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而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对慢性病进行预防已经成为当前各防疫机构中的重点关注项目。经调查研究,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转变对慢性病具有预防的作用,但是行为习惯往往存在着难以改变的问题。因此,如何转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习惯,必须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健康行为习惯;形成;转变机制;慢性病预防;作用
1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50-01
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511例。分别为:①肿瘤发病患者179例,男性患者有113例,女性患者有66例。其中肺癌患者101例,肝癌患者37例,胃癌患者22例,直肠癌患者19例,经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后出现76例死亡病例。②166例患者患有脑卒中,其中女性患者91例,男性患者75例。③出现脑梗死患者98例。④出现脑出血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病诊断标准。
2慢性病的发病因素分析
引起慢性病的原因非常的多,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疗干预等。首先,生活方式是最为突出的一种要素,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六十左右,即饮食习惯、吸烟、喝酒、卫生习惯等都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原因。其次,遗传因素在其中的比例也很大,有部分慢性病患者的发病根源都是由于遗传而致,大约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再次,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慢性病的原因之一,即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占有总要素的百分之十七左右。最后,医疗干预也可能会引起慢性病,但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仅有百分之八左右。由此可见,健康行为习惯是慢性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而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转变对慢性病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预防慢性病必须从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方面入手。
3基于健康行為习惯的转变策略
尽管习惯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模式,但相对于理性的选择模式来说,习惯模式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模式又可以表现为各种类型,这就需要对症下药,转变各种不正确的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有效的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出现。
首先,深刻认识康健行为习惯的转变特征。①针对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其转变具有一定的困难性,而且成本也很高,再加之当前在实施机制方面还表现出不具持续性与系统性的缺点。因此,如果不能够明确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就可能会影响慢性病预防的整体效率,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病。同时,有的人对理性的选择模式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心理,于是在看待慢性病的预防与实践上,其心态都非常的乐观,但这也会造成其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转变不健康行为习惯所表现出来的困难性。②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大多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而如果对成本的投入预算较低,也会影响慢性病的预防效率。尽管个体理性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将个体理性所具备的作用过分扩大,就可能会造成物极必反的现象。当前,人们的潜意识里都觉得慢性病的预防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但是这种简单的想法从根本上出现了错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投入。例如,人们必须要深入认识慢性病的发病机理,认识到少吃肉、酒、盐以及多运动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文化,从而在潜意识中逐渐的接受这样的行为习惯。此外,人们还需要尽力变自身行为环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这无疑又需要一笔投入。鉴于此,决策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特征,加大应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以及所需成本的投入,使人们的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得以有效转变。
其次,决策者还应该为人们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提供环境。习惯实质上具备自动执行的特征,如果人类意识无法有效的控制习惯,那就更无法做到改变习惯。因此,如果给予人们提供一定的环境,使人们主动意识到应该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习惯,并加大控制行为习惯的意识,从而提升行为改变的能动机制,实现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但是环境设置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端正态度,从人们的健康需求出发,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例如,当前人们休息时间里的休闲方式大多为看电视,如果合理的应用电视媒介,在相关的电视节目中适当的加入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宣传的功效,人们就可以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认识到怎样的生活方式对于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并且如果选择适当运动的方式,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慢性病的出现。此外,在设计新修建筑物时,应该在社区内部预留出一定面积的空地,并安装相关的运动设施,如小型足球场、跑道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喜欢运动的人就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锻炼,对于一些没时间去健身馆运动的人来说,也可以到此公共场所中进行身体锻炼。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想要预防出现慢性病,也应该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习惯,以兴趣爱好共同体等方法,不断促使自身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由于人们都会受到理性的选择模式对自身的限制,如果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习惯,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利用群体的力量,形成兴趣爱好共同体,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理性对个体的限制。在一个团体中形成共同的爱好与兴趣,于个体的行动受阻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就能够督促个体行动,形成健康行为习惯。此外,针对个体行动时产生的不良感受,也可以通过团体的力量得以改善,并感受到团体行动所带来的正面力量,从而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行动中。
4结束语
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转变对于慢性病来说都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人们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视,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使人们所存在的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得以改变和优化,从根本上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其法.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转变机制与慢性病预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4):241-245.
[2]范涛,曹乾,蒋露露,许珍子.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A):33-40.
[3]陈汶忠.从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转变机制看慢性病预防[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1):72.
