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正逐渐进入高校的体育课堂,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它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活动中的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配合性等特点,很适合在高校开展与普及。
关键词 太极柔力球 新疆高校 可行性
太极柔力球这项中国人发明的运动项目,在经过柔力球项目创编组多年的艰苦努力下,1992年正式向社会推出,并最终将其定名为“太极柔力球”,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又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的评定。认为该项运动“符号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议在大、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此项运动,待条件逐渐成熟后可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目前有50所高校开展了柔力球课程,实际上可能会更多,开展较好的省有湖北、山西、陕西、广州、辽宁、黑龙江等,其中,湖北省有18所高校都有柔力球的普修和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北京体育大学更是把这项运动列为武术学院学生必修课之一。特色体育课程也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特别青睐,不少学校借此机会开设了柔力球这项运动课程,为柔力球运动在全国高校的开展与推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体来讲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开展逐渐向良性方面发展。对于新疆高校来讲柔力球项目的开展普及是个空缺,由于地域和柔力球这项运动发展区域不平衡,新闻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浓郁传统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值得在学校中普及推广。这不仅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它符合《全民健身纲要》的要求,而且完全遵循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命名和运动特征都明显具有“太极”意味。这一运动的问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使古老传统的中国文化获得了现代生机,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善良、包容、坚韧、主张和平自然的优良品质,该运动保留了太极“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太极运动的精髓,同时又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将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技术精华融入其中,赋予它新的生命,增加了该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柔力球项目,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锻炼身体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当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关研究表明,柔力球是一项全身各大小肌群都参与活动的有氧运动,如划弧、旋转、弯腰、弓步等技术动作,可使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练习起来不觉乏味。经常坚持该项活动可减少身体多余的脂肪,使肌肉发达有力、健美型体,使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加快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再者,柔力球运动中较多地采用旋转技术动作,由于身体在旋转时须有平稳的重心,故而该项运动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柔力球运动使用器材简单,除正式比赛时对场地有较严格的要求外,进行健身锻炼时不受场地大小的影响,能有效的缓解高校体育场地不够用的困难。且柔力球运动丰富多彩的表演方式对于枯燥乏味的大学生活来讲,能够烘托和活化校园氛围,调动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构想,培养其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柔力球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特征,其竞技对抗赛与其他球类隔网竞赛项目一样都是相当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与运动量不逊于网球和羽毛球等项目。柔力球项目自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以来,相继在国内外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比赛,如2006年5月在德国举行的欧洲首届太极柔力球比赛,2012年至今每年都举办两届全国性的比赛和国际邀请赛,近年来,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总结,太极柔力球运动已发展为颇具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项目,可见该项目蕴含着巨大的竞技价值潜力。
推广人员也就是教师对柔力球运动开展很重要,很多本土体育教师对此运动也了解甚少,接触柔力球这项运动的机会很少,掌握这项运动技巧的人比较少,愿意去教别人的就更少了,所以推广人员对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是柔力球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在掌握太极柔力球相关知识实践中,学习效果好坏,技术水平能否得以提高都与教师各方面水平密不可分。柔力球是一种教学中师生在思想和技术上的交流比较多的课程,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指点,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调查,其它省市高校大部分柔力球教师都是从其它项目转过来的,比如田径、武术、球类等这些项目教师在高校已趋于饱和,他们当中中青年教师居多,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疆进行师资培训。
要想使太极柔力球运动更加普及,需要更多的教师来推广,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各级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鼓励各高校开展这一项目,将太极柔力球作为新兴项目加入体育世界大家庭,加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学习和了解这一中国人发明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健身运动,既能健身,又适合竞技,还具有娱乐和观赏性,符合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适合在大学生中普及开展,因此,将太极柔力球作为新疆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极为可行。
参考文献:
[1] 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白榕太极柔力球研发工作室.2008.1.
[2] 刘占锋.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53-55.
