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校研究生培养为科技兴军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军校研究生同时也担负着实现“强军梦”的历史重任。然而新时期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军校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淡化,“教为战”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军校毕业研究生到部队任职能力偏弱,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比较单一等问题。对此,本文基于系统论,从多角度对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进行了可行性探索。
【关键词】军校 研究生 教学管理 改革 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172-03
2019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上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的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①。军校研究生的培养,为强军输送人才,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贯彻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的必要之举,也是军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保障,对于助力实现强军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军校以往研究生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变革,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实现科技强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研究生教学管理涉及到部队需求、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员和制度规范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中既要致力于提高部队实际作战能力,共同聚焦在军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个核心上,又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才能使得改革具备从理论到现实的可行性。本文引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的现实对策。
一、当前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军校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淡化
军校担负着培养军队人才、进行科研攻关、提供部队服务的重大职责,其立身之本就是铸魂育人,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强军梦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然而,军校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忽视自我管理,政治意识和军人意识弱化,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缺乏政治鉴别力,对未来军事战争缺乏紧迫感。网络日益便捷的大环境中,研究生学员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接触网络的途径,不加辨别地接触信息,有可能会使他们被外界不良信息干扰,忽视自身军人身份,模糊是非荣辱,容易导致军人的价值观动摇,产生麻痹安逸思想,忽视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军校研究生自身身份的特殊性。相较于地方大学的研究生,军校研究生既要进行繁重的理论课业学习,又要进行多样化的军事训练,能够分配到用于提升自我政治意识和军人意识上的时间较少,闲暇之余学员涉猎网络信息较为复杂,缺少对信息的辨识力;另一方面,军校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学习的重点在理论课业上,较少专门设置课程或者活动来培养和塑造学员的军人情怀;再者,研究生学员缺少机会接触到重大演训任务,长期在校园环境中缺少危机意识,对未来战争缺乏紧迫感。
(二)“教为战”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
“学为战”理应是军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军校走出来的研究生各项技能要匹配部队的实战需求。“教为战”是实现“学为战、研为战”的基础,“教为战”决定了研究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决定了其能打仗、打胜仗是否具备相应本领。但是目前军校研究生培养中,“教为战”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研究生教学的课程和内容长期固定,没有根据部队实战需求做出动态化调整。部队实战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军校,军校研究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未能良好地匹配部队工作。军校研究生教育和部队实战需求之间出现了偏差,“教为战”的理念也难以体现在研究生教学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生毕业走入基层部队工作后,理论知识未能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教为战”没有落实,其原因在于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上。军校教学追求科研产出作为评价研究生导师的标准,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取向,促使导师为达到评职称或学校的政绩要求而沉浸于科研项目,为完成数量上的研究生培養任务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教学投入精力不足,缺乏热情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未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考虑如何做到教学为战争准备、为战争考虑、为战争谋划。
(三)军校毕业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偏弱
军校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到基层部队担任排长、助理员、参谋、干事等职位,这些基层岗位通常需要较高的协调能力、一定的管理水平、良好的业务能力、主动的担当意识和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初到部队任职的毕业生没有在军校学习到如何处理好官兵关系,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冲突采取方式有时不能兼顾两者需求;研究生毕业到基层部队担任排长,缺乏管理能力,导致新排长对待士兵缺少耐心、工作方法不恰当;研究生毕业下连队理论知识无从施展,不能与部队工作接轨;初到基层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一味等待上级下达命令和要求,缺乏主动作为积极工作的担当意识;毕业生到基层连队,面对的更多是士兵,一部分毕业生自恃知识水平高,忽略了持续学习积极性。
