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倾向性的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择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5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142-02
为了更好的了解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于2007年9月~11月对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择业意向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50份,回收2283份,回收率89.53%。其中有效问卷2069份,有效率90.63%。问卷采用自编的《个人就业情况调查问卷》。接受调查的学生,覆盖全院5个系,24个专业,共2283名学生。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意向基本现状
1.毕业后去向的考虑。调查显示,选择直接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占绝大多数,为81.2%,选择升学和自主创业的分别为10.0%和8.8%。
2.就业单位的期望。在各类单位的选择中,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分列前三位,分别为25.8%、22.8%和22.3%,国家机关和民营企业分别为16.3%和12.8%。
3.就业地域的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杭州,为44.6%,选择回原籍的为第二位,占28.6%,到省内其他城市的有20.6%,只有6.2%的学生愿意去西部及边远地区。
4.对就业岗位报酬待遇的心理期待。1500~2000元是多数毕业生的期待,占46.6%,其次为2000~3000元,为26.2%,而1000~1500元和3000元以上的分别为15.3%和11.9%。
5.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最看重的。看重发展前景的最多,为41.%,其次是收入与福利,为37.1%,再次是单位性质,为10.4%,而专业对口和所在城市分别为7.7%和3.8%。
(二)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准备
1.对自己实现就业的前景展望。感觉到有压力的学生占了近一半,达到44.6%,感到迷茫的也有46.2%,只有9.2%的毕业生感到自信。
2.面临求职的困惑。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是最大的困惑,担心社会不公平竞争的也有49.2%,感觉自身能力不足的为48%,担心得不到有效信息的为45.8%,还有38.9%困惑将来不明,28.7%担心就业政策限制。(多选项)
3.对自己实现就业的途径了解情况。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毕业生表示不了解,而认为要自己主动去找的毕业生占了一大半,为50.2%,依靠家人亲友帮助的为33.8%,希望学校推荐介绍的也有16%。
4.具备什么能力是成功就业的条件。有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把交际沟通能力排在首位,其余依次为英语水平、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都在40%以上。(多选项)
5.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情况。接近40%的毕业生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表示根本不了解,只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6.求职之前会做什么准备。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做一些准备,按选择的多少,依次为上网查询、咨询就业热线、求助就业指导中心等,但也还有7%的学生表示不会做任何准备。
(三)就业指导和服务对毕业生的帮助与作用
1.就业观念对求职的影响。认为很有影响的为31%,有些影响的为58%,也有一成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2.职业指导对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作用。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此表示认同,只有13.4%的学生认为无用。在回答所学专业是否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的问题时,只有27%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30%回答否定,其余回答不清楚。
3.希望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方式。大多数学生(85%)认为要开设,其中又有近四成认为要作为必修课程,只有15%的学生认为可以自学。
4.对就业指导课程最关注的内容和最希望获得的就业服务。关注的内容是就业途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政策和就业心理调试;希望获得的服务依次是就业市场与需求信息、就业实践、就业程序与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值得关注的是60%以上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信息,希望有就业实践和掌握就业程序、就业技巧的也超过50%。(多选项)
5.希望如何获得就业或创业知识和技能。近六成的学生希望亲身实践,近三成希望通过活动或训练来获得,只有一成左右希望老师授课或个别指导。调查中还有400多位同学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显示这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关心和对自身就业择业的关切。
二、调查结果意向性特点分析
(一)本届毕业生选择职业与现实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对单位的选择,民营企业是排在倒数第一位,而实际上,近几年,民营企业已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对高职类学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已高达六、七成;对就业岗位报酬待遇的心理期待较目前市场定位为高,2000元以上的占到了近三成,尤其是还有11.9%希望超过3000元,明显与就业市场脱节,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进而心灰意冷;本届毕业生杭州生源不足30%,但选择杭州就业的达到45%,一方面说明杭州的吸引力之强,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大部分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局面,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调适不容忽视
从调查中看出,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的前景感到忧心,自信心不足,面临就业的困惑很多,部分学生对如何实现就业不甚了了,更有少数学生求职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这就提示我们要加强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择业态度,培养学生自立意识,锻炼学生自强能力,引导学生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社会,顺利度过就业心理非常时期。
(三)职业指导仍显薄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职业指导的作用并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在征求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中,不少同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建议让新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以便他们早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以课程形式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以讲座形式在临近毕业了才指导;希望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组织专业对口的实践活动;就业指导应与时俱进,更有针对性等等。而目前职业指导还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更满足不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调查中也出现了不少可喜的现象,如有8.8%的学生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有6.2%的学生愿意到西部或边远地区工作,这两部分学生比往年有较大比例的增长,一方面说明政策的引导、媒体的宣传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认识到就业形式的多样化;面对就业,有50.2%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寻找,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就业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
三、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建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
