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 , 在课内 、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 ,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 ; 文化 ; 课堂教学 ; 文化渗透 ;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事实上,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 J.Schumann 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 acculturation )。Schumann 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learner acculturate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to which he acquires the second language.”(Schumann,1978) (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下是课程标准中对八级文化目标的描述:
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
4.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1 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 ——- 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 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1 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 ,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泪 , 猫哭老鼠 ) ,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1.2 对话教学。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 M.Wolfson )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册 Unit5时 , 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 : 西方人主张吃好 , 但吃得简单 , 平时一 顿饭只有一 、 两个菜 , 请客时也不过三 、 四个菜 。 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
西方人请客不象中国人喜欢给客人夹菜 , 他们不喜欢某道菜或已吃饱了 , 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绝 , 他们回直接说 : “ No, thanks. I've had enough.” 这样 , 学生在情景对话训练或与西方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错误 , 达到了交际的得体性。 再比如在第一册 Unit 2的教学中 , 教师在让学生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pairs, 然后 , 我让学生进行 group work, 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 Which is grea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Canadian English ? 进而让学生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结合本课内容和已有知识 , 通过对这些文化信息的处理 , 会有话可谈 , 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 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 , 学生的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3 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ritain; USA 等)、语言(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Food around the World ; Healthy eating )、音乐 ( music) 、 媒体 (English programmes; B Newspapers; 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竟赛 ( 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 , 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 ) 。 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 , 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0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 。 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Music 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 CD 、 VCD 及 DVD 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 Classical music, 什么是 Country music, 什么是 Rock 、 Jazz 、 Blues 及 R& B 。 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 还对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爱的乐器、音乐形式及歌手等。这个过程,也可以配合播放同学们自己准备的 VCD, 以增加效果。
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语言学家 Robert B.Kaplan 认为:英语段落的思维模式是直线的,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阐述论证。而东方语言段落思维模式是围绕主题的外围转圈子,不直接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 通过对中英文语篇模式差异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犯文化错误。
除了对语篇模式进行分析外,对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典故等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言外之意,这一点在词汇教学中已有论述。课文中还包含着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如强调个性的张扬、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等人文思想,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加以点拨并结合史实及时事就西方社会的自由、民主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进一步的认识。
另外 ,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 1. 拓展课外阅读。通过时文选读,了解西方国家新的价值观并可学到最新的俚语。 如让学生订阅21 st Century 等英文报纸 , 教师还可从 China Daily 及 Times 、 Digest 等国内外英文报刊杂志中选些文章让学生读 ; 通过名著欣赏,诵读英语优美句子,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 我向学生推荐了 << 书虫 . 牛津英汉对照读物 >>(50 种 ) 及其他 一些名著简写本。 2.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利用网络让学生搜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及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利用学校电视广播系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教学片 << 走遍美国 >>(A Family Album) 和 << 跟我上旧金山 >>(Follow me to San Francisco) 等和适合学生观看的英语原片如 << 音乐之声 >> ,欣赏英文歌曲。 3. 创设校园英语氛围。在教学楼、实验楼、课室、走廊等地方贴上英语指示牌,英语格言、谚语;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提供场所,开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结合英美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举办英语晚会。
2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 , 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 而文化的 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 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 因此 , 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2.1 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 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
2.2 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 , 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3 思想性原则。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 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总之,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好孰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的教学,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 ; 文化 ; 课堂教学 ; 文化渗透 ;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事实上,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 J.Schumann 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 acculturation )。Schumann 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learner acculturate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to which he acquires the second language.”(Schumann,1978) (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下是课程标准中对八级文化目标的描述:
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
4.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1 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 ——- 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 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1 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 ,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泪 , 猫哭老鼠 ) ,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1.2 对话教学。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 M.Wolfson )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册 Unit5时 , 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 : 西方人主张吃好 , 但吃得简单 , 平时一 顿饭只有一 、 两个菜 , 请客时也不过三 、 四个菜 。 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
西方人请客不象中国人喜欢给客人夹菜 , 他们不喜欢某道菜或已吃饱了 , 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绝 , 他们回直接说 : “ No, thanks. I've had enough.” 这样 , 学生在情景对话训练或与西方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错误 , 达到了交际的得体性。 再比如在第一册 Unit 2的教学中 , 教师在让学生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pairs, 然后 , 我让学生进行 group work, 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 Which is grea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Canadian English ? 进而让学生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结合本课内容和已有知识 , 通过对这些文化信息的处理 , 会有话可谈 , 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 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 , 学生的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3 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ritain; USA 等)、语言(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Food around the World ; Healthy eating )、音乐 ( music) 、 媒体 (English programmes; B Newspapers; 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竟赛 ( 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 , 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 ) 。 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 , 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0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 。 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Music 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 CD 、 VCD 及 DVD 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 Classical music, 什么是 Country music, 什么是 Rock 、 Jazz 、 Blues 及 R& B 。 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 还对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爱的乐器、音乐形式及歌手等。这个过程,也可以配合播放同学们自己准备的 VCD, 以增加效果。
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语言学家 Robert B.Kaplan 认为:英语段落的思维模式是直线的,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阐述论证。而东方语言段落思维模式是围绕主题的外围转圈子,不直接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 通过对中英文语篇模式差异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犯文化错误。
除了对语篇模式进行分析外,对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典故等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言外之意,这一点在词汇教学中已有论述。课文中还包含着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如强调个性的张扬、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等人文思想,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加以点拨并结合史实及时事就西方社会的自由、民主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进一步的认识。
另外 ,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 1. 拓展课外阅读。通过时文选读,了解西方国家新的价值观并可学到最新的俚语。 如让学生订阅21 st Century 等英文报纸 , 教师还可从 China Daily 及 Times 、 Digest 等国内外英文报刊杂志中选些文章让学生读 ; 通过名著欣赏,诵读英语优美句子,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 我向学生推荐了 << 书虫 . 牛津英汉对照读物 >>(50 种 ) 及其他 一些名著简写本。 2.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利用网络让学生搜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及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利用学校电视广播系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教学片 << 走遍美国 >>(A Family Album) 和 << 跟我上旧金山 >>(Follow me to San Francisco) 等和适合学生观看的英语原片如 << 音乐之声 >> ,欣赏英文歌曲。 3. 创设校园英语氛围。在教学楼、实验楼、课室、走廊等地方贴上英语指示牌,英语格言、谚语;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提供场所,开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结合英美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举办英语晚会。
2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 , 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 而文化的 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 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 因此 , 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2.1 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 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
2.2 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 , 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3 思想性原则。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 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总之,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好孰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的教学,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