军校研究生缺乏基层任职所需的这些基础能力,反映出军校在研究生教学上和部队实战工作需求之间的不完全对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为战”的教学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军校研究生所学知识不能与部队实战需求相匹配,致使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较弱;第二,军校没有建立和部队的密切联系,未能及时掌握部队实战所反馈的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信息;第三,军校在研究生教学中着重强调专业知识,对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不够重视,缺少对管理学知识运用的实践课程;第四,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未得到激发,担当精神难以体现。
(四)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
军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决定了导师的教学导向和规划,教学导向和规划又是决定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的关键,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连续的因果关系。目前军校在对研究生导师的考评和激励方面,主要强调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考评和激励,个别军校甚至完全以科研成果多寡来决定对导师的奖励和晋升,导致出现一些负面现象,如忽视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成果激励,对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有专长的导师缺乏鼓励;对研究生学员期末考评成绩较高的课程没有做到回头看,没能从中挖掘出任课导师的教学独到之处;对提出教学管理改进意见的导师缺乏鼓励;一些研究生导师同时肩负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和多样的管理职责。 强调以科研成果为导向来评价研究生导师,未能充分调动导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致使导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成果产出上,未能完全遵照“教为战”的理念组织教学,缺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方法优化和研究生培养上;军校也未能将导师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贡献纳入评价中,没有为教学和管理方面有专长的导师分别规划提升途径,致使一部分导师教学和管理负担过重。
二、系统论与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观点认为,系统是无处不在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其内部特定部分、结构和要素组合而成的,因此要把所研究的事物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②。系统论强调看待事物用系统、联系、全面的观点,依据整体、层次、动态、关联、反馈等原则来处理系统和各要素的关系。其核心思想认为整体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的整体,而是有机、联系、协调互补的整体,当各要素部分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互补的时候,才能使得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运用系统论研究事物时,不仅要注重研究整体,也要注重兼顾剖析各要素部分。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本文认为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部队实战需求是该系统工程的核心,其与军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员、军校制度规范、课程体系设置共同构成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如下图)。
图1 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
部队实战需求是军校研究生导师开展教学工作,军校课程体系设置的起点。研究生导师所肩负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会影响导师分配到研究生培养上的时间和精力,导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影响整个授课过程。研究生学员的部队任职能力决定其能否在第一次任职时更好地匹配岗位,思想政治水平影响其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的塑造,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在军校学习和锻炼中所获得的基础性能力。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制度规范,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军校在研究生培养上的教学规划,其由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决定,教学规划要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第二,导师激励机制,决定导师的奖惩和晋升;第三,军校和部队的双向沟通机制,决定了部队实战需求能否及时反馈到军校教学中。实战需求作用于课程体系,决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实战需求是动态的,因此,课程体系也是随着实战需求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要考虑到除专业课之外需增加管理类、心理类课程的课时量,增加实践锻炼类课程的占比。
在该系统工程中,组成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的各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二级因素,这些因素无法也不应该被割裂开,其共同存在于教学管理这个整体中。应当运用系统论中系统、联系、全面的方法去看待各要素,运用辩证联系的方法去分析各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通过促使各要素相互协同共同作用,相互反馈不断促进,实现提升教学管理质量、迎合部队实战需求的终极目标。
三、系统论视域下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途径
(一)加强军校研究生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军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高素质研究生队伍在政治路线上的正确,通过强化政治教育、营造军校尚武重德风气来增强军校研究生的军人意识,通过强化危机意识、信息甄别能力,来培塑学员正确的军人价值观。第一,强化军校研究生政治教育,始终把政治教育摆在首位,通过政治教育强化军人意识。采用组织集体党课学习、观看党政新闻会议、书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时刻接受党的教育和领导。第二,尚武重德,培养军人情怀。在院校通过张贴提升士气的标语、举行院校比武、组织观看革命军人事迹电影、召开先进军人事迹报告会等方式,培养尚武重德的文化风气,促使学员向典型看齐,向历史学习。第三,强化危机意识,提升辨别能力,培塑军人价值观。军校研究生教育中增加时事政治课程占比,通过课程让学员放眼世界局势,明白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风险挑战,通过答写试卷、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课程考核方式,训练学员安而不忘危的警醒意识。通过经典案例讲解、反面事例分析来训练学员的辨别能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帮助研究生学员树立军人价值观,时刻自觉维护国家荣誉。
(二)明晰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教学规划
