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是呀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我在附属医院当了整形外科医生。在这十多年里,我动辄就挨前辈训斥。在感叹自己没本事的同时,我也一点点地磨炼出了医生应有的医术。
  当时,我的教授是位意气风发的优秀医生。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满时爱在手术当中对下属的医务人员发牢骚。他发牢骚并不是出于恶意,也不是在教训人,只是有唠叨的毛病。他常常說“动作太慢”“赶紧拿好”“你在看哪儿呢”,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听者不在意,这些并不算什么。实际上,在大血管破裂等严峻的情况下,他的牢骚就会戛然而止。所以他牢骚多的时候,不妨认为他心情好,或者手术顺利。
  可话是这么说,一旦自己成为他发牢骚的对象,恐怕就会觉得郁闷、困窘了。
  附属医院按毕业年次明确限定上下级关系,下属在手术台上要绝对服从上司的命令,挨训和挨骂是家常便饭。
  虽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和自己心仪的负责递送器械的护士一起上手术台时,让她看到自己一味挨训,一点优秀的地方都没展示出来,真要哭鼻子了。所以,我每逢被列入教授的手术助手名单,想到第二天要挨他的训,心里就有点烦。
  但一开头我也没辙,自己还只是第三号、第四号助手,挨骂也是自然的,可比我早三届的S医生不知是否因为是首席助手,挨训最多。
  每个单位大概都有S医生这样的人。他个子很高,略显驼背,戴一副黑框厚眼镜,样子有点可怜兮兮的,看着就是那种容易挨骂的类型。在上头的人看来,他这种人大概正好拿来唠叨。每逢S医生被教授训斥,我私下里总是同情他,觉得他真可怜!
  有一次,我留意到他挨训时独特的反应。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他挨训时必定说“是呀是呀”——轻轻地把“是呀”重复一遍。无论教授说什么,S医生都是这个反应。有一次,我听着听着,感觉他脸皮厚得简直刀枪不入,教授的唠叨对他根本不起作用。
  总之,无论教授说什么,S医生都毫不抗拒,“是呀是呀”地回应,大概这一贯的回应也让教授唠叨得十分安心。这样一想,我才发觉“是呀是呀”与教授的唠叨一应一和,具有某种节奏,像两个人配合着捣年糕一样,颇为默契。
  我甚至开始认为,挨训也是一种技能般的东西。托那轻轻的“是呀是呀”的福,手术才得以顺利进行。(摘自《钝感力》南海出版公司 图/乐芙)
其他文献
在巴西利亚买不到活鱼,这是在巴西利亚生活的人都知道的一个常识。在巴西利亚市区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湖中不但野鱼无数,而且连鳄鱼都有,偏偏没人去捕鱼来卖。  最近,在好吃的中国侨民中风传某卫星城附近有一处隐蔽得很深的卖活鱼的地方。一想起久违了的鲜美的活鱼,我就忍不住直流口水,于是便和友人驱车去了传说中离活鱼贩卖处不远的郊区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在市场里,我们向本地人打听周围哪里有活鱼卖,热情的巴西人民给我
期刊
道光十二年(1832年),湘阴穷小子左宗棠入赘湘潭名门周家为婿。婚后,为给左宗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妻子周诒端耐心说服长辈,分居西屋,另立小家。大喜过望的左宗棠提笔撰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从道光十三年(1833年)开始,知书达理的周诒端不惜举全家之力,支持左宗棠赴京应试。  左宗棠为赶考和谋生经常在外,周诒端深知出门在外的孤寂,便作《渔村夕照图》一幅:一叶轻
期刊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与秘鲁作家略萨都是当代拉美文坛的泰斗、诺贝尔奖获得者。30多年来,原本亲如兄弟的他们却将对方视作仇敌。  1968年,略萨认识了美丽的瑞典女孩丹娜,居然抛下妻子和刚出生半年的孩子,和丹娜私奔到了瑞典。略萨的妻子帕特里西娅不肯离婚,她找到马尔克斯,恳请他劝略萨回来。马尔克斯答应尽力帮忙。然而,马尔克斯的劝说没有效果,偏执的略萨一遇到爱情,就变成了疯子。  帕特里西娅伤心欲绝
