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荀子在春秋时期就提出学要以“闻见”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指出:“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小学推行的愉快教学法、和谐教学法等等,也都是强化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为教育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画面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生机和活力,丰富和发展了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受颇深,现将我的体会写出,以求指教。
【关键词】远程教育 语文教学
一、发挥影像作用,引情入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千篇一律的串讲,容易导致学生厌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利用远教资源中的影像资源,把学生带入规定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消除学习上的疲劳现象。因为具体形象的图形,比抽象概括的文字容易理解,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如讲五年级《草原》一课时,我们中原地带的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见过大草原,根本不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更不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按照课文中的字面分析,学生不仅觉得枯燥乏味,而且有些内容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在课前从远教资源中下载了三个影像片段。1.遍地牛羊,千里碧野,天高地阔的大草原,蒙古族汉子坐在蒙古包前拉着马头琴,唱着高亢的蒙古民歌。2.身着蒙古传统服装的牧民们,骑着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迎接客人的情景。3.豪迈、热情的蒙古族牧民们在蒙古包里款待客人时,喝奶茶、敬酒、唱歌、跳舞的欢乐场面。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依次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以上三个影像片段,当同学们看到这些影像时,都惊奇的睁大了眼睛,争先恐后的发言。当欣赏完“一碧千里,天高地阔,牛羊遍地的大草原”时,同学们大加赞叹:“啊!多美的大草原呀!它辽阔无边,碧波荡漾,我们仿佛就在草原上,真想低吟一首赞歌。”看到第二个片段后,同学们说:“蒙古族同胞可真热情啊!他们走出那么远去迎接远方的客人,真感人。”当看完第三个片段后,同学们又说:“看了这一情景,我们深深理解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芳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教学要点,而且深化了课文的中心。
二、利用音响效果激发情趣
运用远教资源中的音响资源进行教学,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感受语言形象,发展学生思维、陶冶情操,尤其是运用其范读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还能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学生听了范读后,老师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怎样表达,再进行试读、详读、深读、精读这样重点句段的朗读训练和难点就突破了。《可爱的草塘》描写了北大荒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奇特的风光。课时我在大屏幕上播放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塘,我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大屏幕,耳朵听着配乐散文朗诵。“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的,绿得发光,戏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地跟蓝天相接。”学生边看边听,情景交融的朗读声调、悠扬舒缓的乐曲把学生带进了欢乐的绿色海洋,了解体会到了北大荒的可爱。通过图文对照,音乐的配合,学生们深深地陶醉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爱国的情感也随之升华。
三、发挥远教功能陶冶情操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形象而生动,既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德育教育。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实验教材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将其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我从远教资源中下载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建筑风格,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大而美的特点,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代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最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作者单位: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中心小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远程教育 语文教学
一、发挥影像作用,引情入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千篇一律的串讲,容易导致学生厌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利用远教资源中的影像资源,把学生带入规定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消除学习上的疲劳现象。因为具体形象的图形,比抽象概括的文字容易理解,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如讲五年级《草原》一课时,我们中原地带的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见过大草原,根本不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更不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按照课文中的字面分析,学生不仅觉得枯燥乏味,而且有些内容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在课前从远教资源中下载了三个影像片段。1.遍地牛羊,千里碧野,天高地阔的大草原,蒙古族汉子坐在蒙古包前拉着马头琴,唱着高亢的蒙古民歌。2.身着蒙古传统服装的牧民们,骑着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迎接客人的情景。3.豪迈、热情的蒙古族牧民们在蒙古包里款待客人时,喝奶茶、敬酒、唱歌、跳舞的欢乐场面。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依次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以上三个影像片段,当同学们看到这些影像时,都惊奇的睁大了眼睛,争先恐后的发言。当欣赏完“一碧千里,天高地阔,牛羊遍地的大草原”时,同学们大加赞叹:“啊!多美的大草原呀!它辽阔无边,碧波荡漾,我们仿佛就在草原上,真想低吟一首赞歌。”看到第二个片段后,同学们说:“蒙古族同胞可真热情啊!他们走出那么远去迎接远方的客人,真感人。”当看完第三个片段后,同学们又说:“看了这一情景,我们深深理解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芳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教学要点,而且深化了课文的中心。
二、利用音响效果激发情趣
运用远教资源中的音响资源进行教学,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感受语言形象,发展学生思维、陶冶情操,尤其是运用其范读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还能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学生听了范读后,老师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怎样表达,再进行试读、详读、深读、精读这样重点句段的朗读训练和难点就突破了。《可爱的草塘》描写了北大荒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奇特的风光。课时我在大屏幕上播放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塘,我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大屏幕,耳朵听着配乐散文朗诵。“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的,绿得发光,戏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地跟蓝天相接。”学生边看边听,情景交融的朗读声调、悠扬舒缓的乐曲把学生带进了欢乐的绿色海洋,了解体会到了北大荒的可爱。通过图文对照,音乐的配合,学生们深深地陶醉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爱国的情感也随之升华。
三、发挥远教功能陶冶情操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形象而生动,既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德育教育。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实验教材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将其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我从远教资源中下载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建筑风格,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大而美的特点,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代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最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作者单位: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中心小学)
编辑/赵军