军校在研究生教学中树立“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目标,通过明晰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研究生教学规划,来落实“教为战”的教学理念。制定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教学规划,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洞察部队实战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军校可以采取对分配到地方基层部队的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跟踪式回访,找到院校教育和部队实战工作之间的偏差,摸准部队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作为后期教学内容革新、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变更的依据;第二,尊重研究生导师,激励教学。为战而教,最终落实到研究生导师身上,鼓励导师到基层部队调研,鼓励导师观摩军事演习演练,从实地调研和演习演练中获取最新信息,利用研究生导师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独特的学术视野,敏锐洞察部队实战需求,启发导师产生教学改进的新思维。通过调研和观摩演习的方式,使“教为战”不脱离实战需求这个核心,通过尊重和激励导师,充分调动“教为战”的施教主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三)强化实践,提升研究生学员部队任职能力
第一,加强军校与部队的联系,建立军校和部队双向沟通的长效机制,保障沟通渠道畅通。军校建立一支专门化的队伍,走进基层部队,掌握基层部队对所需人才的各项详细信息,其中包括业务技能、理论知识、人才类别、创新能力、管理技能等,掌握部队对军校所输送的毕业研究生的反馈信息。根据部队反馈,及时调整军校培养对策,更好地匹配部队实战需求。第二,增设课程,强化实践。军校课程设置上增加管理、心理学类课程,帮助研究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展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知识讲座、模拟营等活动,锻炼研究生学员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搭建更多维的军校研究生实践平台,将下基层当兵锻炼、到岗位参观见习、去外界参加调研等纳入军校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增加实践锻炼在毕业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鼓励自主思考。课堂教学鼓励学员主动发问,增加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环节,导师教学中采取鼓励式方法,引导研究生学员探索答案,锻炼其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学员自动自发解决自身问题,培养担当作为精神。通过这三种方式,让学员掌握基层任职所需的基本能力,强化能力运用的实践,提升其部队任职能力。 (四)建立多维度的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
军校要把单一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转变为多维度的导师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建立多维度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不只以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导师的唯一指标,将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方法纳入评价指标中,通过组织导师互评和研究生学员打分,对各导师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上的贡献进行问卷式评价,并收集改进建议;通过到部队回访的形式来收集毕业研究生在部队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作为评价导师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的依据之一;第二,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学方法和管理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研究生导师,设立“教学管理促进奖”,奖励对院校研究生教学和管理提出积极建议并被采纳的导师,对学期末考评最高成绩的学科导师进行奖励,并鼓励其分享教学方法;第三,合理分化负担在导师身上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为教学和管理方面有专长的导师分别规划发展途径,鼓励管理上有专长的导师走向管理岗位,鼓励教学有特长的导师扎根教学事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允许更适合教学的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多维度的导师评价指标、物质和精神奖励、教学管理任务分化来解决以往对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淡化,“教为战”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军校毕业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偏弱,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的问题,本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改革方法:通过加强研究生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军人意识和危机意识和培养军人情怀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情怀淡化的问题;通过明晰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研究生教学导向,准确洞察部队实战需求和优化教学工作的方法来落实“教为战”的教学理念;通过增设实践课程、建立军校和部队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按需培养研究生的方法来增强研究生的部队任职能力;通过建立多维度的导师评价指标和奖励方式,合理分化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方法来解决军校对研究生导师评价取向较为单一无法调动导师积极性的问题。
诚然,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改革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注释:
①解放军报评论员.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论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9-11-28(1).
②[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孔韦韦,王炳和,雷阳.对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26-29.
[4]王伊婧心,杨春周,刘宇,丛林虎.新时期军校教学管理创新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2019(39):14-16.
[5]常晨文,邓友承,刘波.军校毕业生如何胜任第一任职[J].管理观察,2016(5):132-134.
[6]杨洪江,王仕军,周敏.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5):65-69.
[7]靳玉乐,孟宪云.“双一流”建设与教学革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6.
[8]宋宇鳴,贾涛.关于新形势下军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73-76.
[9]郑宣奕.基于“三个转变”的军校研究生课程考核研究[J].教育评论,2017(6):140-142.
[10]杨涛,李春栋.新形势下军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7(2):64-65.
[11]苏梁波.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48-52.