就业意识、就业素质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做得到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就业工作已不再是毕业生离学校前的阶段性工作,工作重心不能单纯放在大三的就业率上,而应该放在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和职业意识这个根本上,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业意识就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工作的考核也应全方位、全过程地通盘考虑,而不是仅仅盯在就业率上。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建设,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就业指导要扩展为职业指导,应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较强的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是就业指导的主要渠道,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理论得到普及,使学生有意识的、科学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注意授课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生动活泼地讲述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容易接受,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加强对创业的指导,既宣传国家自主创业政策、创业精神和创业成功的事例,也提醒同学们,创业的条件、创业的风险,对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创业辅导。
(三)充分发挥毕业班班主任的作用,调动教研室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班主任是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对做好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化解矛盾,舒缓压力,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应是学生面临毕业非常时期,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目前大多数班主任为兼职,还担负着教学任务,因而难以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做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上,这就需要学校统筹考虑,使班主任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教研室和任课教师也可以帮助毕业生进行专业定位,推荐实习单位和就业岗位,这样可以避免一个系只有少数几个人忙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象,真正使全体教师都来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力,群策群力做好就业工作。
(四)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如何更广泛地开辟和建立实习基地,把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对学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就业市场对社会实践经历要求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必然要考虑的应有之义。因此,笔者以为,除了教务、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和各系、教研室等教学实体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扩展就业渠道,联系实习、用人单位外,还要借助院领导的社会资源,与企业高端直接洽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自己也要积极参加校园内和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感性认识,并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发现不足,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营造“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
在校园内开展小型招聘会、张贴各类招聘信息、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都是一种校园氛围,还可以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引入专家、企业老总进校园与毕业生见面、座谈,学校宣传部门可在校园内醒目处,制作固定的、永久性的宣传标语口号,使全校学生都能感受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择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5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142-02
为了更好的了解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于2007年9月~11月对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择业意向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50份,回收2283份,回收率89.53%。其中有效问卷2069份,有效率90.63%。问卷采用自编的《个人就业情况调查问卷》。接受调查的学生,覆盖全院5个系,24个专业,共2283名学生。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意向基本现状
1.毕业后去向的考虑。调查显示,选择直接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占绝大多数,为81.2%,选择升学和自主创业的分别为10.0%和8.8%。
2.就业单位的期望。在各类单位的选择中,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分列前三位,分别为25.8%、22.8%和22.3%,国家机关和民营企业分别为16.3%和12.8%。
3.就业地域的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杭州,为44.6%,选择回原籍的为第二位,占28.6%,到省内其他城市的有20.6%,只有6.2%的学生愿意去西部及边远地区。
4.对就业岗位报酬待遇的心理期待。1500~2000元是多数毕业生的期待,占46.6%,其次为2000~3000元,为26.2%,而1000~1500元和3000元以上的分别为15.3%和11.9%。
5.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最看重的。看重发展前景的最多,为41.%,其次是收入与福利,为37.1%,再次是单位性质,为10.4%,而专业对口和所在城市分别为7.7%和3.8%。
(二)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准备
1.对自己实现就业的前景展望。感觉到有压力的学生占了近一半,达到44.6%,感到迷茫的也有46.2%,只有9.2%的毕业生感到自信。
2.面临求职的困惑。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是最大的困惑,担心社会不公平竞争的也有49.2%,感觉自身能力不足的为48%,担心得不到有效信息的为45.8%,还有38.9%困惑将来不明,28.7%担心就业政策限制。(多选项)
3.对自己实现就业的途径了解情况。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毕业生表示不了解,而认为要自己主动去找的毕业生占了一大半,为50.2%,依靠家人亲友帮助的为33.8%,希望学校推荐介绍的也有16%。
4.具备什么能力是成功就业的条件。有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把交际沟通能力排在首位,其余依次为英语水平、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都在40%以上。(多选项)
5.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情况。接近40%的毕业生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表示根本不了解,只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6.求职之前会做什么准备。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做一些准备,按选择的多少,依次为上网查询、咨询就业热线、求助就业指导中心等,但也还有7%的学生表示不会做任何准备。
(三)就业指导和服务对毕业生的帮助与作用
1.就业观念对求职的影响。认为很有影响的为31%,有些影响的为58%,也有一成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2.职业指导对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作用。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此表示认同,只有13.4%的学生认为无用。在回答所学专业是否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的问题时,只有27%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30%回答否定,其余回答不清楚。
3.希望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方式。大多数学生(85%)认为要开设,其中又有近四成认为要作为必修课程,只有15%的学生认为可以自学。
