴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最后是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形式的改造,将其纳入到农村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农村人口从事传统体育的兴趣,通过学校的推广,扩大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的人口基数。
总之河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新的文化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复兴传统的文化形式,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良,植入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效地实现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复兴,也能有效的将传统农村文化实现与现代新农村文化的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号2016—gh—15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洪旭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
[2] 张兴梅.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传统体育活动与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9).
[3] 姜娟.论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优势[J].搏击(武术科学).2011,(3).
[4] 王进选,温路广,范杏茹.挖掘民间传统体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J].前沿.2010,(6).
[5] 梁干强,马燕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研究[J].体育科技.2010,(2).
[6] 欧阳友金.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
摘 要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软环境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应有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与新农村建设前景相适应的文化类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复兴传统体育项目,将传统文化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转型形式植入到新农村文化中,可以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提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传统体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是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门类,农村人口在整个的河南社会人口中占据重要比例,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的发展一直也是制约河南社会经济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在改变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同时,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新农村文化建设本质上并不应该是一种完全脱离农村社会根基的文化,一种完全现代化的、外来的文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革的效能是有限的,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对农村社会文化的改革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改革,因此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通过改革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并且复兴传统文化的优良资源,将此作为新农村文化的根基,这样使得农村对于新的文化类型不陌生,也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变农村社会的文化状态,实现全面的农村现代化。
一、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项目是河南农村社会中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展示,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在河南农村中诸如习武、秧歌、庙会舞蹈等传统体育形式一直是河南农村社会中重要的体育项目,通过定期的参与到集体的体育项目中去,可以使得农民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得到调剂,也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在节庆时期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农业生产占据农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农民尤其是女性通过空闲的时间参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效能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还有利于传统农村社会的稳固,传统体育项目除了个别项目之外,大多都是一种集体项目,诸如秧歌、庙会舞蹈等,通过参与集体项目可以让农民对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形成归属感,比如说参与庙会舞蹈,通常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庙会是以一定的自然和行政区域作为单位参与的,参与者通过一定的区域组织在一起,并且以此为整体与之外的农村社会进行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交流,因此农村对于这样的单位是有归属感的。
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的流动,河南农村的传统体育项目日益衰败,除了太极拳等个别地区发展比较好之外,大多数的传统体育项目都出现了发展乏力的情况,秧歌、庙会舞蹈等一度被作为一种封建迷信活动所禁止,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被提倡,集体传统体育项目的消失。此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社会中青年劳动力不足,在农村社会中老年和幼年的人口占据了农村社会的主体,这部分人口在从事农业劳动之外,很难再有时间和经历去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中。并且很多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他们受到疾病的困扰,也没有能力参与到传统的体育项目中,这些都造成了河南农村社会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败。
二、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相关性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末启动以来,对农村社会的改变实现而意见,尤其是对传统农村社会的居住形态的改变,现在在河南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和那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以自然聚居形态的农村社会,农村开始进行楼房改造,农民迁入楼房。这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是不能想象的。农村社会居住形态的改变,对农村生产、农村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对农业生产而言,传统的居住形态是以围绕可耕种土地形成自然聚居,在这种聚居形式下,农民可以较近的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也可以较为容易的放置在农房中,并且散居的形态也使得诸如玉米等农产品有着充足的晾晒区域。这些都是与农村传统生产形式相融合,但楼房出现彻底改变了农村社会的这种生产形式,农民无法再将生产资料搬进楼房,也不能在将生产产品在附近进行晾晒。而且这种队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农民文化是以熟人社会为核心的文化形态,费孝通先生在研究我国农村社会的文化形态时就指出,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以血缘关系构成整个农村社会的文化根基,父老乡亲这些血缘和非血缘的熟人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受到冲击。
传统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改变,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植入到农村社会中,文化的改变相对于经济形式的改变要滞后的多,因此虽然河南的广大农村中居住形式和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一部分的农村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依然发挥着功能。新的文化形式也不应该是一种脱离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完全崭新的文化形式。在20世纪初费孝通等一批学者就开始探究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通过一种将外来的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引入农村社会,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的生产技术的形式,将现代化的农村文化引入到农村社会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当时部分学者过于强调中国农村的落后,将农村中一切文化都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式,忽视了农村社会文化的韧性,结果导致新的农业文化形态很难和传统文化形态相融合,从而造成了对农村社会改革的失败。
因此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也是需要通过将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功能,摒弃传统文化的糟粕,将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立一种农村社会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这对于新农村文化的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一种很好地传统文化形式,河南农村中也具有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复兴传统体育项目,输入新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现代新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可以产生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文化形态。
三、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的现实路径 将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相结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对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良,诸如秧歌、庙会舞蹈等形式的体育运动形式受到原来文化内涵的限制,现在很多地区已经没有这样的文化形式,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围绕着这些传统的文化形式展开的,没有文化的依存,这些传统体育形式也较难开展。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发挥其强身健体的文化功能等内涵,实现其形式的更新。
其次在进行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推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消失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实现,而其重新的复兴则需要大量的推动,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实现,通过有目的性举办一些传统体育运动的项目的比赛等,有引导性的将传统体育项目的复兴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最后是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形式的改造,将其纳入到农村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农村人口从事传统体育的兴趣,通过学校的推广,扩大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的人口基数。
总之河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新的文化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复兴传统的文化形式,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良,植入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效地实现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复兴,也能有效的将传统农村文化实现与现代新农村文化的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号2016—gh—15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洪旭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
[2] 张兴梅.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传统体育活动与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9).
[3] 姜娟.论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优势[J].搏击(武术科学).2011,(3).
[4] 王进选,温路广,范杏茹.挖掘民间传统体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J].前沿.2010,(6).
[5] 梁干强,马燕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研究[J].体育科技.2010,(2).
[6] 欧阳友金.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