作者简介:
周留成(1987年-),男,河南驻马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部件表面强化与强度分析。
【关键词】军校 研究生 教学管理 改革 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172-03
2019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上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的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①。军校研究生的培养,为强军输送人才,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贯彻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的必要之举,也是军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保障,对于助力实现强军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军校以往研究生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变革,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实现科技强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研究生教学管理涉及到部队需求、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员和制度规范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中既要致力于提高部队实际作战能力,共同聚焦在军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个核心上,又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才能使得改革具备从理论到现实的可行性。本文引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的现实对策。
一、当前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军校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淡化
军校担负着培养军队人才、进行科研攻关、提供部队服务的重大职责,其立身之本就是铸魂育人,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强军梦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然而,军校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忽视自我管理,政治意识和军人意识弱化,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缺乏政治鉴别力,对未来军事战争缺乏紧迫感。网络日益便捷的大环境中,研究生学员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接触网络的途径,不加辨别地接触信息,有可能会使他们被外界不良信息干扰,忽视自身军人身份,模糊是非荣辱,容易导致军人的价值观动摇,产生麻痹安逸思想,忽视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军校研究生自身身份的特殊性。相较于地方大学的研究生,军校研究生既要进行繁重的理论课业学习,又要进行多样化的军事训练,能够分配到用于提升自我政治意识和军人意识上的时间较少,闲暇之余学员涉猎网络信息较为复杂,缺少对信息的辨识力;另一方面,军校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学习的重点在理论课业上,较少专门设置课程或者活动来培养和塑造学员的军人情怀;再者,研究生学员缺少机会接触到重大演训任务,长期在校园环境中缺少危机意识,对未来战争缺乏紧迫感。
(二)“教为战”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
“学为战”理应是军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军校走出来的研究生各项技能要匹配部队的实战需求。“教为战”是实现“学为战、研为战”的基础,“教为战”决定了研究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决定了其能打仗、打胜仗是否具备相应本领。但是目前军校研究生培养中,“教为战”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研究生教学的课程和内容长期固定,没有根据部队实战需求做出动态化调整。部队实战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军校,军校研究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未能良好地匹配部队工作。军校研究生教育和部队实战需求之间出现了偏差,“教为战”的理念也难以体现在研究生教学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生毕业走入基层部队工作后,理论知识未能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教为战”没有落实,其原因在于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上。军校教学追求科研产出作为评价研究生导师的标准,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取向,促使导师为达到评职称或学校的政绩要求而沉浸于科研项目,为完成数量上的研究生培養任务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教学投入精力不足,缺乏热情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未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考虑如何做到教学为战争准备、为战争考虑、为战争谋划。
(三)军校毕业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偏弱
军校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到基层部队担任排长、助理员、参谋、干事等职位,这些基层岗位通常需要较高的协调能力、一定的管理水平、良好的业务能力、主动的担当意识和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初到部队任职的毕业生没有在军校学习到如何处理好官兵关系,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冲突采取方式有时不能兼顾两者需求;研究生毕业到基层部队担任排长,缺乏管理能力,导致新排长对待士兵缺少耐心、工作方法不恰当;研究生毕业下连队理论知识无从施展,不能与部队工作接轨;初到基层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一味等待上级下达命令和要求,缺乏主动作为积极工作的担当意识;毕业生到基层连队,面对的更多是士兵,一部分毕业生自恃知识水平高,忽略了持续学习积极性。
军校研究生缺乏基层任职所需的这些基础能力,反映出军校在研究生教学上和部队实战工作需求之间的不完全对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为战”的教学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军校研究生所学知识不能与部队实战需求相匹配,致使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较弱;第二,军校没有建立和部队的密切联系,未能及时掌握部队实战所反馈的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信息;第三,军校在研究生教学中着重强调专业知识,对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不够重视,缺少对管理学知识运用的实践课程;第四,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未得到激发,担当精神难以体现。
(四)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
