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计划不仅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且开始考虑自身的能力、职业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和家庭条件等因素。随着我国社会大分工细化程度不断提高,跨专业、跨领域、跨岗位的职业变更日益频繁。现今大学生毕业后陷入折业困境,这根源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生涯规划,造成自我认识模糊,缺乏择业辨识力和决策力。因此,最终不但造成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更加造成了国家人才供需结构上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良性发展。
调查显示,我国高中生涯教育较为缺乏,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而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多元选择是综合性的,不是简单的学业匹配或者职业匹配,而是基于整个人的综合决策。因此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需要改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在欧美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实践中,自小学阶段就开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引導儿童进行自我认知,熟悉社会的专业化现实,帮助他们慢慢形成职业生涯的思维。从实践证明来看,尽早对高中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能够避免教育资源和个人职业生涯的浪费,有利于实现个人发展和国家人才需求的结构匹配。同时,学校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也是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进学生个性而有全面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高中生生涯规划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发展方向。生涯教育绝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教育家黄炎培曾指出职业教育三大要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进而做世界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明确指出个人行为层面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建设“敬业乐群”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所以高中生涯教育必须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作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夯实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深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我校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面向高中生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发挥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为学生成长铸魂,作为生涯规划导师,我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和引领高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擅长的学科和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根据现有的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图景。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准备。即改变原来的一考定终身制,引入多元录取机制。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志向,指导学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学生未来求学和就业的发展方向。
1.找到学生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
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要求有个大致了解,但是学生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一方面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
人的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而处在理想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现在的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新高考政策要求高中生独立进行科目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是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倾向选择一些热门专业。其实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还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3.明确高中阶段目标,做出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所以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明确学生高中三年的具体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每一个学年段,学生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高一学生应学会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分科或选科问题,对其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考虑后自主选择学科;对高三学生的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
高中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后进入大学后也会更加主动学习,毕业时也会减少对职业的迷茫。
4.在实践中认清社会和自己
目前的高中学生问题:一方面,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没有经过忍让、分享、体谅等教育,导致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又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并不完全,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认清社会的真实和艰辛。
5.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目标缺失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搞好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自身对学习没有兴趣与热情,缺乏主动性,应付式上课和写作业。但高中三年就如一场长跑,需要起跑的动力,维持下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某一行为,主要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直接表现是对学习的厌恶或学习效果不佳。可是,用什么来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高中生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就能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构建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解决高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和动力不持久的问题。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因此,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人必须认识自我、规划未来。因此,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尤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
高中生要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摔跟头、长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高中生要能在挫折与逆境中体会真实的痛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真正的实践磨砺中学会体谅、分享、互助、共赢,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激与回报,学会忍受与坚持,学会独立与承担。这种经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意义深远。
调查显示,我国高中生涯教育较为缺乏,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而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多元选择是综合性的,不是简单的学业匹配或者职业匹配,而是基于整个人的综合决策。因此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需要改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在欧美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实践中,自小学阶段就开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引導儿童进行自我认知,熟悉社会的专业化现实,帮助他们慢慢形成职业生涯的思维。从实践证明来看,尽早对高中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能够避免教育资源和个人职业生涯的浪费,有利于实现个人发展和国家人才需求的结构匹配。同时,学校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也是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进学生个性而有全面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高中生生涯规划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发展方向。生涯教育绝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教育家黄炎培曾指出职业教育三大要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进而做世界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明确指出个人行为层面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建设“敬业乐群”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所以高中生涯教育必须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作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夯实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深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我校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面向高中生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发挥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为学生成长铸魂,作为生涯规划导师,我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和引领高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擅长的学科和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根据现有的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图景。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准备。即改变原来的一考定终身制,引入多元录取机制。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志向,指导学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学生未来求学和就业的发展方向。
1.找到学生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
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要求有个大致了解,但是学生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一方面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
人的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而处在理想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现在的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新高考政策要求高中生独立进行科目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是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倾向选择一些热门专业。其实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还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3.明确高中阶段目标,做出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所以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明确学生高中三年的具体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每一个学年段,学生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高一学生应学会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分科或选科问题,对其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考虑后自主选择学科;对高三学生的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
高中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后进入大学后也会更加主动学习,毕业时也会减少对职业的迷茫。
4.在实践中认清社会和自己
目前的高中学生问题:一方面,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没有经过忍让、分享、体谅等教育,导致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又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并不完全,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认清社会的真实和艰辛。
5.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目标缺失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搞好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自身对学习没有兴趣与热情,缺乏主动性,应付式上课和写作业。但高中三年就如一场长跑,需要起跑的动力,维持下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某一行为,主要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直接表现是对学习的厌恶或学习效果不佳。可是,用什么来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高中生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就能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构建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解决高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和动力不持久的问题。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因此,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人必须认识自我、规划未来。因此,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尤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
高中生要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摔跟头、长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高中生要能在挫折与逆境中体会真实的痛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真正的实践磨砺中学会体谅、分享、互助、共赢,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激与回报,学会忍受与坚持,学会独立与承担。这种经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