4.对就业指导课程最关注的内容和最希望获得的就业服务。关注的内容是就业途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政策和就业心理调试;希望获得的服务依次是就业市场与需求信息、就业实践、就业程序与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值得关注的是60%以上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信息,希望有就业实践和掌握就业程序、就业技巧的也超过50%。(多选项)
5.希望如何获得就业或创业知识和技能。近六成的学生希望亲身实践,近三成希望通过活动或训练来获得,只有一成左右希望老师授课或个别指导。调查中还有400多位同学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显示这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关心和对自身就业择业的关切。
二、调查结果意向性特点分析
(一)本届毕业生选择职业与现实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对单位的选择,民营企业是排在倒数第一位,而实际上,近几年,民营企业已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对高职类学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已高达六、七成;对就业岗位报酬待遇的心理期待较目前市场定位为高,2000元以上的占到了近三成,尤其是还有11.9%希望超过3000元,明显与就业市场脱节,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进而心灰意冷;本届毕业生杭州生源不足30%,但选择杭州就业的达到45%,一方面说明杭州的吸引力之强,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大部分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局面,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调适不容忽视
从调查中看出,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的前景感到忧心,自信心不足,面临就业的困惑很多,部分学生对如何实现就业不甚了了,更有少数学生求职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这就提示我们要加强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择业态度,培养学生自立意识,锻炼学生自强能力,引导学生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社会,顺利度过就业心理非常时期。
(三)职业指导仍显薄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职业指导的作用并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在征求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中,不少同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建议让新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以便他们早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以课程形式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以讲座形式在临近毕业了才指导;希望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组织专业对口的实践活动;就业指导应与时俱进,更有针对性等等。而目前职业指导还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更满足不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调查中也出现了不少可喜的现象,如有8.8%的学生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有6.2%的学生愿意到西部或边远地区工作,这两部分学生比往年有较大比例的增长,一方面说明政策的引导、媒体的宣传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认识到就业形式的多样化;面对就业,有50.2%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寻找,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就业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
三、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建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
就业意识、就业素质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做得到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就业工作已不再是毕业生离学校前的阶段性工作,工作重心不能单纯放在大三的就业率上,而应该放在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和职业意识这个根本上,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业意识就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工作的考核也应全方位、全过程地通盘考虑,而不是仅仅盯在就业率上。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建设,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就业指导要扩展为职业指导,应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较强的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是就业指导的主要渠道,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理论得到普及,使学生有意识的、科学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注意授课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生动活泼地讲述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容易接受,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加强对创业的指导,既宣传国家自主创业政策、创业精神和创业成功的事例,也提醒同学们,创业的条件、创业的风险,对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创业辅导。
(三)充分发挥毕业班班主任的作用,调动教研室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班主任是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对做好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化解矛盾,舒缓压力,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应是学生面临毕业非常时期,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目前大多数班主任为兼职,还担负着教学任务,因而难以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做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上,这就需要学校统筹考虑,使班主任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教研室和任课教师也可以帮助毕业生进行专业定位,推荐实习单位和就业岗位,这样可以避免一个系只有少数几个人忙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象,真正使全体教师都来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力,群策群力做好就业工作。
(四)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如何更广泛地开辟和建立实习基地,把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对学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就业市场对社会实践经历要求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必然要考虑的应有之义。因此,笔者以为,除了教务、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和各系、教研室等教学实体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扩展就业渠道,联系实习、用人单位外,还要借助院领导的社会资源,与企业高端直接洽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自己也要积极参加校园内和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感性认识,并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发现不足,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营造“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
在校园内开展小型招聘会、张贴各类招聘信息、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都是一种校园氛围,还可以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引入专家、企业老总进校园与毕业生见面、座谈,学校宣传部门可在校园内醒目处,制作固定的、永久性的宣传标语口号,使全校学生都能感受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