军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决定了导师的教学导向和规划,教学导向和规划又是决定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的关键,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连续的因果关系。目前军校在对研究生导师的考评和激励方面,主要强调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考评和激励,个别军校甚至完全以科研成果多寡来决定对导师的奖励和晋升,导致出现一些负面现象,如忽视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成果激励,对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有专长的导师缺乏鼓励;对研究生学员期末考评成绩较高的课程没有做到回头看,没能从中挖掘出任课导师的教学独到之处;对提出教学管理改进意见的导师缺乏鼓励;一些研究生导师同时肩负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和多样的管理职责。 强调以科研成果为导向来评价研究生导师,未能充分调动导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致使导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成果产出上,未能完全遵照“教为战”的理念组织教学,缺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方法优化和研究生培养上;军校也未能将导师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贡献纳入评价中,没有为教学和管理方面有专长的导师分别规划提升途径,致使一部分导师教学和管理负担过重。
二、系统论与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观点认为,系统是无处不在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其内部特定部分、结构和要素组合而成的,因此要把所研究的事物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②。系统论强调看待事物用系统、联系、全面的观点,依据整体、层次、动态、关联、反馈等原则来处理系统和各要素的关系。其核心思想认为整体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的整体,而是有机、联系、协调互补的整体,当各要素部分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互补的时候,才能使得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运用系统论研究事物时,不仅要注重研究整体,也要注重兼顾剖析各要素部分。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本文认为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部队实战需求是该系统工程的核心,其与军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员、军校制度规范、课程体系设置共同构成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如下图)。
图1 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
部队实战需求是军校研究生导师开展教学工作,军校课程体系设置的起点。研究生导师所肩负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会影响导师分配到研究生培养上的时间和精力,导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影响整个授课过程。研究生学员的部队任职能力决定其能否在第一次任职时更好地匹配岗位,思想政治水平影响其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的塑造,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在军校学习和锻炼中所获得的基础性能力。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制度规范,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军校在研究生培养上的教学规划,其由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决定,教学规划要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第二,导师激励机制,决定导师的奖惩和晋升;第三,军校和部队的双向沟通机制,决定了部队实战需求能否及时反馈到军校教学中。实战需求作用于课程体系,决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实战需求是动态的,因此,课程体系也是随着实战需求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要考虑到除专业课之外需增加管理类、心理类课程的课时量,增加实践锻炼类课程的占比。
在该系统工程中,组成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的各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二级因素,这些因素无法也不应该被割裂开,其共同存在于教学管理这个整体中。应当运用系统论中系统、联系、全面的方法去看待各要素,运用辩证联系的方法去分析各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通过促使各要素相互协同共同作用,相互反馈不断促进,实现提升教学管理质量、迎合部队实战需求的终极目标。
三、系统论视域下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途径
(一)加强军校研究生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军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高素质研究生队伍在政治路线上的正确,通过强化政治教育、营造军校尚武重德风气来增强军校研究生的军人意识,通过强化危机意识、信息甄别能力,来培塑学员正确的军人价值观。第一,强化军校研究生政治教育,始终把政治教育摆在首位,通过政治教育强化军人意识。采用组织集体党课学习、观看党政新闻会议、书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时刻接受党的教育和领导。第二,尚武重德,培养军人情怀。在院校通过张贴提升士气的标语、举行院校比武、组织观看革命军人事迹电影、召开先进军人事迹报告会等方式,培养尚武重德的文化风气,促使学员向典型看齐,向历史学习。第三,强化危机意识,提升辨别能力,培塑军人价值观。军校研究生教育中增加时事政治课程占比,通过课程让学员放眼世界局势,明白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风险挑战,通过答写试卷、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课程考核方式,训练学员安而不忘危的警醒意识。通过经典案例讲解、反面事例分析来训练学员的辨别能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帮助研究生学员树立军人价值观,时刻自觉维护国家荣誉。
(二)明晰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教学规划