期刊
《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很好地表达出,在封建制度下,皇帝对国家的绝对主宰地位。纵然如此,在清朝以前,皇帝们为了存私房钱,都会设一个私密的小金库。  汉朝时,国家规定的税目繁多,有田赋、人头税、关税、酒税等。汉朝律例规定,3~14岁的小孩每年要交23文人头税。对于许多穷人而言,这是一笔很大的钱。因为交不起人头税,很多婴儿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而这23文钱里,有2
期刊
窗外飞扬着今年的第一场雪,转眼又是冬天了。去年的冬天,正是我出发的日子。南极洲的乔治王岛,地球最南端海洋中的那一片陌生的土地,我在那里停留了58天。现在,它已经远在天边,成了封存在我的记忆里的一座孤岛,犹如封存在琥珀中的一只美丽的昆虫。  荒岛上的58个昼夜是足够寂寞的。那些天里,我最经常做的事是在屋里穿好羽绒服,戴好毛线帽,揣上防雪盲的墨镜和防紫外线的黑色面罩,走到楼下客厅,从长椅下的一排长统雨
期刊
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告诉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时候我只是觉得,饿着肚子,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不能好好地做事情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这句话的妙处,按时吃饭,惦记自己的每一顿饭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三年前我查出长了恶性肿瘤,第一反应是这下真的完蛋了,可能会死。那天有点冷,我穿着棉衣,浑身发凉。对于在外地的人来说,生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确诊之后我去找我最好的朋友,向她们平静地说
期刊
某天,我去一位老友家做客。她有個伶俐、可爱的小女儿,见我进门,哒哒哒地跑去给我冲了杯咖啡,有模有样地端上来:“小姨,喝咖啡。”  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还没说话,她妈妈就开口了。  “皎皎,你怎么没先问问小姨要喝什么饮料呀?”  “不用问啊,每次小姨来都是喝咖啡的嘛!”皎皎歪着头,笑眯眯地说。  “小姨最近查出有点儿心律不齐,你就不要帮她端咖啡啦。皎皎帮忙,给小姨换一杯橙汁好不好?”  小姑娘似懂非
期刊
我和一个移民時间超过30年的朋友聊天。他说起20世纪80年代,他和妻子每年春节临近时便摆摊卖桃花。那时,中餐馆的洗碗工一个月的税前工资为六七百元。夫妻两个人辛苦一个星期,半夜驾车到东湾的山区砍桃树枝,然后载到旧金山的唐人街卖给办年货的同胞,赚五千元以上。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砍人家土地上的桃树枝,不花一个子儿,主人不但爽快地应允,还给予祝福,这对于刚踏上美国土地的、英语结结巴巴的新移民来说谈何容易。
期刊
在以前住的那幢大厦里,我常碰到一对老夫妇。你很难对这两个老人没有印象,他俩像两棵行走的圣诞树,每次出现都穿得五颜六色,非常耀眼。  有一次,我跟朋友说起这对老夫妇,才知道她原来也认识他俩。我们听说老先生经营着小生意,颇有积蓄,夫妇俩早就退休,最大的嗜好是穿衣打扮。在他们身上,你从来不会看到黑、白、灰这些单调的顏色,有时是男的嫩绿,女的桃红,有时是男的鲜黄,女的粉橙。从这些颜色中,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多
期刊
一对经过十年爱情长跑的青年男女打算结婚。非常不幸的是,在这件事情办成之前,两人突然遭遇车祸,双双上了天堂。他们生前爱得死去活来,尽管上了天堂,仍然想在一起,于是懇求上帝,希望上帝准许他们在天堂结婚。  上帝思考良久,最后悠悠地说:“你们真想结婚的话,必须等待。”  两人遵从上帝的嘱咐,开始等待,谁知这一等竟然等了100年。  终于有一天,上帝派天使过来请他们。  结婚仪式和地球上的一模一样。在牧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