摘 要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正逐渐进入高校的体育课堂,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它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活动中的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配合性等特点,很适合在高校开展与普及。
关键词 太极柔力球 新疆高校 可行性
一、太极柔力球运动目前在国内开展现状
太极柔力球这项中国人发明的运动项目,在经过柔力球项目创编组多年的艰苦努力下,1992年正式向社会推出,并最终将其定名为“太极柔力球”,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又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的评定。认为该项运动“符号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议在大、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此项运动,待条件逐渐成熟后可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目前有50所高校开展了柔力球课程,实际上可能会更多,开展较好的省有湖北、山西、陕西、广州、辽宁、黑龙江等,其中,湖北省有18所高校都有柔力球的普修和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北京体育大学更是把这项运动列为武术学院学生必修课之一。特色体育课程也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特别青睐,不少学校借此机会开设了柔力球这项运动课程,为柔力球运动在全国高校的开展与推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体来讲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开展逐渐向良性方面发展。对于新疆高校来讲柔力球项目的开展普及是个空缺,由于地域和柔力球这项运动发展区域不平衡,新闻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浓郁传统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值得在学校中普及推广。这不仅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它符合《全民健身纲要》的要求,而且完全遵循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价值研究
(一)文化、教育价值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命名和运动特征都明显具有“太极”意味。这一运动的问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使古老传统的中国文化获得了现代生机,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善良、包容、坚韧、主张和平自然的优良品质,该运动保留了太极“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太极运动的精髓,同时又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将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技术精华融入其中,赋予它新的生命,增加了该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柔力球项目,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锻炼身体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当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健身价值
相关研究表明,柔力球是一项全身各大小肌群都参与活动的有氧运动,如划弧、旋转、弯腰、弓步等技术动作,可使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练习起来不觉乏味。经常坚持该项活动可减少身体多余的脂肪,使肌肉发达有力、健美型体,使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加快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再者,柔力球运动中较多地采用旋转技术动作,由于身体在旋转时须有平稳的重心,故而该项运动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柔力球运动使用器材简单,除正式比赛时对场地有较严格的要求外,进行健身锻炼时不受场地大小的影响,能有效的缓解高校体育场地不够用的困难。且柔力球运动丰富多彩的表演方式对于枯燥乏味的大学生活来讲,能够烘托和活化校园氛围,调动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构想,培养其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三)竞技价值
柔力球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特征,其竞技对抗赛与其他球类隔网竞赛项目一样都是相当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与运动量不逊于网球和羽毛球等项目。柔力球项目自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以来,相继在国内外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比赛,如2006年5月在德国举行的欧洲首届太极柔力球比赛,2012年至今每年都举办两届全国性的比赛和国际邀请赛,近年来,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总结,太极柔力球运动已发展为颇具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项目,可见该项目蕴含着巨大的竞技价值潜力。
三、新疆高校开展状况
(一)普及推广师资对柔力球运动开展的影响
推广人员也就是教师对柔力球运动开展很重要,很多本土体育教师对此运动也了解甚少,接触柔力球这项运动的机会很少,掌握这项运动技巧的人比较少,愿意去教别人的就更少了,所以推广人员对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是柔力球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在掌握太极柔力球相关知识实践中,学习效果好坏,技术水平能否得以提高都与教师各方面水平密不可分。柔力球是一种教学中师生在思想和技术上的交流比较多的课程,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指点,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重视与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也可以加入引援机制
据调查,其它省市高校大部分柔力球教师都是从其它项目转过来的,比如田径、武术、球类等这些项目教师在高校已趋于饱和,他们当中中青年教师居多,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疆进行师资培训。
(三)将柔力球运动项目列入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要想使太极柔力球运动更加普及,需要更多的教师来推广,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各级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鼓励各高校开展这一项目,将太极柔力球作为新兴项目加入体育世界大家庭,加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学习和了解这一中国人发明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健身运动,既能健身,又适合竞技,还具有娱乐和观赏性,符合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适合在大学生中普及开展,因此,将太极柔力球作为新疆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极为可行。
参考文献:
[1] 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白榕太极柔力球研发工作室.2008.1.
[2] 刘占锋.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