军校在研究生教学中树立“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目标,通过明晰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研究生教学规划,来落实“教为战”的教学理念。制定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教学规划,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洞察部队实战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军校可以采取对分配到地方基层部队的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跟踪式回访,找到院校教育和部队实战工作之间的偏差,摸准部队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作为后期教学内容革新、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变更的依据;第二,尊重研究生导师,激励教学。为战而教,最终落实到研究生导师身上,鼓励导师到基层部队调研,鼓励导师观摩军事演习演练,从实地调研和演习演练中获取最新信息,利用研究生导师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独特的学术视野,敏锐洞察部队实战需求,启发导师产生教学改进的新思维。通过调研和观摩演习的方式,使“教为战”不脱离实战需求这个核心,通过尊重和激励导师,充分调动“教为战”的施教主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三)强化实践,提升研究生学员部队任职能力
第一,加强军校与部队的联系,建立军校和部队双向沟通的长效机制,保障沟通渠道畅通。军校建立一支专门化的队伍,走进基层部队,掌握基层部队对所需人才的各项详细信息,其中包括业务技能、理论知识、人才类别、创新能力、管理技能等,掌握部队对军校所输送的毕业研究生的反馈信息。根据部队反馈,及时调整军校培养对策,更好地匹配部队实战需求。第二,增设课程,强化实践。军校课程设置上增加管理、心理学类课程,帮助研究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展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知识讲座、模拟营等活动,锻炼研究生学员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搭建更多维的军校研究生实践平台,将下基层当兵锻炼、到岗位参观见习、去外界参加调研等纳入军校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增加实践锻炼在毕业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鼓励自主思考。课堂教学鼓励学员主动发问,增加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环节,导师教学中采取鼓励式方法,引导研究生学员探索答案,锻炼其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学员自动自发解决自身问题,培养担当作为精神。通过这三种方式,让学员掌握基层任职所需的基本能力,强化能力运用的实践,提升其部队任职能力。 (四)建立多维度的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
军校要把单一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转变为多维度的导师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建立多维度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不只以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导师的唯一指标,将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方法纳入评价指标中,通过组织导师互评和研究生学员打分,对各导师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上的贡献进行问卷式评价,并收集改进建议;通过到部队回访的形式来收集毕业研究生在部队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作为评价导师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的依据之一;第二,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学方法和管理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研究生导师,设立“教学管理促进奖”,奖励对院校研究生教学和管理提出积极建议并被采纳的导师,对学期末考评最高成绩的学科导师进行奖励,并鼓励其分享教学方法;第三,合理分化负担在导师身上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为教学和管理方面有专长的导师分别规划发展途径,鼓励管理上有专长的导师走向管理岗位,鼓励教学有特长的导师扎根教学事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允许更适合教学的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多维度的导师评价指标、物质和精神奖励、教学管理任务分化来解决以往对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价值观淡化,“教为战”理念未得到完全落实,军校毕业研究生部队任职能力偏弱,军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取向较为单一的问题,本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改革方法:通过加强研究生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军人意识和危机意识和培养军人情怀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研究生学员军人意识和军人情怀淡化的问题;通过明晰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研究生教学导向,准确洞察部队实战需求和优化教学工作的方法来落实“教为战”的教学理念;通过增设实践课程、建立军校和部队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按需培养研究生的方法来增强研究生的部队任职能力;通过建立多维度的导师评价指标和奖励方式,合理分化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方法来解决军校对研究生导师评价取向较为单一无法调动导师积极性的问题。
诚然,军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改革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注释:
①解放军报评论员.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论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9-11-28(1).
②[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孔韦韦,王炳和,雷阳.对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26-29.
[4]王伊婧心,杨春周,刘宇,丛林虎.新时期军校教学管理创新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2019(39):14-16.
[5]常晨文,邓友承,刘波.军校毕业生如何胜任第一任职[J].管理观察,2016(5):132-134.
[6]杨洪江,王仕军,周敏.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5):65-69.
[7]靳玉乐,孟宪云.“双一流”建设与教学革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6.
[8]宋宇鳴,贾涛.关于新形势下军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73-76.
[9]郑宣奕.基于“三个转变”的军校研究生课程考核研究[J].教育评论,2017(6):140-142.
[10]杨涛,李春栋.新形势下军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7(2):64-65.
[11]苏梁波.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48-52.
作者简介:
周留成(1987年-),男,河南驻马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部件表面强化与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