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明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生产为依托,企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因人施教,因需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需求;教学结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070-02
一、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职教管理相形见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上企业迫切的需求和社会上的积极响应,使得原本一直处于发展低迷的职业教育,犹如春风阵阵绿江南,在短短的几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地原有的中等学校、中等技工学校纷纷合并的合并,升格的升格;但是,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职业教育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均出现了严重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而急剧上升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又是师资力量、教学实施严重短缺的客观现实,加上由于扩招带来的低素质学生增多,职业教育的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职教管理该如何面对这严峻的现实便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不少学校出现了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的现象,而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老套也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职业教育,以我们机械类专业为例,不少课程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且重理论轻实践,与我们今天培养的对象和培养的目的也是大相径庭;从各门课程的内容来看,有些内容相互重复,有些内容在教学顺序上又相互颠倒,无法衔接;而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除了在课堂上灌输外,几乎就没有任何试验和实习手段,大部分老师只能对着书本讲设备、就着黑板作试验,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老师讲的枯燥,学生听得乏味,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谈何容易。
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就业的市场着手,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一)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结构
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学校要在学生就业上获得优势,必须做好包括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在内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教育领先于市场的需求;与企业建立广泛而又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就业推荐与安排。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供需关系,使学校成为企业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我们应该主动走出去,与企业进行广泛的接触,了解企业的经营状态、管理水平及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建立企业档案,为我们的学生准备好一个就业的大市场;同时,我们也应该定期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到学校走访,一方面听取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意见,另一方面做好供需见面,学校根据学生取得学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用人要求,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安排就业,做到人尽其才。
2.职业导向。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必须跟上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的教学部门必须和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新动向,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调整我们的师资力量,优化老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让我们的职业教育始终处于现代技术的最新领域,使我们的教育始终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
3.学生就业后的管理。不少企业由于对就业后学生的过去及其家庭背景不了解而在用人上心存疑虑,而学生家长则由于对企业不甚了解而对送子女前往就业放心不下,因此,学校必须实实在在做好学生就业后的管理工作,真正起到企业与家长之间的纽带作用,使企业用人用的放心,家长送人送的放心。
4.再教育与再培训。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人们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生的终身教育,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更新的在再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企业这一大课堂,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从事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文理并举,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我们的职业教育,往往是重理轻文,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进入企业后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有的甚至打个请示报告也很困难,很难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可;而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实习环节的薄弱又使得我们的学生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文理并举,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1.文理并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无任你在企业里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会做、会说、会写是企业对我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是文理并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训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机械类专业,还应该开设有关企业管理的课程,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对企业的管理要求有个大概的了解,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得到企业的认可。
2.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一直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我们的初、高中教学方法如出一辙;课程开设不分主次,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堂上讲课基本上是满堂灌,不管你学生的基础怎么样,也不管你兴趣何在;结果是想学的受不想学的影响而学不好,不想学的坐在教室里又实在难受,教学效果差,学生怨言多;
事实上,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获得同样程度的技能;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是分层次、多样性的;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好,所学的东西也是各有所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上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分层教育,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在就业上实行分层推荐,各用其长;学生在学完必修的课程(如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等)后,可根据各自的兴趣及今后进入企业希望从事的工作进行有目的地选修一些专业课,确实不愿学的,可以考虑增加实习时间或提前安排就业,如有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或工作,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后,可以允许回校继续其学业,由于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信这时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以上课老师满堂灌,下课学生忙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教学的效果难以见效;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学生,不再是单纯以学习书本上的内容为主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变被动的听课为主动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以课外的预复习为主,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在课堂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讲解重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王建民(1962-),男,供职于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需求;教学结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070-02
一、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职教管理相形见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上企业迫切的需求和社会上的积极响应,使得原本一直处于发展低迷的职业教育,犹如春风阵阵绿江南,在短短的几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地原有的中等学校、中等技工学校纷纷合并的合并,升格的升格;但是,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职业教育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均出现了严重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而急剧上升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又是师资力量、教学实施严重短缺的客观现实,加上由于扩招带来的低素质学生增多,职业教育的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职教管理该如何面对这严峻的现实便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不少学校出现了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的现象,而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老套也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职业教育,以我们机械类专业为例,不少课程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且重理论轻实践,与我们今天培养的对象和培养的目的也是大相径庭;从各门课程的内容来看,有些内容相互重复,有些内容在教学顺序上又相互颠倒,无法衔接;而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除了在课堂上灌输外,几乎就没有任何试验和实习手段,大部分老师只能对着书本讲设备、就着黑板作试验,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老师讲的枯燥,学生听得乏味,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谈何容易。
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就业的市场着手,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一)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结构
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学校要在学生就业上获得优势,必须做好包括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在内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教育领先于市场的需求;与企业建立广泛而又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就业推荐与安排。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供需关系,使学校成为企业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我们应该主动走出去,与企业进行广泛的接触,了解企业的经营状态、管理水平及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建立企业档案,为我们的学生准备好一个就业的大市场;同时,我们也应该定期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到学校走访,一方面听取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意见,另一方面做好供需见面,学校根据学生取得学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用人要求,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安排就业,做到人尽其才。
2.职业导向。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必须跟上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的教学部门必须和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新动向,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调整我们的师资力量,优化老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让我们的职业教育始终处于现代技术的最新领域,使我们的教育始终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
3.学生就业后的管理。不少企业由于对就业后学生的过去及其家庭背景不了解而在用人上心存疑虑,而学生家长则由于对企业不甚了解而对送子女前往就业放心不下,因此,学校必须实实在在做好学生就业后的管理工作,真正起到企业与家长之间的纽带作用,使企业用人用的放心,家长送人送的放心。
4.再教育与再培训。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人们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生的终身教育,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更新的在再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企业这一大课堂,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从事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文理并举,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我们的职业教育,往往是重理轻文,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进入企业后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有的甚至打个请示报告也很困难,很难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可;而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实习环节的薄弱又使得我们的学生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文理并举,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1.文理并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无任你在企业里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会做、会说、会写是企业对我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是文理并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训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机械类专业,还应该开设有关企业管理的课程,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对企业的管理要求有个大概的了解,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得到企业的认可。
2.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一直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我们的初、高中教学方法如出一辙;课程开设不分主次,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堂上讲课基本上是满堂灌,不管你学生的基础怎么样,也不管你兴趣何在;结果是想学的受不想学的影响而学不好,不想学的坐在教室里又实在难受,教学效果差,学生怨言多;
事实上,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获得同样程度的技能;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是分层次、多样性的;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好,所学的东西也是各有所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上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分层教育,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在就业上实行分层推荐,各用其长;学生在学完必修的课程(如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等)后,可根据各自的兴趣及今后进入企业希望从事的工作进行有目的地选修一些专业课,确实不愿学的,可以考虑增加实习时间或提前安排就业,如有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或工作,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后,可以允许回校继续其学业,由于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信这时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以上课老师满堂灌,下课学生忙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教学的效果难以见效;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学生,不再是单纯以学习书本上的内容为主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变被动的听课为主动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以课外的预复习为主,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在课堂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讲解重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王建民(1962-),男,供职于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