[4]高其法,王军慈.转变健康行为习惯——预防慢性病的重大挑战[J].重庆医学,2013,42(17):2040-2042.
【关键词】健康行为习惯;形成;转变机制;慢性病预防;作用
1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50-01
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511例。分别为:①肿瘤发病患者179例,男性患者有113例,女性患者有66例。其中肺癌患者101例,肝癌患者37例,胃癌患者22例,直肠癌患者19例,经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后出现76例死亡病例。②166例患者患有脑卒中,其中女性患者91例,男性患者75例。③出现脑梗死患者98例。④出现脑出血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病诊断标准。
2慢性病的发病因素分析
引起慢性病的原因非常的多,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疗干预等。首先,生活方式是最为突出的一种要素,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六十左右,即饮食习惯、吸烟、喝酒、卫生习惯等都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原因。其次,遗传因素在其中的比例也很大,有部分慢性病患者的发病根源都是由于遗传而致,大约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再次,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慢性病的原因之一,即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占有总要素的百分之十七左右。最后,医疗干预也可能会引起慢性病,但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仅有百分之八左右。由此可见,健康行为习惯是慢性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而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转变对慢性病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预防慢性病必须从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方面入手。
3基于健康行為习惯的转变策略
尽管习惯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模式,但相对于理性的选择模式来说,习惯模式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模式又可以表现为各种类型,这就需要对症下药,转变各种不正确的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有效的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出现。
首先,深刻认识康健行为习惯的转变特征。①针对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其转变具有一定的困难性,而且成本也很高,再加之当前在实施机制方面还表现出不具持续性与系统性的缺点。因此,如果不能够明确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就可能会影响慢性病预防的整体效率,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病。同时,有的人对理性的选择模式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心理,于是在看待慢性病的预防与实践上,其心态都非常的乐观,但这也会造成其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转变不健康行为习惯所表现出来的困难性。②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大多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而如果对成本的投入预算较低,也会影响慢性病的预防效率。尽管个体理性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将个体理性所具备的作用过分扩大,就可能会造成物极必反的现象。当前,人们的潜意识里都觉得慢性病的预防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但是这种简单的想法从根本上出现了错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投入。例如,人们必须要深入认识慢性病的发病机理,认识到少吃肉、酒、盐以及多运动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文化,从而在潜意识中逐渐的接受这样的行为习惯。此外,人们还需要尽力变自身行为环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这无疑又需要一笔投入。鉴于此,决策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特征,加大应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以及所需成本的投入,使人们的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得以有效转变。
其次,决策者还应该为人们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提供环境。习惯实质上具备自动执行的特征,如果人类意识无法有效的控制习惯,那就更无法做到改变习惯。因此,如果给予人们提供一定的环境,使人们主动意识到应该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习惯,并加大控制行为习惯的意识,从而提升行为改变的能动机制,实现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的转变。但是环境设置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端正态度,从人们的健康需求出发,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例如,当前人们休息时间里的休闲方式大多为看电视,如果合理的应用电视媒介,在相关的电视节目中适当的加入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宣传的功效,人们就可以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认识到怎样的生活方式对于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并且如果选择适当运动的方式,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慢性病的出现。此外,在设计新修建筑物时,应该在社区内部预留出一定面积的空地,并安装相关的运动设施,如小型足球场、跑道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喜欢运动的人就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锻炼,对于一些没时间去健身馆运动的人来说,也可以到此公共场所中进行身体锻炼。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想要预防出现慢性病,也应该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习惯,以兴趣爱好共同体等方法,不断促使自身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由于人们都会受到理性的选择模式对自身的限制,如果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习惯,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利用群体的力量,形成兴趣爱好共同体,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理性对个体的限制。在一个团体中形成共同的爱好与兴趣,于个体的行动受阻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就能够督促个体行动,形成健康行为习惯。此外,针对个体行动时产生的不良感受,也可以通过团体的力量得以改善,并感受到团体行动所带来的正面力量,从而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行动中。
4结束语
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转变对于慢性病来说都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人们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视,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使人们所存在的各种不健康行为习惯得以改变和优化,从根本上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其法.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转变机制与慢性病预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4):241-245.
[2]范涛,曹乾,蒋露露,许珍子.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A):33-40.
[3]陈汶忠.从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转变机制看慢性病预防[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1):72.
[4]高其法,王军慈.转变健康行为习惯——预防慢性病的重大挑战[J].重庆医学,2013,42(17):204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